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永嘉:千古怪事都自儒生做出——評儒生獻讖

朱永嘉:千古怪事都自儒生做出——評儒生獻讖

史事:儒生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來謁王,有「劉秀髮兵」等語。群臣因復奏請,王乃從之,即皇帝位於鄗。

【李贄評】

千古怪事都自儒生做出。

【朱永嘉釋】

讖是巫師或方士化之儒生製作的一種讖語或預言,作為吉凶的符驗或徵兆,又名「符讖」「符命」,有的有圖、有字,名為圖讖。《說文》:「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洛所出之書曰讖。」它是依附於中國古代天命觀念,藉以顯示君權神授的一種形式。一些方士化的儒生以儒家經典為經,另編製讖言為緯。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為緯,儒生以緯附於儒書之經典藉以預言吉凶,故讖與緯並提。讖緯的起源甚早,在秦始皇時,便出現「亡秦者,胡也」等讖言,見於《史記》,在漢代亦有這方面的記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借災異說人事,也是一種預言的方式。在漢昭帝時,霍光執政,有眭弘字孟者,他借著泰山有大石自立,上林苑中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己立」,認為這是王者易姓換代的徵兆,於是他便上書說:「先師董仲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之受命。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順天命。」(《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他是想藉此拍霍光的馬屁,讓霍光借執政的地位,直接即帝位。然而霍光不理,反稱其「妖言惑眾,大逆不道」,結果他是投機不成,反誤了卿卿性命,下廷尉後伏誅,這是儒生借符讖搞投機失敗的案例。讖緯的大量興起,是西漢末年之事。顧炎武在《日知錄·圖讖》便說:「讖記之興,實始於秦人,而盛於西京之末也。」

王莽篡漢時,便有劉京等奏符命,他即利用讖符這一類預言,篡漢為新,這也是儒生在政治上迎合野心家的一種投機行為。漢光武時,《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記載,在王莽末,「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劉秀便與李家一同起兵於南陽。到了建武元年(25年),劉秀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其下屬皆建議劉秀稱帝,但還得找一個「天命」來顯示自己稱帝是受天之命。那一年他行至(今河北高邑東南),便有「光武先在長安時同捨生華(河南潁川人)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群臣因奏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之神,以塞群望。』光武於是命有司設壇場於南千秋亭五成陌」(《後漢書·光武帝紀上》)。這個《赤伏符》就是讖記,四七之際,即四七二十八,自劉邦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漢在五行主火德,故云「火為主」。所謂周之白魚,即河圖、洛書,是古代預言的典籍。《尚書中候》曰:「武王伐紂,渡孟津,中流白魚躍入王舟,長三尺,赤文有字,告以伐紂之意也。」《光武帝紀上》還有一條讖記:「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卯金即劉字,《春秋演孔圖》曰:「卯金刀名為劉,赤帝後,次代周。」這一類緯書,都是儒生為劉秀稱帝張羅天命之說。李贄的評語謂「千古怪事都自儒生做出」,儒生與方士、術士結合在一起,投機現實政治,自然會編造出各種迷信怪事來,可以從儒家經典中衍生出神怪奇事來。《易經》《春秋》《尚書》中,都有這方面的線索,其他儒家典籍亦有,緯書便是依附於經典的神怪奇異之說。不僅儒家如此,道家也有這方面的線索。在中國遠古時代,巫史本來便不分家,有這個歷史因緣關係,儒生做這一類「千古怪事」也就不足為奇了。東漢白虎觀會議上,儒生們便引讖緯以釋經,此時讖緯便成為漢王朝的神學正宗。

兩漢的帝王,為了奪取權力和鞏固統治秩序,都要藉助於天命和神學甚至世俗迷信,以愚弄民眾。若《史記·高祖本紀》便記載了劉邦斬蛇的神話,在斬蛇之所有一老嫗哭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以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又:「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在這種環境下,各種學說也自然會產生向神學轉化的傾向。漢光武以帝王的權力,宣布圖讖於天下,更促使各種迷信充斥於社會生活,那時朝野上下瀰漫著鬼神崇拜的神秘氣氛。然而當社會矛盾尖銳時,下層社會也能利用這些神怪迷信,使之變成為動員群眾反抗統治的力量,如東漢末張角的太平道便是如此,他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實際上也是一種讖記或符的表現形式,憑這樣一種口號,居然也能動員千百萬群眾起來與統治者對抗,那就是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故符讖圖這一類神怪迷信的東西,什麼人都可以利用,特別在社會矛盾和危機時期,它可以起到動員和組織群眾的作用,光武帝是用來維持自己的統治秩序,張角、張寶則用來反抗統治,而儒生則利用這些迎合統治者的需要,也是他們投機取巧的一種手段。神怪迷信的流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社會生活處於動蕩不安的表現和歷史徵兆,無知和愚昧是這種神怪迷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故後來的統治者對讖緯這一類神學迷信的東西,在政策上往往亦是自相矛盾的,既要利用天命來證明統治的合法性,又害怕它成為威脅自己統治的工具,故隋煬帝發使四處搜查讖緯之書籍,《唐律疏議》規定私家不得藏有「天文、圖書、讖書、兵書」,「違者徒二年」。(《唐律疏議》卷九《職制律》)《唐律疏議》解釋說:「圖書者,河出圖,洛出書也。讖書者,先代聖賢所記,未來征祥之書。」

——end——

(本文選自朱永嘉最新歷史作品《論李贄》)

朱永嘉 著

胡楊文化策劃

中國長安出版社,201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朝西域小國被滅,一路西逃吊列印度,在當地建帝國改變印度歷史
唐朝和漢朝,哪個堪稱是中國歷史第一王朝?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