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波科普到來!你可知外科手術其實起源於中醫

一波科普到來!你可知外科手術其實起源於中醫

「刮骨療毒」是很多「三國迷」耳熟能詳的一個詞。《三國演義》中,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治療,但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

關羽刮骨療毒

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療傷。關羽問華佗怎樣治法,華佗說:"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環,把你的胳膊套入環中,用繩子捆緊,再蓋住你的眼睛,給你開刀治療。"關羽笑著說:"不用捆。"然後吩咐設宴招待華佗。關羽喝了幾杯酒就與人下棋,同時把右臂伸給華佗,並說:"隨你治吧,我不害怕。"

華佗切開其肉皮,用刀刮骨。在場的人嚇得用手捂著眼。再看關羽,邊喝酒,邊下棋,談笑風生。過了一會,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也刮完了,關羽笑著站起來對眾將說:"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華佗先生,你真是神醫呀!"華佗說:"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乃神人也。"

這個片段,不僅讓世人敬佩關羽的勇猛,更讓人讚歎華佗的醫術。不過,歷史上,真正為關羽刮骨療傷的並不是名醫華佗。華佗死於建安13年(公元208),而關羽中毒箭則是建安24年(公元219)的事,其間相隔11年,死人怎能醫活人?《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醫生的姓名,但看得出當時中醫治箭傷理已經了得。

華佗開腹手術

雖然華佗並非是為關羽療傷的醫生,但是華佗發明、運用中藥麻醉劑——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的事迹,更成為一則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美談。在《三國志》及《後漢書》中,都有關於華佗用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情況的詳細描繪:華佗遇到病人「若疾髮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無所覺,因剖剖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從上述這段記載來看,華佗進行手術的過程大致與現代的外科手術過程相符合,即先用「麻沸散」對患者進行麻醉,然後才開腹進行手術,割掉病變的部分,再行縫合,最後敷以「神膏」並進行傷口包紮。華佗因此被後人譽為「中國醫學史上外科的開山鼻祖」、「世界上最早發明麻醉術和首創開腹手術的醫學家」等等。

不過也有人對此會產生懷疑,不相信在那個時代能夠做這樣的手術。而醫學史證明,中醫從很早就有外科手術,並曾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醫與外科手術

早在原始社會,生活條件艱苦,人類創傷多,就用草藥、樹葉包紮傷口,拔出體內異物,壓迫止血,這就是原始的中醫外科治療方法。春秋時期《山海經·東山經》中記載了最早的外科手術器械砭針,當時為切開排膿的有效工具。

《周禮》中外科醫生被稱為「瘍醫」,主治瘡瘍、癰腫和跌打損傷等多種外科疾病,手術成為內科與外科的重要區別之一。《黃帝內經》中最早記載了對血管閉塞性脈管炎足壞疽的截趾手術,如《靈樞》中說:「發於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在《五十二病方》中提出了腹股溝疝的外科手術療法。

△古代手術工具

隋唐時期中醫外科手術達到很高的水平。隋朝的一位叫巢元方的宮廷醫生,寫了一本《諸病源候論》,在這本書里較真實的保留了隋代腸吻合術、大網膜血管結紮術、大綱膜壞死切除術等手術方法和步驟。

並表示,如果進行大網膜傷損壞死部分的切除術,必須首先用絲線結紮壞死部位的血管,然後在結紮後,觀察血管結紮後的大網膜紫變壞死的情況,以決定手術切除大網膜的部位。

切除術完成後就關閉腹腔,但同時強調「勿閉其口」,並用消毒藥膏留置引流,以防止腹腔或傷口感染。這在當時具有很高的水平,也證實了中醫確實能夠進行腹部外科手術。

不僅在外科手術的術式上古代經典論述較多,對於現代外科醫學中強調的麻醉、止血、消毒問題在祖國醫學史籍上也多有論述。麻醉學最早從《三國志·華佗傳》中記載的麻沸散初始,至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中詳細論述了麻醉藥量與麻醉深度之間的關係,都處於當時世界領先水平。

外科止血自原始的樹葉、草根到明代燒烙止血,陳實功強調的綜合止血。王肯堂非常注重預防感染,他提出「洗瘡葯須用文武火煎十數沸;洗瘡時勿以手觸嫩肉,亦不可氣吹之,應避風」。

中醫外科手術的衰落

中醫外科手術曾經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宋朝以後中醫外科手術卻日漸衰落,到清朝末期,中醫外科手術更是與蓬勃發展的現代外科手術簡直無法相比,以至手術變成「西醫」的標誌而重新進入中國,許多都人認為手術「姓西不姓中」,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

中醫外科手術為什麼會衰落,究其原因,一是古代的醫生多把自己的絕技秘而不傳,最後隨著自己進了墳墓。名揚千古的華佗,據說也有一本《青囊經》,被殺前打算傳給獄卒,但是這位獄卒懼不敢接受,華佗憤怒之下毀之一炬。

第二個原因是封建禮教的束縛,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影響下,開腸破肚,終非孝道。到了清代,手術、解剖等技術被視為「不窮天理,不明人倫,不講聖言,不通世故」的旁門左道,因此外科技術發展受到空前制約。

近百餘年後,現代醫學在解剖學領先基礎上,解決消毒、麻醉、止血三大難題,外科手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我國中醫外科在清政府閉關鎖國,妄自尊大的影響下視之為「妖術」,使得中醫外科手術的發展遠遠落後。

手術是千百年來中醫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只因特定歷史時期的封閉國策影響而落後罷了。若現代中醫人摒棄手術即是摒棄了傳統醫學之精華,因為手術是既「姓西又姓中」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上中醫康健館 的精彩文章:

接好!節後速效收心大法!

TAG:海上中醫康健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