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鞍子河∣寂靜山林——雪豹,鞍子河的頂級捕食者

鞍子河∣寂靜山林——雪豹,鞍子河的頂級捕食者

雪豹的形態特徵

雪豹,鞍子河高山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它們在身體構造方面的優勢,如體色、爪和四肢、牙齒、舌頭、眼睛等等,是捕獵時不可缺少的利器,這也是貓科動物所共有的特徵。

體色

雪豹身上的斑點可以作為個體識別的依據之一

雪豹灰白的毛髮上點綴著許多大小和形狀不一的黑色斑點。它們生活在海拔3000~5500米的山地針葉林林緣、高山灌叢、高山草甸和高山裸岩,這樣的體色與環境融為一體,為隱藏自己伏擊獵物提供了便利。

四肢和爪

踩在氂牛糞便上的雪豹足跡

雪豹的前腿有5趾,拇趾高懸在上,後腿有4趾。爪是它們捕獵時抓取、撕裂和打擊的武器,能自由伸縮,既可以避免爪尖被磨鈍,又不會觸地發出聲音。它們的足跡前後都只有4趾, 也不會有爪的痕迹。足跡是否有爪,是區分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最明顯特徵。

與其它貓科動物一樣,雪豹行走奔跑採用趾行性,也就是腳後跟不著地,著地的是各趾的趾墊和掌中的肉墊,因此悄無聲息,這也是它們埋伏和偷襲獵物所必需的。

牙齒

滑動查看:食草動物和貓科動物的牙齒

犬齒是雪豹的武器之一,用來殺傷或咬死獵物。它們的犬齒不但特別大、特別長,還與附近的門齒及前臼齒間保持一定的空隙,四枚犬齒上下相合,好比四枝尖槍交錯,能將獵物貫穿得更深、咬得更緊,也能更快地撕裂獵物。

《鹽鐵論·險固》「虎兕[sì]所以能執熊羆[pí],服羣[qún]獸者,爪牙利而攫便也」,意思是老虎這樣的猛獸之所以能制服大型的熊與群獸,在於它的爪牙堅利便於捕獵。

舌頭

貓科動物的舌頭,也是梳理毛髮的工具

雪豹舌頭上的味腺小而不發達,吃東西的時候通常都狼吞虎咽。它們舌上的舌刺又多又密,尖端是角質的,非常硬,人手如被連舔幾下一定會破皮。對於雪豹來說,舌刺的主要功能是要把骨頭上的肉舔食乾淨。

眼睛

滑動查看:不同光線下貓科動物瞳孔的變化

在光線強烈時,雪豹的瞳孔縮小,從而避免眩目;光線較弱時,瞳孔充分放大,以便最大限度的接收光線。

雪豹的生活習性

肉食性

貓科動物以食肉為生。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的爪、牙、感官、神經等方面發展出了適應食肉的身體構造,而這些構造又反過來使得它們越來越精於捕獵,專於食肉。

在鞍子河保護地,岩羊是雪豹最喜歡的食物

雪豹大約每兩周獵殺一頭大型獵物。在鞍子河2017年開展的雪豹調查中,通過分析雪豹的糞便,發現它們的主要食物是岩羊和旱獺。在食物匱乏時,偶爾也會捕殺行動較為遲緩的家畜。

旱獺的繁殖能力較強,是雪豹喜歡的獵物

繁殖

大多數時間裡,雪豹在自己的領地過著獨居生活,只在交配季節和育幼期才會與其它雪豹一起活動。圈養記錄顯示,雪豹的妊娠期約為100天,多在4-6月產仔,每胎2-3隻,壽命一般10年左右。

領域

雪豹的家園

雪豹主要生活在海拔較高的高山地區,如裸岩、草甸、灌叢等。這些地方不僅隱蔽性好,也是獵物——偶蹄類和嚙齒類動物的主要活動區域。因為性別、獵物密度、棲息地類型等因素的不同,雪豹的領域範圍也相差較大。

標記

在日常活動中,雪豹通過刨坑、噴射尿液、凃分泌物、留下糞便、爪痕和毛髮等方式來標記自己的領域,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衝突的發生,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可以在種群間保持聯繫,互通信息。

