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散曲史》羅錦堂自序

《中國散曲史》羅錦堂自序

散曲在元明兩代的文壇上,雖曾光焰萬丈、大放異彩,但到了清代,一般文士多致力於考據和詩詞,對散曲卻視為雕蟲小技,非庄人雅士所為,所以,《四庫全書》提要說:「厥品頗卑,作者弗貴。」從此,許多很有價值的作品在這種歧視下湮沒無聞。

後來,經過王國維先生治以考證之法,以及吳梅先生的極力提倡,研究散曲的風氣,於焉大盛。同時把數百年來,埋藏在灰塵蠧朽之間的寶貴資料,也先後不斷發現;而且有任中敏、盧前、趙萬里、梁乙真及吾師鄭因百(騫)先生的努力搜輯、整理、編選、校注,把散曲在文學園地中所佔的地位,重新予以估價,這不能不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因為在中國韻文的發展上,大家都是以詩詞為其正統,千百年來,陳陳相因。專門講究含蓄蘊藉、凝重靜雅的手法,所尚的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所寫的句子,愈是撲朔迷離得令人不解,愈會引起一般人體會、玩味的興趣,於是什麼詩箋、詞證之作,汗牛充棟;同樣的一首詩或一闋詞,經過兩個人的注釋後,非但不相近似,而且還根本相反。

但是散曲卻沒有這些困難,因為它是一種比較奔放的文字,心裡有什麼,筆下便寫什麼,不用典,不避俗,難過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哭,得意的時候,便高高興興地唱,絕沒有含蓄隱藏的餘地,這便是它不同於詩詞的地方。

方今白話文學隆盛之際,散曲的提倡,大有必要;我之所以寫《中國散曲史》,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整個散曲的發展情形給大家做一個概括的介紹。所恨讀書不多,自然還有好多材料不曾為我發現,疏陋之處,知所難免,尚祈海內外方家有以教之!

是書之作,承因百師不憚煩勞,時加指導。寫成後,蒙於院長右任先生詳為審閱,並賜題詞。復蒙張部長曉峰先生介紹出版,陳恩綺同學代為繕校。感激之餘,謹此一併致謝。

1956年端陽節序於台灣大學文科研究所

本書全面細緻地梳理介紹了中國散曲的來龍去脈和發展情形,包括散曲起源、形式及特質,元人散曲,明人散曲及清人散曲四部分。明散曲獨特地以崑曲流行為前後期分界,清散曲以清麗、豪放派分別闡述,並專論清小曲與道情。全書資料廣博全面,論點獨特、勾勒清晰,在研究中國散曲諸家之中獨樹一幟,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都極深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書摘 偷棋譜
如何讓人的慾望限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南宋哲學家楊簡有解決之道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