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渡口這座古寺世人知之甚少,華岩寺是其「小弟」

大渡口這座古寺世人知之甚少,華岩寺是其「小弟」

九宮廟、金鰲寺、馬桑溪

... ...

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地方

背後有什麼故事?

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呢?

從上個月起,我們推出了【探秘】系列報道,從人文典故、歷史傳說詮釋大渡口的人文歷史和地名由來。前幾期,我們報道了「九宮廟」和「金鰲寺」,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和轉發。

本期,我們將繼續探秘之旅,走進石林寺,揭秘這座神奇寺廟背後的故事。

跟著渡口哥,了解大渡口!

很多重慶人都知道華岩寺,卻不知道在大渡口有一座與華岩寺有著「血緣關係」的「兄弟寺廟」,而且歷史更加久遠,堪稱華岩寺的「哥哥」。

它就是

石林寺

位於大渡口跳磴鎮石林村,

緊鄰大渡口森林公園,

因四周怪石如林而得名。

【歷史悠久 始建成謎】

渡口哥查閱資料時發現,一本由四川省巴縣地名領導小組編印於1983年9月的《四川省巴縣地名錄》顯示:石林大隊(現石林村)下屬4個生產隊,石林寺生產隊的注釋為:「宋徽宗時建,此地以石林山得名。」

然而,在其他相關資料中,關於石林寺的建寺時間卻為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由奧希大臣之女發願修建,交與僧團,後毀於兵燹(xiǎn,戰火)。但這位名字不大像中國人的奧希大臣究竟是何方人物,官居幾品?渡口哥也沒找到更多記載。

【聖可復建 先於華岩】

一度毀於戰火的石林寺,清初由聖可法師在原址修復擴建。

傳說聖可老祖師在此後山夜見金雞飛往華岩洞,遂追趕之,並從岩上縱身跳下,在華岩洞留下一雙巨足印,聖可老祖師於是在此建華岩寺,這也是石林寺與華岩寺被稱為「兄弟寺廟」的原因。後來聖可老祖師又建瀘州雲峰寺,內江聖水寺,最後隱居石林寺,在此圓寂,寺內現存有塔頂和塔基。

【石佛石猴 各具特色】

穿過一處農家小院,便來到了石林寺佛教居士林獨特的「山門」前。說它獨特,是因為它由兩塊造型獨特的天然巨石組成,從「山門」中間拾級而上,右邊有一尊依據巨石塑成的彌勒佛,慈顏善目,笑口常開。他倚坐在巨石之上,像坐著一把特製的沙發,寵辱不驚地笑看風雲變遷。

進入寺內,是一塊開闊的院壩,院壩的表面由平整的青石鋪就,一看就是上了些年頭的舊物,它們與兩旁新建的僧房形成鮮明的對比。院壩的左右建有居士樓和念佛堂、觀音殿。

走過石板地面,曾經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已蕩然無存,正前方只有一個由條石壘成的簡陋高台,高台上供奉著三組新塑的佛像。

如今的石林寺,如林的怪石已不多見,但在荒蕪的大殿前,還留有一尊被寺內居士們稱為「孫悟空」的石猴,一面仰望長空、一面垂頭沉思。它的石兄石弟們,則大多在數十年前,被當地人陸續開採作了鋪路建房之用……

【千手觀音 令人驚嘆】

從院壩旁邊一條小巷走進左側的觀音殿內,在撲面而來的淡淡香氣中,寶相莊嚴的千手觀音造像頓時令人眼前一亮。菩薩像慈眉善目,雕塑精湛。據寺僧介紹,觀音像乃是用整根香樟木雕塑而成,千手象徵著無量廣大慈悲。

觀音殿的兩壁上,圖寫禽獸,畫彩仙靈,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浮雕塑像,依稀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古剎的華麗風采。

唐明 攝

【古人留詩 可待追憶】

據馮堯安考證,在此處,曾有金仙洞、護法石、獅子峰等石林二十景,包括聖可大師在內的眾多僧俗文士曾作詩題詠。

其中,聖可大師在修行時就留下《石林邀友》一詩:「肉髻蒼松翠可看,白雲新茗香於荃。」在他看來,石林寺松柏蒼翠,白雲悠悠,泡一杯新茶在此品茗,足矣。

清代舉人鄧迪也為石林寺所迷醉,賦詩《石筍峰》:「獨峙萬松中,屹立撐空際,下有靈雞聲,上接雲霄氣。」

清人李光正則留下一首《千尺井》:「透雪心腸徹底空,曹溪一派任流通。」描寫了寺中井水清澈、香火旺盛的盛景。

遺憾的是,如今,大部分題詠石林寺的詩都佚失了,石林二十景亦多不存在。唯有松柏常綠,伴著一聲聲悠遠的鐘聲,回蕩在山間,陪人沉思往事立夕陽。

大家都在看

監製:劉文婭 姜 海

主編:張 韜 陳長青

編輯:楊宇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渡口發布 的精彩文章:

渝貴鐵路本周開通,大渡口這兩座橋值得你去瞧一瞧
聚焦兩會丨大渡口的明天更美麗

TAG:大渡口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