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秒自測一下,你是不是寒濕體質?

10秒自測一下,你是不是寒濕體質?

凍死寶寶了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最近一波又一波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人也會因為天冷而變懶惰了許多。天氣冷了,畏寒怕冷的我們多為久坐少動,身體不想動,血液循環會變慢,寒濕氣容易入侵,引起手腳冰涼、失眠易倦、風濕等健康隱患。

10秒自我小體檢

萬惡之源就是身體含有寒濕,寒濕給我們的健康帶來諸多問題,比如失眠、風濕、長期手腳冰涼等。

關於「寒濕」,你知道如何去除嗎?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嗎?

不如先花10秒時間,給自己做個體檢:

1、身體寒冷;

2、早上起床昏沉、乏力;

3、體力衰弱,無法承受長時間的工作;

4、下肢特別寒冷;

5、易上火、頭暈、口渴、口臭;

6、食欲不振;

7、舌苔厚重,黏膩,舌頭有苦澀感;

8、時常有疲勞、倦怠感。腰痛。

9、虛胖、水腫;

10、上廁所時有殘尿感,尿量很少。

2項,5項,8項以上?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如果你有以上幾種癥狀就該當心了,符合得越多,說明越嚴重,濕寒已經侵入到你的體內,你該祛除濕氣了。

為什麼要去寒濕?

俗話說:「十病九寒」。又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之說。黃帝內經就有這方面的記載,我們大部分疾病都是因為受寒引起的。寒屬陰邪,寒則氣收。人體有寒濕之後,常見為手腳冰涼、失眠易倦、風濕等。

濕寒一旦邪侵入機體,可導致氣血運行遲滯,嚴重者則凝結不通而出現疼痛癥狀,如頭痛、骨節痛、腰痛等。黃帝內經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寒性質寒涼,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

而對於濕氣,我們常說「濕為陰邪,凝滯難驅」,濕邪容易導致氣血不暢通,除了會讓人覺得身體沉重、沒精神、睏倦沒力、頭部昏沉,或是頭臉部比較油膩、卡痰外,當濕氣困滯在不同的地方,也會產生一些相應的不適癥狀。

「寒濕」我們該如何祛除?

一、中藥浴足及足底反射區按摩

在中醫看來,寒從腳下生。最好的活血補陽驅寒的中藥煎湯,通過泡腳讓體內氣血溫煦起來,再通過手法促進氣血的循環。

所謂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的說法,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足掌彙集了身體一半經絡,為三陰經(肝、脾、腎)之始,三陽經(胃、膽、膀胱)之終,共有連接人體五臟六腑的經脈6條,貫通66個重要穴位。

可見足部的氣血暢通與否,反映整個機體的健康。

腳部受了寒,五臟六腑相應的器官也會受到影響。

所謂樹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因此預防寒濕體質,一定要做好雙足的保健。

二、汗蒸

是目前新興起來的一種全新的養生方式。

汗蒸房的溫度平均在38-42攝氏度。高溫使人體毛孔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排出汗水和積聚在體內的毒素和寒氣,能夠減輕關節炎、腸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癥狀,而且有美容作用。

汗蒸房的地上是發熱的玉石或砭石再配上各式各樣的電氣石能量瓷磚,能夠產生有益人體的遠紅外線,滲透皮膚深層,溫暖細胞,打開毛孔、促進血液循環、驅除人體內風濕寒毒。

前方高能

轉入正題啦

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康復保健中心特色

我們這裡有極富中醫特色的健康干預手段:運用多種簡驗便廉的傳統中醫手段,如推拿、穴位敷貼、針刺、穴位埋線、放血、拔罐、刮痧、正骨推拿、熏蒸、葯浴、沐足、貼敷、砭石等,進行經絡疏導,使肌體迅速恢復平衡、調整生命狀態、預防疾病發生。

來源:預防保健中心

文:牛鳳菊、王瑞等

攝影:龔彥勝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或不當使用,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質 的精彩文章:

易孕體質一般都具有這5個特徵,快看看你屬於嗎?
臘八節,為你「私人訂製」6種體質的臘八粥

TAG: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