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關鍵在對『動靜之機』的把握

關鍵在對『動靜之機』的把握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梅墨生

編輯 | 鹿鳴

(本文內容摘自圖書《中道皇皇》)

花開無塵

 風月無古今

巫娜 

00:00/05:15

動靜的問題,是太極拳的重要問題。練習太極拳是身動,心要靜。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其意思是說,當身動的時候,心要靜;反過來說,身靜的時候,氣要動。也可以說,太極拳是外動內靜,外靜內動;雖動猶靜,雖靜猶動。只有這樣練習,陰陽才能相輔相成。太極拳離不開陰陽,離開陰陽就不是太極拳。動靜也是一對陰陽。武禹襄還說:「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其意是說,太極拳的內外動靜總是相反相成的。拳論中還說:「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這是講與人交手時的以靜待動。從這些拳論中可以看出,動靜是太極拳修鍊中的重要問題。

無論是哪個流派的太極拳,都離不開對陰陽的把握和運用。而陰陽的運用,都離不開動靜、虛實、開合、攻守、收放等,可以說是太極拳的綱要,它們是陰陽的具體化。太極拳是連綿、圓融的運動,其規律是由陰轉陽,由陽轉陰,周而復始,往複不斷。具體而言,太極拳也就是動靜、虛實、開合、收放的不斷轉化。太極拳每個式子之間有一個微小的停頓,幾乎不為人察覺。這就是「雖靜猶動」。在每一個動作的運行過程中,雖然肢體在運動,但心要靜,神意要內斂,神態要沉靜,這就是「雖動猶靜」。當然,太極拳也有快練的方法,那是練習到一定程度以後,為了技擊而採取的練習方法,雖然動作很快,心還是要靜。太極拳有定勢,有動勢,動勢和定勢的連接是連綿不斷的。這種連綿不斷,是內氣、內勁、內意的連綿不斷,也是動和靜的連綿不斷。這樣,太極拳的動作就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儘管是連綿不斷,但是式子之間有一個微小的停頓,這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具體體現。對於「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在善於邏輯思維的西方文化看來,似乎難以理解,但了解了中國古典哲學,對此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中國古典哲學就是在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永遠是辯證地看待問題。佛教思想進入中國,更增加了中國哲學的玄學色彩。這些都對太極拳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太極拳中的動與靜不是截然分開的,這就有了「動就是靜,靜就是動」「動靜一如」的哲學觀念。

認識到動靜在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性,我們就具體談談太極拳的修鍊問題。太極拳練習的根本是中氣的修鍊。中氣分陰陽,陽不離陰,陰不離陽,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具體到動靜的關係上,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太極拳的高明之處在於外表是動的,內里是靜的;外表不動,內里的內氣、心意是動的。練習太極拳要求「意氣須換得靈」,這樣才能「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強調的是一個靜。太極拳講究以靜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外靜內動,外動內靜。我認為,動靜和陰陽,是對太極拳最根本的解釋。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中也在講動靜:「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靜之則合,就是定,也就是中定;動之則分,就是把中氣達於四梢。武禹襄說:「神凝則氣定。」氣定,勁也就合住了。我們學習太極拳推手,除了要感受「隨曲就伸、捨己從人」的柔化勁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合住。自己能合住,也就是「守住中土不離位」,守住中定,這既指內氣,又指意念,還指身形、勁力。當你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合住勁時,別人是很難打動你的。這個「合住勁」就是靜定。這個靜定,是瞬間的靜定,實際還是在動。太極拳的動是非常從容、閑逸的,太極拳的健身原理也就在於此——氣定神閑,神意安舒。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太極拳功夫的練成一定是在鬆柔和空靜中實現的。如果你用那種肌肉緊張的練習力量的方式練習,是練不出太極功夫的。太極拳的勁是通過「用意不用力」練出來的。這就是老子說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在太極拳修鍊中的體現。太極拳的哲學總綱就是「以柔為用」「以弱為用」,是用與常人的思維方式相反的方法訓練出來的。

動與靜的修鍊,還包括內在修為的動靜,就是在內功心法的訓練中,要有內在的動靜訓練。比如練丹田的開合,馮志強先生在他的混元太極拳中也講內在的動靜開合。什麼是開合?開合就是動靜。開,就是動;合,就是靜。開合、動靜是包括很多層次的。動靜的問題就是體悟的問題,要通過身體的感悟,體察外界的變化,做到「知微見著」。道家的功夫都是知微見著的,都是在微茫、微細之中體察事物的變化。所謂「動靜之機」的關鍵是「之機」,就是在動靜的微茫、微細之處體察變化。如果不體悟這一點,你是永遠也摸不到太極拳的門徑的。太極拳既不是在那裡練習招式,也不是躥蹦跳躍地練習身體外形動作,更不是靠什麼絕招秘技來戰勝對手,而是體悟「動靜之機」的「陰陽變化」,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真正的太極功夫是很從容淡定的,以不變應萬變,守住中土不離位,任你千變萬化,沾上對方就能讓對方處於被動。太極拳的特點是以弱勝強,以靜待動,以逸待勞,以小力勝大力,由近控制遠。

動和靜,是太極拳最根本,也是最淺顯,同時又是最深奧的學問。

練好太極拳,一定要從身體的動靜中,去體悟意氣的動靜,然後,在身與心的兩個動靜之間進行轉換,慢慢體悟動靜虛實的變化。太極拳是微妙的功夫,是微茫的學問。如果不能體之入微,就不能領悟太極拳的妙處。反覆閱讀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你就能體會到這一點。動靜是對陰陽學說的具體化,你真正體悟到了「動靜之機」的微細變化,你也就離太極拳的大門不遠了。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非同尋常的武術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