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轉訪|何韻衡院長談過敏性疾病未來治療方向

轉訪|何韻衡院長談過敏性疾病未來治療方向

轉訪|何韻衡院長談過敏性疾病未來治療方向

花粉過敏

過敏是很多人難以言說的痛苦。那麼過敏是怎麼來的呢?又如何治療過敏呢?對此我們採訪了國內著名的過敏研究專家何韻衡專家。

全世界超過30%的人口都存在過敏現象,並且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預計在20年後,存在過敏現象的人將達到總人口的一半,按照20年後全球總人口70億來計算,那麼35億人都可能存在過敏現象。初步估計,在不久的將來,過敏性疾病的市場將達到萬億的市場潛力。

那麼過敏存在哪些特點呢?

一、越乾淨的地方居民過敏性疾病發病率越高&兒童居多

在進行過敏性疾病的研究中,發現其具備一個特點:越發達的地區,工業化程度越高,越乾淨發病率越高,鄉村和非洲反而更少。

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簡化為Th1,Th2平衡的問題:人體中的Th1,Th2是出於一個平衡的狀態。感染是Th1現象增多,過敏是TH2增多。新生兒時期,人體內是Th2的天下,如果長期不接觸細菌等感染物,機體中Th1總上不去,不能把TH2壓下來,人就很容易過敏。

過敏性疾病還有一個特點,兒童和成年人各百分之五十。與過敏性疾病齊名的三大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腫瘤、心血管疾病和肥胖,都是成年患者多餘兒童患者,尤其是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更多,不直接威脅兒童,但過敏性疾病是直接威脅兒童生命健康,危害極大。

二、外源性過敏性疾病,切斷過敏源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過敏性疾病分為外源性疾病和自身變異源性疾病。

對於外源性過敏性疾病,完全切斷特異性過敏原的接觸,過敏癥狀就會消失。因此過敏性疾病防治的第一要素就是切斷過敏原。如果不接觸過敏源,並且過敏癥狀完全消失,那麼則不需要用藥。

三、自身變異源性過敏性疾病不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首先,確定一點,過敏性疾病不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是單獨的一類,過去把它定義為 IgE介導的一組疾病。而在最近十年,由於在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上發現不僅有特異性 IgE的受體,還有特異性IgG受體,它被激活之後,也能產生肥大細胞脫顆粒。過去這種定義就被打破。所以我們就提出一個過敏性疾病的定義修正:過敏性疾病是由 IgE介導的,改為是由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介導的一組疾病, IgE介導的是疾病中的一個亞型,可能是最大的一個亞型。

而過敏性休克,跟一般的休克不一樣的,過敏性休克是嗜鹼性粒細胞介導的,它來的非常快,是血液中的嗜鹼性粒細胞介導的,因為體內只有兩種存在 IgE受體同時能夠被激活細胞——就是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一般的過敏是肥大細胞介導的,肥大細胞被激活,產生了脫顆粒,而重症過敏包括過敏性休克,多數是嗜鹼性粒細胞介導的。

四、過敏性疾病未來治療發展方向

過敏性疾病在近些年來不斷地發展,在未來必將同精準醫療相結合,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3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從過敏原的角度出發。

一定要找到主要過敏原。對人體起到作用的主要過敏原,包括大分子物質和小分子物質。找到過敏原蛋白才算是做到精準治療。比如你只對蟎蟲的dp1過敏,那就很精準了,脫敏也好,防衛也好,針對dp1就行了。

第二個方向:從分子的角度出發。

從嗜鹼性粒細胞、T細胞、B細胞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做到精準醫療中的精準防禦。比如讓T細胞有記憶,有特異的分子保留,有精準的T細胞亞群——記憶T細胞亞群和效應T細胞亞群。我們要找到可以使T細胞和B細胞形成精確分化的分子,從而做到精準治療。

第三個方向:從人整體角度出發。

為什麼人在有些環境下有過敏癥狀,有些環境下就不會有過敏癥狀。不同地方的物種和氣候不一樣,所以過敏有一個候鳥治療方案。比如說南方的花粉過敏症遷到北方,南方的花落了,北方的花開了,就回到南方。我們需要以一個人為整體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從而做到以個體為核心的精準醫療。

超敏鐳雕試劑盒

超敏試劑盒的酶標版,內孔在50微升,表面積增大了3.41倍,在單位面積上分布更多的過敏源從而大大提高檢驗精確度。在單位表面積上,分布10個過敏原和40個過敏原,可以檢測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待檢測的物質增多,人血中的特異性 IgE,就更容易結合酶標版,檢測的時候將更加敏感。

轉訪|何韻衡院長談過敏性疾病未來治療方向

轉化醫學領域核心門戶

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

投稿、應聘醫學編輯:

微信:vipmed360

商務合作

微信:zhyxkf

END

活動

推薦

轉折點——生物醫藥招聘第一平台

轉訪|何韻衡院長談過敏性疾病未來治療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PNAS重磅!中國人的阿爾茲海默症新基因風險位點!這三個基因都和AD相關!
只有1/4獲益率的PD-1免疫療法,怎樣提高患者獲益率?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