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碎片一地,書香不絕

碎片一地,書香不絕






前幾天在某微信群里和朋友們討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近期一個有關中國上古文物的特展時,有人談起了《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by E.H.Gombrich)這部書。群里馬上有人回應,此書可在網上收聽,中英文版本都有,又方便又可利用碎片時間,比如做家務、健身時都可以。也有人說,他很多年前就買了此書的中譯本,不便宜,他也下過幾次決心,卻沒能讀完哪怕最初的幾章。群里共鳴的聲音是:現在越來越難靜下心用一整塊的時間去好好讀一本書了,即使讀,也是在電子設備上,或者Kindle,或者iPad,最方便的是用手機。




熱論之際,最初提起話頭的朋友說了一句:這本書最好讀紙質本,因為有太多插圖,都是名畫名雕塑,如果只讀(只聽)文字,這本書的價值會折損一半。嗯,看起來紙質書至少在這個回合體現了存在的價值。不過仍有不服氣的朋友繼續辯駁:如今高清圖片數字化,幾乎所有古今中外的畫作,以及其他藝術作品,都已陸續複製並電子存檔,小小一片存儲卡就可容下相當多的畫片,不必再印製出版,既便攜又環保。











是的,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確實令閱讀對於人類而言更為友好,更方便好用。然而,能夠方便快捷地接入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並不必然意味著人們仍能保有良好的閱讀愛好或習慣。現實的苦惱不是信息不夠多,而是時間不夠用。尤其是逐年更新換代的智能手機,更是差不多主宰了人們醒著的每一時刻:新聞瀏覽,各類檢索,小說電影,娛樂遊戲……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獲取知識與交流觀點,更多是以碎片化的方式進行。與其說紙質書在衰落,不如說,是紙質書時代的書香墨韻精神越來越像一種文物,在現代生活中與匆忙的人們漸行漸遠,遙遠難追。










去年秋天回京整理舊物,秉持『斷舍離』的精神,清除了不少用不著的衣物雜項。然而,輪到整理書房時,望著四壁書櫃里多年積攢的數千藏書,卻每本都難以割捨:一類是師友所贈,自當珍惜;一類是學生時代求知若渴,用節省下來的生活費一本本買齊的成套專業用書;一類是工作後有所選擇,或出於研究所需,或出於對作者的尊崇與喜好,陸續買的各種頗具學術價值的書刊;還有一類是各色各樣的工具書,字典辭典、百科年鑒、中文洋文,不一而足。




篩來篩去,最後能狠下心來淘汰的書不足一成,書房大體保持原樣。有朋友問:既然很多書註定不會再讀再用,為什麼不能像舊衣物一樣或賣或捐?

這問題我也一遍遍問過自己,舍不下的不是書本身的價值,更多應該是精神上的不舍:從讀書到研究,從家庭到社會,這些書是塑我成型的原材料,是我精神血肉的一部分,沒有它們,不會有我今天的面貌。











記得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後期,琉璃廠的中國書店清理庫房,倒出一批散亂破舊的線裝書,在院子里堆成一個小山,灰塵大得嗆人鼻息,要從中找齊完整一套,殊不容易。我爬進灰土書山,幾個小時,找齊了三部清末石印的史書,從臉到手,有如挖煤歸來。一冊一元人民幣,一共花了不到一百元。簡單洗了臉和手,付清賬單,捧著紙箱一路返校,那種撿到寶貝的興奮和歡喜至今難忘。人生能有多少次這樣的快樂呢?










記得工作後的一項福利是每年都有一筆工資外的購書津貼,每次到書店選一大堆書,付賬時的豪氣,每每使我在清貧的研究生涯中產生一種自己是大富翁的幻覺!那時買了不少大部頭成套的專業用書和工具書,諸如《十三經註疏》《諸子集成》《中國歷史地理圖冊》,等等。每次搬家,工人們都會抱怨書箱太多太沉。選書櫃時,最看重的不是花樣款式,而是隔板是否結實,空間是否夠用。每天忙完白天的工作,處理完家務和照料孩子睡下,我會輕舒一口氣,到書房擰亮檯燈,巡視著一排排的書籍,猶如點兵的大將,又像翻牌的皇帝,找出心儀的一本書,在燈下讀上一兩個小時。回想起來,那真是人生難得的一種幸福,非常純粹,又無上滿足。


 











本世紀初的第一年,我隨家人一起移民到了加拿大。直到今天,長輩和師友們仍在惋惜我的專業學而不能致用,我的內心也一直有所不甘。好在移民後還在從事中文的編輯與寫作,學史的背景其實頗有助於對今天新聞的解析。巧合的是,這十幾年也差不多是互聯網與智能手機迅猛發展的時代。在地球越來越像一個共同社區的今天,網路的快速傳播使實際居住的地域空間越來越不具有關鍵意義,重要的卻是讀書人的初心會不會因流轉的歲月而褪色?




我的藏書遠在北京家中,能帶來的只有少數部分。然而,在多次借閱列治文圖書館中文圖書,特別是在對李國柱博士捐贈圖書的採訪報道後,我欣喜地發現了若干與我興趣相合的中國文史書畫方面的圖書。而且,館中不少的中文書正在陸續錄成電子版本,供人們坐在家中就可借閱通讀。不獨社區圖書館,世界各大圖書館、博物館也都走向電子化與公眾化,讓世界各地求知的人們,可以無償地使用其豐富的各類資源。












質而言之,任何人只要想靜心讀書,如今的閱讀條件只會比過去好,而不會更差。縱使在碎片化一地的信息時代,閱讀的初心也不應為之閉塞。愛書者恆愛書,不管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本文來自:《閑人閑事》第四輯序,作者 / 容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宋詞里的庭院,古人的生活美學
「帝王木」金絲楠珍品,美醉了!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