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輕女記者因崴腳後12天離世,帶您認識沉默殺手肺栓塞

年輕女記者因崴腳後12天離世,帶您認識沉默殺手肺栓塞

靜脈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兩種類型: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該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報道指出 10% 的院內死亡為 PE 所致。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經知道,肺栓塞多發生於骨科、婦科等手術之後。但最近一位年輕女記者因崴腳後12天離世的消息再次刷新了公眾對肺栓塞的認識。

可怕!年輕女記者因崴腳去世,她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仔細閱讀了該篇文章,原來年輕記者的死因竟然是肺栓塞!

崴腳在臨床上並不少見。那麼,為什麼年輕記者「崴腳」竟會引發「肺栓塞」呢?其實,崴腳引發肺栓塞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不必小題大做,但希望通過此事提高大家對肺栓塞的認識和重視。

友情提醒:下肢骨折別再上手術台了!由此,筆者又想起了剛剛過去的2017年發生的一件事,相必大家都有所知,那就是一位醫生下肢粉碎性骨折術後坐輪椅為患者動手術的事。

這位醫生是寧波市中醫院普外科主任,照片是他的同事上傳的。從照片上看,他穿著住院病人服,外面套著一件一次性的藍色手術服,戴著手術帽、口罩和支具,坐在輪椅上,聚精會神地在為一位患者做手術。

這一幕,幾乎感動了所有人,但卻引起了筆者朋友圈一位血管外科專家的擔憂:骨關節術後長時間坐輪椅開刀體位容易靜脈血栓,危險!對自己不負責任!

確實,就如血管外科專家所擔心的那樣,接下來發生的事著實讓人擔心,因為骨科主任出現了小腿腫脹、發紫:

雖然小腿腫脹不一定會是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也不一定會發生肺栓塞,但這位骨科主任帶病上手術台的事真不值得廣大醫生們學習。也許由於種種原因病人的手術可能推遲不了,但畢竟更多的病人需要這樣技術好又受病人歡迎的好醫生。

可知,只有醫生自己身體健康,才能為更多的老百姓服務。也許這位主任一時忽略了下肢骨折術後引發靜脈血栓的風險,因此,我們有必要普及靜脈血栓與肺栓塞的相關知識。

一個沉重的話題:骨科手術與靜脈血栓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骨科大手術圍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高發期是術後 24 h 內,膝關節置換術後癥狀性血栓發生的平均時間為術後 7 天,髖關節置換術後平均發生時間為術後 17 天以上。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僅次於冠脈血栓,與腦血栓的發生率相當。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教授強調:「世界範圍內的研究已經證實許多患者在圍手術期死亡並非由於骨科手術本身,而是由於靜脈血栓形成後,血栓隨血流進入肺中,造成肺栓塞進而心肺功能不全而死亡。事實上,住院病人發生靜脈血栓的比例高達 60%,這部分患者中 80% 患者沒有明顯癥狀,然而一旦有較大的血栓脫落,病人往往發生急性死亡。骨科手術的患者本身有創傷,加上術後長時間卧床,血液流動緩慢,極容易導致靜脈血栓形成。因此,預防靜脈血栓是骨科大手術後值得重視的問題。」

下肢骨折:為什麼會引發肺栓塞?

臨床上最常見的血栓是來自下肢深靜脈及盆腔靜脈。下肢靜脈血栓為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其中包括:凝血功能亢進,炎症反應中的細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加之創傷後制動(包括石膏,夾板及牽引)、卧床、骨骼肌的擠壓作用減弱等造成靜脈血流瘀滯,以及機體創傷後系統性的高凝狀態,加之有糖尿病、高血壓及腫瘤等危險因素。

Caprini 血栓風險評估模型是一個有效可靠的 VTE 風險預測工具。我們來看一下VTE的風險評分表:

由於下肢骨折後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骨折需要石膏固定,所以比較容易出現下肢DVT形成,這也是造成肺栓塞的一個重要原因。有研究發現,連續卧床7天血流速度降低到最低點。由此可見,下肢骨折患者合併的危險因素越多,發生肺栓塞的風險越大。

沉默殺手:難以識別的肺栓塞

我們知道,典型的肺栓塞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和咯血等癥狀,即所謂「肺栓塞三聯征」,但是,臨床上,真正以上述典型表現出現的病例少之又少,多數情況下,就診病例是以一種不典型的表現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給我們的診斷造成困難,甚至誤診。據悉,目前80%的早期肺栓塞患者沒有臨床癥狀,而致死性肺栓塞患者在死亡前得到明確診斷率極低,一旦發生,往往非常兇險,臨床醫生幾乎沒有時間去搶救患者。因此,肺栓塞又被醫學界稱為「沉默的殺手」。統計顯示,約11%的肺栓塞患者在1小時內死亡,而經過死亡期過後的89%的肺栓塞患者中依然有8%至9%死於肺栓塞的複發。

可防可控:遠離血栓,多做這4個動作

有一項調查發現,對普通人而言,3~4小時以上的座位久坐就有可能發生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時間越長,發生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險性就越高。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連續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

那麼,靜脈血栓是否可防可控?答案是肯定的!

要遠離靜脈血栓,「動」即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除了特定人群,特別是對於「久坐族」,如司機、記者等,每坐一兩個小時,就該站起身來活動活動筋骨。下肢、頸部、手腕和肩膀,都是特別需要留意的身體部位。長途旅行時一是要多喝水,二是「被迫」運動一下。

以下四種動作,可以有效預防靜脈血栓:

1、足尖運動:坐立,將雙腳腳尖著地,盡量與腳踝保持水平,以腳尖為支點帶動足部向後上下移動10至15次。

2、按摩腿肚:左腿自然彎曲,彎下腰用左手輕輕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換右腳依次重複。可有效促進腿肚血液循環。

3、足跟運動:坐立,將雙腳足跟著地,盡量貼近足踝,以足跟為支點帶動足部上下運動。向上移動時盡量向足踝靠攏。重複10至15次。

4、抱膝旋轉:坐立,雙手抱住左腳膝蓋,以腳踝為支點足部向左旋轉5至10次,向右旋轉5至10次,換右腳重複同樣的動作。

參考文獻

[1] 陳瑜,周政,高松,等. 下肢骨折並發肺栓塞45例臨床分析. 臨床急診雜誌,2015,16(1).

[2] 齊達內2.《急診危重症系列》之一:《十問肺栓塞》.丁香園論壇.

[3] 李穎.可怕!年輕女記者因崴腳去世,她的死因到底是什麼?科技日報,2018-02-03.

作者:董明芬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人民醫院主任護師 醫來er趣科普作者

聲明:首發醫來er趣公眾號,關注女性健康、備孕和科學育兒,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不當請聯繫我們,禁止私自轉載,轉載請聯繫我們。

醫來er趣,長期邀請三甲醫院婦產科、兒科、疫苗、皮膚科、營養科和心理方面的醫生為您做專業的科普課堂和在線答疑。旨在讓女人更健康,懷孕更容易,育兒更加科學有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來er趣 的精彩文章:

TAG:醫來er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