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彈匣篇之四:彈鏈,那是理論上的無限彈容

彈匣篇之四:彈鏈,那是理論上的無限彈容

彈匣篇之四:彈鏈,那是理論上的無限彈容

Janson

經「極限軍事俱樂部」公眾號授權轉載

摘要:在聊過了彈匣、彈夾、彈鼓、彈盤、彈筒、彈巢等和子彈有關的內容之後,在彈匣篇之四,來和大家聊聊彈鏈,這可是在不考慮負重的前提下,目前唯一一種理論上可以無限彈容的供彈方式。

圖1:彈鏈

彈鏈(belt)是把大量子彈以串聯方式鏈接的一種供彈方式,主要提供給全自動發射的機槍或機炮使用,以達到持續火力的效果。

彈鏈可以分為「可拆散式彈鏈」、「不可拆散式彈鏈」和「組合式彈鏈」,材質由帆布到金屬等等各有不同。

彈鏈的主要目的是讓機槍可以無間斷地持續發射連串的子彈,近代的機槍由於射速較高,標準彈匣沒辦法做到持續火力效果,而大容量彈匣又經常因為供彈過快令機匣導氣量不足而出現卡彈等問題。所以用彈鏈來替代彈匣就成了一個非常科學的方法。

圖2:彈鏈代替彈匣是很科學的

彈鏈通常存放在彈鏈攜行箱(又稱彈箱)內,可整體掛附在機槍側面或底部,由於一般彈箱的形狀都比較規整,在裝備輕型機槍、中型機槍或通用機槍的士兵在作戰時可以方便的攜帶大量彈藥。

圖3:彈鏈通常放在彈箱里

彈鏈最早出現時還是布質彈帶,因為比較輕便和比較容易徒手再填裝而普及,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令人聞風喪膽的馬克沁等多款機槍就採用了布質彈帶。

但缺點是容易受潮、發霉、變形等等,容易導致進退彈不順暢,所以在現代機槍上就相對比較少見布質彈帶了。

圖4:最早出現的是布質彈帶

圖5:使用布質彈帶的馬克沁機槍

取代布質彈帶的金屬彈鏈又分為可拆散和不可拆散以及組合式三種。

可拆散式彈鏈首創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的霍奇克斯(Hotchkiss)M1914重機槍,使用時比原有隻能裝20發的彈鈑持續性能提高了不是一點點。值得一提的是,彈鈑也是霍奇克斯首創的。

圖6: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

說到彈鈑也簡單的介紹幾句,在沒出現彈鏈之前,彈鈑是重機槍的最主要的供彈物品。一般是用長條形金屬鈑衝壓製成。

大家應該都熟悉的日本92式重機槍也是使用彈鈑供彈。彈鈑的好處是比較便於攜帶,保證重機槍在實行火力壓制任務時有大量的可相對保證持續供彈能力的同時又便於更換。缺點就是因為是硬質不可彎曲的,比較容易損壞,並且單塊彈鈑的攜彈量比較有限,通常都是20-30發。

相信大家在許多影視劇中應該都見過它了。日本的92式重機槍其實也是從法國的霍奇克斯經日本大正三年式重機槍而再次改版過來的。重點是人家重機槍鼻祖們早就換彈鏈了,可日本人比較軸,楞是把彈鈑堅持用到了二戰末期……

圖7:使用彈板的92式重機槍

圖8:彈板的缺點是容易損壞,攜彈量也有限

FN Minimi/M249、IMI Negev等的輕機槍除了可以使用彈鏈外,也可以在緊急時使用30發彈匣供彈,但並不常見,一般還是以使用彈鏈為主。

圖9:不少輕機槍也能使用彈匣,但還是以彈鏈為主

彈鏈要比之前幾篇文章里介紹過的彈匣或彈鼓需要更多裝填時間。不過由於彈鏈比彈匣或彈鼓更為便於攜帶,所以可以在戰前事先可以準備好足夠量的彈鏈,戰場上臨時為彈鏈裝填的需求實際上還是比較少的。

