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適母親的故事

胡適母親的故事

2018年我要給你講100個故事,這是第7個。

讀胡適《四十自述》時,被開篇的胡適父母的故事深深打動。

胡適的父親人稱「三先生」,半生走南闖北官至台灣知州,在故鄉頗有威望。成過兩次親,第一任妻子死於太平天國,第二任妻子為他生下三兒三女後離世。

胡適的母親出生在一個老實本份的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十七歲時嫁給了四十七歲的「三先生」做填房。

母親嫁到胡家時,胡家長女長子都比她歲數還大,所以這個十七歲的後媽並不好做。

好在婚後不久,父親就把她接到了上海,後來又一同遷往台灣。因為母親不識字,父親就每日抽出時間來教她認字讀書。胡適不滿三歲時,父親就把教他母親的紅紙方字拿來教他認字。父親太忙時,母親就來做代理教師。胡適三歲半時甲午海戰爆發,母親帶他離開台灣時,母親已經學認了近千字,小胡適已經學認了七百字。

胡適回憶起父親教他倆認字的情節時說,「這些方字都是我父親親手寫的楷字,我母親終身保存著,因為這些方塊紅箋上都是我們三個人的最神聖的團居生活的紀念。」

不久後就收到了父親的死訊。

這一年,母親只有二十三歲,從此做了寡婦,然後又過了二十三年。

父親給胡適這個最小的兒子的遺囑只有一句話:「天資頗聰明,令他讀書。」

母親餘下的生命只有一件事,就是在忍氣吞聲中完成這個遺囑。好在她氣量大,性子好,事事留心,格外容忍。別人家把孩子送去私塾每年交兩元學費,母親給胡適交六元,而且每年增加,最後一年加到十二元,只為了讓老師為他講書時,每讀一字須講一字的意思,每讀一句,須講一句的意思。

胡適十二歲時母親就把他送去上海讀書,「臨別的時候,她裝出很高興的樣子,不曾掉一滴眼淚。」

「我就這樣出門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尋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個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個慈母的愛,一點點用功的習慣,和一點點懷疑的傾向。」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那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歡喜日課 的精彩文章:

TAG:歡喜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