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戰後的噴氣式飛機始祖,竟是這麼一款飛機

日本戰後的噴氣式飛機始祖,竟是這麼一款飛機

(文章來源:兵工科技)

日本雖然在二戰期間就開始研製噴氣式戰鬥機「橘花」,但還未研製成功就無條件投降了。戰後,雖然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都由美國包辦,但卻一直沒有放棄這方面的發展,還避開美國的利益區,走「曲線發展」道路,從教練機領域起步,研製了戰後第一款噴氣機——T-1教練機。

圖注:非常有意思的廣告,富士重工將該公司旗下「斯巴魯」品牌轎車與T-1同台宣傳,標題意為「從噴氣機到迷你車」,下方小字意為「開創新紀元」

「曲線發展」道路

戰後日本自衛隊的裝備都由美國包辦,在大量提供的武器裝備中,包括了F-86F(日本國內稱之為「旭光」)這樣的美國空軍一線戰機。為了培養合格的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美國還一併提供了T-33「射擊星」(日本國內稱之為「若鷹」)噴氣式教練機。為了鍛煉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使其作為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軍火供應商,美國還頗為「慷慨」的給予了日本T-33系列飛機的生產許可。

有了這樣的起步,日本人的胃口變得更大了,研發生產螺旋槳式飛機的「小打小鬧」根本沒法滿足他們,自研噴氣式飛機的呼聲高漲。1955年8月23日,時任航空幕僚長的上村健太郎向防衛廳正式遞交了引入新型中級教練機的計劃。雖然在防衛廳內部依然有購買美國成熟產品的計劃,但是最終,國產的呼聲還是佔據了壓倒性地位。

經過一系列操作,最終富士重工拿下了T-1教練機的研製項目,這不僅成為了富士重工在戰後設計的第一款噴氣式飛機,這也是日本在戰後研製的第一款噴氣式飛機,或許是對以該機為起點「復興」日本航空業寄予厚望,該機被命名為「初鷹」。

和洋並舉的「雜糅」之作

作為中島公司原班人馬組成的富士重工在戰後的開山之作,在T-1的設計上既能發現20世紀40年代末美製噴氣式戰鬥機的一些特色,又可以在一些細節上找到舊中島系列飛機的影子,可謂是和洋並舉的「雜糅」之作。

圖注:T-1教練機獨特的進氣口特寫

從外形上看,T-1全長12.12米,翼展10.49米,機體空重2858千克,和T-33A相比明顯「縮水」了一號。為最大限度減小機體阻力,該機採用了機頭進氣方式,同時機體表面平滑,截面積較小。該機的機翼設計發展自原中島公司在二戰中推出的K系列層流翼,這種翼型曾經被用於二戰末期以高速而聞名的「彩雲」式偵察機,不過也引入了戰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後掠角為26°46′,上翼面安裝有1對翼刀以避免進入尾旋,同時機翼厚度較厚,可以容納機翼油箱,也可以用於收納主起落架。垂直尾翼後掠角為33°18′,水平尾翼後掠角為34°15′,並且帶有一定上反角,即使在跨音速狀態下舵面依然可以正常動作。

圖注:T-1教練機駕駛艙特寫

作為機上唯一的固定武器,T-1配備了1挺12.7毫米機槍,用於訓練飛行學員進行瞄準射擊。此外,翼下設有4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包括AIM-9B和火箭彈在內的各種武器彈藥。而且為了降低成本,T-1上大量使用了來自航空自衛隊現有裝備上的子系統,幾乎成了美式裝備的大拼盤。不過這樣也有利於後勤,方便與其他美製飛機通用各種零部件。

原本航空自衛隊計劃將T-1作為主力中級教練機而大量裝備,然而在1962年,日本航空自衛隊引進了美製F-104J/DJ(日本國內稱之為「榮光」)系列戰鬥機,由於其性能較第一代戰鬥機有較大提升,原有的T-33A已經無法滿足高級教練機用途,只能轉為中級教練機,這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T-1教練機的生存空間,導致T-1的最終裝備量只有66架。該機主要裝備在第2和第13教育飛行團,直到2000年左右被T-4教練機全面替換。

雖然該機的發展未能達到預期,其設計也多有借鑒美國飛機之處,但其作為日本戰後發展的第一款噴氣式飛機,讓日本積累了大量的噴氣式飛機研發和製造經驗,培養了一批航空設計和試驗方面的人才,為日本戰後航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工科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俄羅斯海軍退役軍艦不回收鍊鋼,卻任由自然腐蝕?
無人機上高原,容易嗎?

TAG:兵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