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這段話才明白傅山的書法為什麼那麼有境界

看完這段話才明白傅山的書法為什麼那麼有境界

清朝初期、傅山的書法思想最具代表性,主要體現在其理論觀點極其鮮明。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別字公之佗,號朱衣道人、真山濁翁、石道人、毒廬等,山西陽曲人。博通經史及佛道之學,兼精醫術,善畫山水。他是明末清初成就突出的書法家,章草、小楷都極為精純,也涉足篆、隸,尤以行草著名。其論書言論載於《霜紅龕集》,多是些散論。下文所引《霜紅龕書論》出自崔爾平所輯《明清書法論文選》。

在明、請易代之時,傅山至死不與滿清統治者合作,以其潔身自好、耿介特立的人格,成為士林風標。他論書的觀念不像同時代人那樣局限於祖述前人,也就用筆與結體等具體問題展開討論,而是以「人」為中心。在他身上,作為土夫立身處世根本的氣節,人格問題被喚醒,並成為其書法理論思考的靈魂。

在傅山諸多關於書法的言論中,「四寧四毋」之說最為引人注目,帶有強烈的針眨時弊的意圖,也是傅山代表性的書法審美觀念之一。他在《作詩示兒孫》自注中說:

「貧道二十歲左右,於先世所傳晉,唐楷書法,無所不臨,而不能略肖。偶得趙子昂、香光詩墨,愛其圓轉流麗,臨之,不數過,而欲亂真。北無他,即如人學正人君子,只覺難近,降而與人游神情不覺其日親目密,而爾我者然也。行大薄其為人,痛惡其書淺俗如王之無骨。始復宗先人四五世所學之鼓魯公,而苦為之,然腕雜矣,不能勁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傷乎?不知量大史何所見稱孟為五百年中所無。貧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寫此詩仿用趙,令兒孫輩知之,勿復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須知趙確是用心於王百軍者,只學問不正,遂流軟美一途。心手之不可欺也如此。哉哉!爾親慎之。毫釐千里,何莫非然。寧拙毋巧,寧丑媚,寧支離滑,寧直率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

在這段文字中,傅山回顧了自己學習書法的歷程。他說學習趙孟頫,董其很快就能亂真,因知其間的原因是淺俗易學,而像顏真卿那樣的君子氣概就很佛。傅山從這個經歷中反省出書法的進境在「作人」。他說趙孟頫 「學問不正,主要指立身大節而言,相對顏真卿的剛直不阿,趙孟頫身仕二朝就顯得毫無節概可言。最後,他告誡子弟要「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安排」,認為這是「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的關鍵所。

在四寧四毋」之說的表述方式及相關觀念有其歷史淵源。北宋時期黃庭堅曾提出書法要「拙多於巧」,追隨黃庭堅的文學家陳師道則發展了這一觀點,強調詩文創作要「寧拙毋巧,寧朴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南宋姜夔《續書譜》說:「故不得中行,與其工也寧拙,與其弱也寧勁,與其鈍也寧速。然極須陶洗俗姿,則妙處自見矣。」比傅山稍早的趙室光在《寒山帚談》中也提出「寧惡毋俗寧時」的觀點。傅山的「四寧四毋」說顯然是既有所本,而又有新的概括寧提巧」直承黃庭堅、陳師道,「直率」相當於陳師道的「朴」,反對「安則與米呵斥唐人楷書「安排費工」一致。傅山所說的「寧丑毋媚」「寧支離輕滑」則是在「寧拙毋巧」基礎上的引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不只是唐楷才是楷書,這種楷書很規範,有靈動,它出自魏碑
他當年80多歲寫了一個書法長卷,沒想到成為經典之作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