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門五進士 三代十登科 貴溪這個村人才輩出

一門五進士 三代十登科 貴溪這個村人才輩出

導語

貴溪建縣於唐永泰元年,至今已有1253年漫長的歷史。在一千多年的科舉歷史中成績輝煌,僅清代《貴溪縣誌》中能查到姓名的進士就有283名,由此而產生的進士之家、進士之村、進士之年聞名全國。河潭應坊進士人數冠薌溪、泗瀝鄭家坊曾經九子十登科、周坊高門人才輩出成大族……一個個歷史故事再現當年旗杆如林、黃旗如雲的景象。今天本平台將繼續為您展示《文化貴溪》之進士系列——周坊鎮高門村的文化歷史故事……

高門:人才輩出成大族

高門村系周坊鎮高門村委會駐地。高門李氏遷居此地已有近50代、近千年的歷史了。據鄰縣同修的《李氏族譜》記載,北宋時期,李經的四個兒子褆(音「知」)、祿、祐、祥分遷各地,長子李禔(民間相傳始遷祖為李愛山)遷入高門。高門李氏遷入貴溪較早,市內的三十多個李姓村莊都由高門分遷出去。

民間相傳,高門李氏出自官宦世家,遷來貴溪時,村名就取為「官源」。後來,村中出了不少進士,成為當地的高門望族,被皇上賜封為「高門」,漸漸的,官源李氏便變成了高門李氏。

由於舊譜不存,高門得名的詳情難以得知。但當地人記得祠堂上有「一門五進士,三代十登科」的對聯,就憑這點,確實配得上「高門」二字。

據清同治版《貴溪縣誌》記載,在明代,高門李氏確實有個人才輩出的高峰,準確載明為高門人的進士就有4人,舉人更多,科舉上真的是「一門五進士,三代十登科」,其中,李寅、李直、李祚祖孫三代人一色的進士出身,三人在古縣誌中都有人物傳。

李應庚,名寅,以字行。自幼失父,由伯父撫養成人。明朝宣德丁未(1427)進士,起初在兵部任主事,以朝廷重臣舉薦,升任肇慶(今廣東境內)知府。他學問淵博,尤其對科舉考試獨有心得,凡經他點撥、授課的學子在考試中都取得了好成績。

李應庚的兒子李直(1418—?),字行斐,景泰辛未(1451)進士。在工部實習時便受命出使浙東,以賢能獲得好名聲。擢升為刑部雲南司主事,審判案件嚴明恰當。後來升刑部四川司員外郎,後調山西司。當時,被他得罪的權貴唆使小人寫匿名信陷害他,害得他入獄,多虧了自己向來清正廉潔,沒給小人任何把柄,才轉危為安。後調任興化(今江蘇省境內)通判,不久,出任保寧(今四川境內)知府,上任之初,他出台了不少適宜施行的政令。初時,百姓認為他迂腐不堪,但時間一長,百姓就越來越信服他了。

李直的兒子李祚,字光世,弘治癸丑(1493)進士,任職南京刑部主事,提升為員外郎。當時,邊境不安寧,他給皇帝上書,建議強邦固本、準備財用以收復河套等,但沒被朝廷採用。任職雲南按察使司僉事時,經營籌劃開採銀場,盡心儘力。為訪察民間疾苦,不怕冒著瘴氣出入鄉間山林,不顧自己的勞苦饑渴,後來因病去世。

除祖孫三人外,在明朝,高門李氏因中舉、辟薦等進入官場的多達數十人。其中,熱衷研究心學的李九韶與眾不同。他當秀才時,常獨自靜坐室內,苦苦求證心學本原。拜泰州學派重要傳人、貴溪進士徐樾為師,往往有所悟道。在清同治版《貴溪縣誌·人物·理學》中,為李九韶寫了簡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中說動漫 的精彩文章:

TAG:大中說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