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杭州,一座移植過來的城市

杭州,一座移植過來的城市

1

宋人的大舉南遷,同時也把北宋舊都的舌尖和胃口帶往了杭州。

當戰火稍息,走在杭州的煙花燈影里,他們異鄉的胃也需要開封城的良宵美味來安撫,就像我們每一個異鄉的旅人在飢餓的時候總是想起故鄉的味道一樣,他們總是想起清明上河園宵夜的菜香。

所以,此時的落難流離更需要酒樓里的酒香來消解失去家園的憂傷,就像劉子翚在《汴京紀事》中所寫的那樣:

梁園歌舞足風流,

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少年多樂事,

夜深燈火上礬樓。

2

礬樓,就是著名的東京汴粱的樊樓,也叫「豐樂樓」

張孝友作品「礬樓夜市」

當年,趙構的父親宋徽宗就是在這個樓里與著名的紅粉佳人李師師密會,談詩、飲茶、吃飯,當然也干別的。一不小心,還撞上了《水滸傳》里的燕青和宋江。也就是從那一晚,李師師和燕青萌生愛意,後來一同相攜遠走他鄉。

宋徽宗與李師師

著名的奉旨填詞的柳三變柳永同志,也是在這個酒樓里和張師師、王師師、劉詩詩等姐妹們一起宵夜賞月吃花酒。他寫的一首《蝶戀花》廣為傳誦: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當年的樊樓不僅代表著東京汴梁美食的繁華,更代表著清明上河園舌尖的最高審美,也代表著自由美食的普世價值。

可惜的是,隨著宋人的南遷,這個最具北宋自由宵夜生活象徵意義的建築在金人的大火中變成了一片廢墟。但是,隨後,他們又在南宋的溫柔里找回了昔日的陽光。

北宋夜生活

3

在小皇帝趙構的直接動議下,以「豐樂樓」為代表的酒樓開始大規模地向杭州移栽。

新崛起的「豐樂樓」比舊都開封城的「樊樓」更加壯觀奢華。據說,高峰時,臨安的豐樂樓能同時接待三千人吃飯,一樣的美味,一樣的裝飾,一樣的風情,比北宋汴梁更加花柳繁華、溫柔富貴。

短短數年間,當年北宋的著名酒樓全都移栽過來,沿街看去,杭州城內,一多半的酒樓餐館都是從汴京輾轉而來。而且,比之過去乾澀的都城開封,活得更加滋潤快活,有聲有「色」。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豐樂樓

今天,在杭州的「中國杭幫菜博物館」里,清晰地記載再現了當年杭州城餐飲業發達的盛況:豐樂樓、太平樓、和豐樓等等各種樓,樓中有樓,樓外更有樓,樓樓鱗次櫛比,不一而足。

難怪林升在《題臨安邸》的詩中這樣寫到: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當汴州。

4

林老師說的沒錯,此時的杭州,就是移植過來的東京汴梁。清明上河園的繁華在杭州滋潤的天氣里快速發芽。

當北方都城的烹飪技巧以及天子之城的味蕾見識和南方的花草植物碰撞融合後,更加如魚得水,鮮活的美食花樣和名稱令今天的我們嘆為觀止,目不暇接。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真正意義上的杭幫菜自此開創了一個新的菜系文明。

中國杭幫菜博物館-杭幫菜

在東京汴梁陷落之後,孟元老依靠滄桑的回憶記錄了當年的《東京夢華錄》

又一個一百多年過去,當南宋杭州陷落,一個叫吳自牧的人以同樣的心境記錄了當年杭州城的美食繁華。這本書就是《夢粱錄》,還有一本同類型的叫《武林舊事》,他們都分別寫下了了當年各式各樣的美食名錄。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比兩個都城美食的繁華,就會清晰地發現,在那一道道優雅的美食名稱里,流淌著相同的血脈和菜香。

5

作為前朝的都城遺民,孟元老在家國陷落之後,和大批的知識精英一道南渡,避居江左,從此不知所終。

但是,從他繚亂的敘述里,我們一次次地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在他對盛世的懷念中,隱含著無限的家國之戀、山河之痛,故國之殤。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說的那樣:

「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暗想當年,節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悵恨。……仆今追念,回首悵然,豈非華胥之夢覺哉!」

如果說,在北宋東京陷落後,他的回憶還是一場夢華的話,到了南宋滅亡後,吳自牧再夢南宋的時候,就幾乎已經是「緬懷往事,殆猶夢也」的「黃粱一夢」了。

在度過了153年偏安的日子後,南宋王朝再度倒在了另一個更加彪悍的草原文明游牧民族的鐵騎之下。隨著崖山之戰十萬將士、精英分子跳海殉國,優雅綿遠的大宋中原文明就此湮滅。

但那一道道承載著家國之思的「杭幫味道」卻在杭州的淚水中一代代地延續保留下來,並書寫著嶄新的杭幫菜的美食文明。

快到碗里來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地理 的精彩文章:

素食主義的悖論:青菜就不疼嗎?

TAG:美食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