圖10:彈鏈通常都是事先準備好,臨時裝填還是很少見的

二戰時美軍的機槍一開始比較多是用不可拆散式彈鏈,但由不可拆散式彈鏈的供彈並不是很穩定,而且也有不少其他缺點(後面會說),所以在越戰時的M60機槍就基本上已經改用金屬制的M13可拆散式彈鏈並且一直到今天也還是主要使用可拆散式彈鏈,然後大部分國家的機槍也是緊緊跟隨這個潮流。畢竟可拆散式彈鏈在戰場上使用確實更為方便,所以也備受士兵們的信賴。

圖11:可拆散式彈鏈是主流

不知道是因為純意識形態之爭導致的原因還是有其他具體原因,反正前蘇聯等華約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就偏偏是更為偏愛不可拆散式彈鏈。比如RPD、PK、KPV、DshK、NSV等機槍就堅持使用不可拆散式彈鏈。不可拆散式彈鏈是用鋼絲螺旋將每一節都鏈死在一起的,一般長度都是100發、200發、250發這樣的整數。

圖12:不可拆散式彈鏈

圖13:二戰前德國的MG34採用的也是不可拆散式金屬彈鏈

其實可拆散和不可拆散都各有優缺點,不可拆散彈鏈可以在子彈發射完後直接再填裝重複使用,成本較低。而且可以在裝好的彈鏈打光時迅速以手工將零散槍彈裝入彈鏈繼續射擊。但如果是只射出了部分子彈,又還沒射光前的不可拆散式彈鏈很容易對需要移動射擊的射手構成一定的負擔,畢竟槍身的另一邊也掛著個尾巴還是會有點怪怪的。

圖14:使用可拆散式彈鏈供彈邊走邊打完全木有壓力

可拆散式彈鏈的鏈接原理是利用子彈本身作為兩節彈鏈的鏈接鞘,抽出彈鏈中段的任意一顆子彈,彈鏈就可以分為兩節。所以優點是射手可以根據任務情況自行決定彈鏈的長度,也可以把好幾段用剩的短彈鏈重新編聯在一起變成長彈鏈來攜帶,但有時也有可能在退殼時卡在槍機中。

圖15:可拆散式彈鏈的鏈接原理是利用子彈本身作為兩節彈鏈的鏈接鞘

另一個問題是子彈射完後彈鏈會自行分散,想再次使用的話,需要收集並且重新裝起來才可再繼續重複使用,如果沒空收拾的話就得當廢物消粍掉。這一點其實也會給後勤和軍費帶來一定的壓力……

圖16:再次使用需要重新裝配

不過可拆散式彈鏈也因為優點比較突出而大量被使用於機炮上,現在你們知道機炮在開火時叮零噹啷的除了彈殼之外還有什麼了吧...

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下組合式彈鏈,其實看圖就可以一目了然了。組合式彈鏈就是將幾段短的不可拆散式彈鏈在中間使用可拆散式彈鏈的鏈接方式連起來。中間依然使用子彈為鏈接鞘。

圖17:組合式彈鏈

這樣的好處是既保留了不可拆散式彈鏈的易回收功能,又保留了可拆散式彈鏈的可組合任意長度的功能。組合式彈鏈也正因為集二者之長而被廣泛使用,比如大家熟悉的56-1式輕機槍使用的就是25發一段的組合式彈鏈。當然啦,也可以根據戰鬥需要使用5發、10發、50發等多種長度的彈鏈組合。

所以現在大家看明白了沒?在不考慮負重的前提下,彈鏈是目前唯一一種理論上可以無限彈容的供彈方式。在這篇帖子的最後,再給大家分享幾張彈鏈背包的圖片。

圖18、圖19、圖20:彈鏈背包

這種彈鏈背包可以為機槍手裝載一條長達約500-1000發的彈鏈(只要你背得動還能再加)。彈鏈通過一條軟性護帶從背包直接連接到槍上,可以為機槍手提供超強的持續火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彈盤,彈筒,關於子彈方面的東西你們了解多少?
「風箏」的原型是周恩來放飛的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