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我們來談談讀書方法

我們來談談讀書方法

喜愛讀書是個很好的習慣。因為書籍是人類思想的載體,智慧的結晶,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就一定離不開讀書。讀書就是與古今中外智者的交流,是一個人提升自我的捷徑。古今中外,能夠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偉大功業多數是由讀書人做出的。我們文化的傳統中向來也重視讀書,曾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們古人就將讀書看作是高尚的事業。

如何通過讀書實現提升自我的目標呢?這就涉及到讀書方法的問題了。什麼樣的讀書方法最好?我個人的觀點是,讀任何書籍之前,首先要持有足夠的懷疑精神,既要敢於懷疑,又要善於懷疑。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個結論是終極正確的,絕不是只要書上說過的就一定為真,哪怕那是我們公認的權威。當一個結論提供到你面前,你一定要問它的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說?這一結論究竟合不合理,對還是不對?如果說它真,那它真在哪裡?如果說它假,又要說明它假在哪兒?一定要多問為什麼,要善於思考。某一結論只有在通過了我自己的思考後,了解了該結論是對的或是錯的還要知道它何以為對何以為錯之後,才接受或否定它。絕不是書上怎樣說過了,我只要將它記住背下來就等於知道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的目標不是求知,不要單純要求知道的內容多,知識面廣,而是求理解。理解的目標就要將自己的知識納入到一個統一的邏輯體系內,求理解的終極目標就是求終極至理,終極至理是向一的。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求學日益,求道日損」,由博返約。

哲學知識體系就具有這樣的特徵,哲學家都是在探尋宇宙自然與社會的終極真理,所以多讀哲學書,多學習方法論的知識會增強我們對既定結論的懷疑和批判的精神,也會啟迪我們的知慧,為我們的創新性質的工作提供必要的養分。實際上不論從事哪些方面的工作,一定的哲學知識和修養都是有所幫助的。大的自然科學家往往都是兼通古今哲學學說的。我將哲學思維理解為追求理解的智力衝動,哲學家或思想家為了理解某一事物或現象,就會構造種種假說用來解釋事物或現象的特徵,這樣形成的假說便是哲學理論或科學學說。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理論或學說,最終都是人類思維主觀創造的產物。沒有客觀的理論或學說,也沒有終極為真的理論或學說,人們不能成功搭建從經驗到理論和學說的橋樑。

當我們深入某一領域時,一定認識到粗讀和精讀的不同作用和意義。粗讀的目標是擴寬知識面,以達到擴展思思路。一方面是為了對自己專業知識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另一方面是了解不同專業之間相互聯繫。不要有類似這樣的觀點,我是研究生理學的還有必要去了解哲學或歷史學的知識嗎?其實這個必要是有的,廣采博覽,為的是返約。古今中外的學術在思想和方法上往往是相通的,尤其是從事創新性工作的,必要的哲學知識和邏輯思辨的能力是必要的。

精讀才是我們讀書的最終目標,這是主攻方向。通過一定的廣采博覽,我們就要選擇並確定自己的主要研究對象和主要課題。當我們要將它視作一個事業來做的時候,就需要足夠的毅力和信心的輔助了,否則就難以在做學問上有所成就和建樹。要知道讀書可是件清苦的事情,既要耐得住寂寞,還要耐得住清貧,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承受得住的。其實讀書並沒有什麼秘訣,決定一個人讀書能否有所得的關鍵因素並不是所謂的讀書方法,而是足夠毅力和信心的結果。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這才讀書的最高追求目標,由博返約,一以貫之,讀書只為明理,不單為求知。目標明確,信心堅定,並能持之以恆才是讀書最根本的方法,這裡沒有什麼太多的技巧可言,堅持和不輕言放棄比任何方法和技巧更有意義。只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將讀書視為一個事業去做,因為只要你選擇了讀書作為你的事業,這就是意味著你將失去東西遠比得到的東西要多。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但是雖然如此,讀書仍舊是一件高尚的事,讀書人往往胸懷大志,品德高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充分代表了我國傳統儒學家的讀書信仰。多些這樣的讀書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會更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紅振 的精彩文章:

老子《道德經》導讀 第九章
老子《道德經》為什麼先講道後講德?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