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讀後感

前言: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和借鑒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避免走一些不必要走的彎路,但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

內容: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由著名領導力大師、人際關係專家史蒂芬·柯維博士編著,他是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得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接見,是前總統柯林頓倚重的顧問,《經濟學人》雜誌推舉其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首先我們得了解習慣是什麼?

習慣 = 知識 + 技巧 + 意願

習慣是這三者之間密切的交集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高效能人士習慣模型

人要想成功,就要走這三個階段,從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習慣一 · 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自我意識、想像力、良知、獨立意志是人類的四大天賦,也是職場人士天然具備的重要資源,但是,只有通過運用高效能的思維框架,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人的效能受情緒、心境、刺激和外在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面對挫折,有些人選擇消極應對,對各種事總是找借口,有些人選擇以積極的心態去應對,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兩者最後結果肯定會是天壤之別。

同時一個人的關注圈有多大,影響圈就有多大,做事不能只看到眼前,而要統籌全局。

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有選擇的自由,可以對客觀壞境做出積極的回應,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為自己創造有利的環境,致力於那些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和難以控制的事情。

積極主動概括起來就是心態管理

習慣二 ·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以終為始是一個人應有的職業習慣。以終為始的基礎是想像力——設想的能力、看到願景的能力、用自己的頭腦創造目前無法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能力。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要勇於超越,以終為始意味著,每天、每個任務、每個項目開始之前,都要對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個清晰的構思,然後再動員一切積極因素去實現它。

在日常生活過沖,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設定一個目標,或者說是一個願景,然後做計劃,計劃可以以年、月、日為單位,同時計劃必須是可以實現的。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對照機會,看完成度怎麼樣,後期重點是在執行上。

習慣三 · 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時也可以拒絕。但是哪些事情必須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後,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優先事務,這些就需要把握做事的一個度

緊迫 不緊迫

------------------------------------------------------------------------

重要 1 2

--------------------------------------------------------------------------

不重要 3 4

-------------------------------------------------------------------------

對於高能效人士,總是能把精力放在1,2位置,盡量少把時間放在3,4位置,普通人把精力太多的放在了3位置,緊迫的一些瑣事也花太多時間,其實是沒必要的。

有效管理是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點管理,先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自己掌握重點並時刻把它放在第一位置,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左右。

習慣四 · 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雙贏思維是在人際交往活動中不斷尋求互利的一種思維模式。建立與他人互信關係、同事之間樂於分享、跨部門之間的協作利人利己,雙贏品格是雙贏人際關係的基礎,包括: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任何有成就的組織,都煥發雙贏品格的光芒。

在工作過程中,為了爭取某個東西,並不一定非要弄得兩敗俱傷,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斗場。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

習慣五 · 知彼解己(Understand and beunderstood)

大部分人在聆聽時並不是想理解對方,而是為了做出回應。這種人要麼在說話,要麼準備說話,不斷地用自己的模式過濾一切,用自己的經歷理解別人的生活,結果是導致溝通不愉快。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自己,人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同時也急於表達自己,但聽者一般卻常常疏於傾聽,急於表達自己。眾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於雙方感情的積累。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的干擾和博採眾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台階。

習慣六 · 統合綜效(Synergize)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理解,要謙虛學習。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人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

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眾志成城。

習慣七 · 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要用系統的方法,體現在四個方面:

1) 增強體質,身體乃革命的本錢,要多鍛煉身體

2)智力,多閱讀,想像,規劃和寫作

3)社會情感,要兼顧各方面,服務社會

4)精神,實現自身價值

要懂得去學習和自我批評,還要從各方面對自己進行總結,重新審視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充實自己。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體會:

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從改變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穩步走起 的精彩文章:

TAG:穩步走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