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特斯拉事故分析自動駕駛安全性問題

從特斯拉事故分析自動駕駛安全性問題

Tesla搭載Auto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可實現Level 2等級自動駕駛,被視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中頗具代表性的車廠。

Tesla於美國又發生一起嚴重車禍。Tesla Model S撞上停在緊急車道的消防車,車頭全毀,而當時車輛即處於自動駕駛模式中,即便此次車禍幸運地無人傷亡,但也再度引發大眾對於自動駕駛安全性的疑慮。

特斯拉撞上靜止的消防車

source:YouTube視頻截圖


即便此次事故肇事原因尚未判定,但依據直接撞擊前方障礙物的方式判斷,很大可能是與2016年中發生的Tesla死亡事故一樣,因感測器的局限性造成感測失效,進而做出錯誤判斷與執行動作;加之駕駛人員並未依循系統操作指示,手握方向盤與留意周遭環境,使得突髮狀況發生時,未能實時做出應變。

先從車輛的感測局限討論,目前Tesla Model S車款所搭載的環境感測器主要為超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與鏡頭。超音波雷達本身能夠感測的範圍為5公尺以內,主要用於低速、近距的障礙物偵測,在高速行駛下,偵測前方障礙物的功能不大。

而Tesla裝載的長距毫米波雷達(LRR)系裝置於車前,作為遠距障礙物偵測,此次事故中,其有效偵測出前方有障礙物的可能性很高,唯毫米波雷達並無法識別障礙物為何,此時即需依賴鏡頭判斷,車載鏡頭的感測能力高度受光線影響。

依據事故現場照片判斷,極有可能因光照導致感測失效;亦或是遭撞車輛在鏡頭感測範圍內是處於橫放狀態(即車側面向肇事的Model S),可能使影像識別演算法無法將其分類與識別,此時即需依賴其他感測的信息。

若承上所述,在感測階段已出現感測失效,分析與決策階段系統或許會再加入高精地圖輔助之,唯目前高精地圖仍以靜態為主,尚無法實時更新道路狀況,故系統仍將判斷為可行駛道路類型,進而導致事故發生。

觀察以上事故情境不難發現,僅依賴環境感測器所能實現的自動駕駛程度仍相當有限,此亦突顯V2X技術為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感測信息之一,包括當前車感測到道路中出現障礙物或突髮狀況時,得以透過V2X技術實時提醒後方車輛,或車輛本身得向其他車輛發出航向訊息,以幫助其他車輛進行路徑規劃的準確判斷,無論是何種方式,V2X皆將作為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輔助,有效提升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AutoPilot使用說明中,的確提及於時速超過50英哩(約80公里)時,系統可能存在無法感知前方靜止物件的狀況,故駕駛在開啟主動交通感知巡航(TACC)功能時,需必須雙手置於方向盤,且留意周遭環境變化,此將成為事故發生時,責任歸屬的重要依據,亦為Tesla的幾次車禍中,大眾所關注的議題。

觀察全球對於自動駕駛相關規範,多以道路測試為主,少有關於消費者使用自動駕駛車輛有關的規範,尤其在L2、L3的過渡階段,存在車輛控制權轉移的問題。

當L3自動駕駛車輛開始進入市場,如何確保人類駕駛員正確、安全地使用自動駕駛系統或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已成為眾車廠關注與投入的重點,包括Nissan的自動駕駛系統ProPilot在設計上,除由人類駕駛員啟動外,亦將依據感測器收集之環境信息決定系統是否啟動,例如轉向輔助功能,若感測器無法持續感測到道路左右兩側的標線時,系統就不會開啟或開啟也將自動中斷。

又或者GM汽車的SuperCruise系統,則是在透過駕駛員監控系統,確保在自動駕駛模式開啟時,人類駕駛員仍將注意力集中於前方道路,一旦駕雙手離開方向盤或視線離開前方路況,系統將自動發出警示,若駕駛遲遲未對警示做出回應,系統將判定車輛處於失控狀態,將於現有車道中自動煞車。

儘管車廠試圖提出安全的系統使用方案,但在確保道路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仍需各國政府頒布相關規範,目前僅美國、德國公布自動駕駛準則與安全指引,但也只針對車輛人機界面設計提出建議,未具強制性。

隨各車廠多採用漸進式的自動駕發展路徑,人類駕駛員與自動駕駛系統的互動方式,將成為現階段自動駕駛法規發展的重點。

文丨 拓墣產業研究院 林雅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RI拓墣產業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江蘇常州高新區擂響新春戰鼓 今年力爭引進優質項目120個
AR行業報告:甩掉VR,5年內AR將迎來大爆發

TAG:TRI拓墣產業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