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維訓練是一個無限遊戲

思維訓練是一個無限遊戲

以前聽播客,學霸貓老師說:話不能隨便說,尤其是對自我的評判(比如:我什麼事也做不好)。因為當你說出口的時候就相當於默認了這個評判,並得到一個結論,即這個評判結果永不會改變。最近看了一本書——《終身成長》(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54533/),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本書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她認為人們的思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形態: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而上文提到的「自我評判」,就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影響下的行為。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這種思維模式中且不自知。比如小時候總覺得學業都很簡單,不用努力自然就會了。突然有一天,一切變得不一樣了,老師講課的內容沒辦法一遍就聽懂,試卷上的題也無從下手。我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反應是:我變笨了。雖然嘴上這樣說,其實心裡是拒絕接受的,畢竟原來的一切是那麼容易。於是我一邊「承認」著自己的「愚笨」,一邊拒絕努力,因為努力好像是屬於那些「沒有天賦」的人,如果我開始努力做一件事,那就說明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而這正是小時候大人們最常誇獎我的地方,我對自己的認知也來源於此,因此我不能失去這個標籤。被固定型思維支配的我堅信「聰明」是與生俱來的,它像一團力量積聚在我的身體里,幫我面對問題。但它就那麼多,也就只能解決所對應大小的問題,當難度更高的挑戰出現而我的「聰明」無法應對時,我就又給自己貼上了一個「笨蛋」的標籤,然後堅信它和「聰明」一樣,是一直存在的。負面標籤的能量總是大於正面標籤,於是漸漸的我忘記了「聰明」,只記得「笨蛋」這個屬於自己且一直不會變的特徵。然後在碰到下一個困難時,「笨蛋」的標籤又跳了出來提醒我,同時也保護了我的自尊心,因為它會告訴我即使失敗也是正常的,畢竟我就是個「笨蛋」嘛。

如果我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來指導我的行為的話,大概會是另一種效果。當我第一次碰到自己無法一遍就弄懂的題目時,我會好奇為什麼我已有的方法失效了,然後嘗試去理解新的方法,學會了之後會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成長而高興。和固定型思維的我不同,成長型思維的我並不認為我的「聰明」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長大,並且需要在我的幫助下長大。我不會在碰到困難時立即給自己貼上「笨蛋」的標籤,而且把它看作是一個讓自己的「聰明」成長的機會。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有一個很典型的特徵,就是他們會不斷在外界尋找一些事實來證明自己已有的標籤,通過這種方法獲得自我的安全感和滿足感。比如更傾向於完成自己百分之百有把握的工作,更傾向於從不如自己的人上找優越感等。他們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喜歡「找原因」,而這些原因往往只能強化自己已有的成見,讓自己能更加心安理得的逃避問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更願意去「找方法」,讓問題得到徹底的消解。比如以前的我喜歡用大道理去套小事情,然後告訴自己「就是這樣嘛」。但這件事於我來說究竟是什麼樣,我其實並不清楚。我只是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把這件事放在一邊,假裝自己已經處理,但每每想起來心裡還是會一陣焦慮,因為這件事並沒有得到解決。

雖然作者明顯地區分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但她同時指出,任何一個人在面對不同事情的時候會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比如我的行為有時也是會受到成長型思維的支配。對於英語,當我看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大多數時候我是樂於去理解和記憶的,並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感到高興。在這種情況下,我並不認為「努力學習」讓我「英語好」的標籤受到了挑戰,反而我樂於去尋找方法,讓自己的能力更強大。那麼到底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發我們的固定型思維,什麼時候會觸發成長型思維呢?我現在還不知道。所以我決定最近要觀察一下自己這兩種思維跳出來的場景並記錄下來,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潛在的規律,然後以此訓練自己今後的思維模式。

雖然這篇書評是分享給大家,但文章處處都是拿自己舉例子,恐怕你們無法感同身受,讀來也是無聊,還請見諒。寫到這裡,學霸貓老師又要出場了。她在微博里寫過一段話:「...那些宏大的事情與我無關,在我這裡只有一種社會學:我自己如何過好這一生,我和身邊的人如何構建一個充滿愛的小社會。」在我還沒有找到自己生命中「宏大」的事情之前,就讓我努力的過好自己的當下生活吧。

Deng Jia

Shanghai, China

February 23, 2018 at 16:3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單弦流水有聲閱讀 第一期:李娟《蝴蝶路》節選
【人民路趴梯】胡桃里簡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