GIF

成都市雪豹調查項目中拍攝到雪豹「扭屁股」,其實它是在刨坑做標記

雪豹刨出的坑

雪豹的分布

目前,全球雪豹數量不足4000隻。從地理分布上看,它們僅分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2個中亞高山地區國家。中國是雪豹的最主要分布國,有2000-2500隻雪豹,棲息地面積約佔整體棲息地的60%。

雪豹的分布

雪豹對高山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雪豹是高山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對維持鞍子河高山生態系統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高山生態系統沒有雪豹的存在,區域內的岩羊、旱獺等食草動物會因此數量急劇增長,由於啃食而造成植被、草甸的破壞;同時由於沒有雪豹的捕食作用,也會導致這些動物的疾病與寄生蟲在種群內大肆傳播。

雪豹的生存現狀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由於盜獵、人獸衝突、棲息地退化與喪失等致危因素,雪豹的種群數量減少近20%,棲息地面積也迅速縮減。而這些棲息地——高山生態系統本身就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壞,恢復起來十分漫長。

雪豹離我們並不遙遠。在鞍子河保護地2013年的調查中,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隻雪豹,它從相機前慢慢走過,而這個位點,離千萬級人口的成都市市區的直線距離,只有90千米。

在離成都市區只有90km距離的位點拍攝到的雪豹

「窗含西嶺千秋雪」,

當我們在城市中遙望雪山時,

而雪山上的雪豹,

說不定正注視著我們。

關於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起源於大約3.5~4千萬年以前,進化過程中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支上犬齒逐漸延長,以已經滅絕的劍齒虎為代表;另一支犬齒趨於變小而身體比較靈活,逐漸進化成現存的貓科動物。

它們在分類上存在著不少的爭議。根據最新的分類法(Wilson and Reeder. 2005),將現存的37種貓科動物分為兩個亞科:貓亞科和豹亞科,主要的區別在於貓亞科動物不發出吼聲。貓亞科包括現存貓科動物的絕大多數種類(83%),人們最熟悉的是家貓;豹亞科的成員統稱為大型貓科動物(大貓),除雪豹外,還包括雲豹、豹、獅子、虎、美洲豹和婆羅洲雲豹。

貓科動物有著廣泛的地理分布,除了南極洲以外,遍布全球各大陸,適應多種不同的生存環境,從森林到草原,從沙漠到雪山都有它們的蹤跡。

參考文獻

1.王金鳳,張亞平,於黎 食肉目貓科物種的系統發育學研究概述 HEREDITAS (Beijing), 2012

2.譚邦傑 貓科動物 生物學報,1957

3.劉楚光,鄭生武,任軍讓 雪豹的食性與食源調查研究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

4.Andraw T.Smith,謝焱 中國獸類野外手冊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5.唐卓,楊建,劉雪華,王鵬彥,李周園 基於紅外相機技術對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雪豹的研究 生物多樣性,2017

6.徐峰,馬鳴,殷守敬,Bariushaa Munkhtsog 新疆北塔山雪豹對秋季棲息地的選擇 動物學研究, 2006

7.饒鳳艷,張文政 雪豹:生存危機與保護拯救 生態經濟,2015

8.馬鳴,徐峰,程雲 新疆雪豹 科學出版社,2013

9.Kristin Nowell, Juan Li, Mikhail Paltsynand, Rishi Kumar Sharma AN OUNCE OF PREVENTION: Snow Leopard Crime Revisited TRAFFIC REPORT, 2016

鞍子河保護地位於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部,距離成都市僅100Km,是距成都市最近的天然生態系統,不僅是大熊貓、川金絲猴、珙桐等多種珍稀野生動植物的家園,還是邛崍山山系野生動物的重要通道。鞍子河保護地為成都市第二水源地主要集水區。

保護國際基金會與四川鞍子河自然保護區於2014年開始鞍子河保護地共管項目,旨在通過引入國內外先進的保護地管理理念,借鑒國家公園管理模式,加強保護與科學研究,發展自然教育和遊憩,促進當地社區發展,並推動保護地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I保護國際基金會 的精彩文章:

TAG:CI保護國際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