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平天國運動是否對於中國歷史具有進步性呢

太平天國運動是否對於中國歷史具有進步性呢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會發起?發起之後又是怎麼樣的?客觀從這兩點來說,太平天國有其正義性,但不具備進步性,而且其破壞性大於建設性。

「薄賦稅,均貧富」,可以說是一種樸素的社會主義思想,卻脫不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錮轍,但沉重打擊了滿清政治的腐敗。其失敗後更多的漢族進入滿清政府的核心圈內,漢族軍事力量(湘軍淮軍楚軍)開始建立,以及再後的變法和革新與其也有因由。其軍事建設很有成就完全是有可能推翻滿清的,但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卻無所建樹。企圖以舶來的宗教思想改頭換面後建立一個政治綱領,政教合一本身就是逆時逆勢的,黃巾軍太平道即是前鑒。誹孔焚廟,企圖推翻中國的傳統歷史和民族文化,野心不可謂不大,但卻又缺乏足夠的建設能力破舊立新。在南京盤踞那麼久,卻不能進行像樣的中央政府架構建設,而且此期間太平天國的封建程度更甚於滿清,再就是長期的轉戰沒有很好的建設地方和後方,百姓沒有得到實際的安定發展,政治嚴重失分。同時還要打擊外國勢力為自己製造敵人,生怕自己死不透徹。只能說太平軍內嚴重缺乏知識分子,無法進行政治領域和思想領域的建設或改革,所以太平軍的分裂和失敗是註定的。

太平天國運動三大正面遺產:

1、人口銳減,人均土地增加,人民生活壓力減小。

2、滿清中央被迫改革,造就同治中興

3、漢臣集團崛起,造就大量漢人勢力,直至政權平穩移交給民國政府

如果太平天國運動成功,新疆蒙古西藏雲南甘肅等地極有可能分裂出去,這將是中華之大不幸。

關於人口銳減是否具有正面意義,作為被剪滅的個體,固然是悲劇,但對於民族整體則不一定。要知道滿清的人口基數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在外來農業物種如紅薯的基礎之上,農民並不具備像大唐那樣的生活質量。往遠點看看,人口膨脹帶來的生存壓力始終會以不可預知的形式迸發,如明末李闖即因饑荒而起事,現代日德因資源窘迫而侵略,帶來的動蕩往往是傾國傾城的。太平天國雖動亂了小半個中國,但這種內源性的動蕩並未震散形式上的統一國家,沒有爆發國家裂解後勢力互相傾軋而帶來的全局性暴亂,如果真是如此,人口的減滅再加十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花愛超跑 的精彩文章:

TAG:小花愛超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