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華人對地道家鄉菜有這樣的執念?這是最好的理由!

為什麼華人對地道家鄉菜有這樣的執念?這是最好的理由!

我在北方長大,小時候家裡的主食基本以麵食為主。我從小喜歡看我媽做飯,總覺得跟看魔術師表演一樣。隨便一塊麵糰在媽媽的手裡,都能變出各種美味的食物。

媽媽包的餃子在我心裡的地位無人能敵。春天的韭菜餃、夏天的素餡兒餃、冬天的羊肉胡蘿蔔餃、還有茴香餡兒的餃子,等等等等。每次媽媽包餃子,我都會吃到肚皮滾圓。

那時候媽媽工作很忙,包餃子也不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逢年過節餃子還是必須的,小年、初一、十五都有餃子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

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單手擀皮,一家人包餃子,我一個人可以供爸爸媽媽姐姐三個人包。

小時候,快到過年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準備春節待客的小吃,印象最深的是油果子,在有些地方叫麻葉。

一過了小年,媽媽就開始忙忙碌碌起來,我總是跟著團團轉的媽媽看熱鬧。媽媽用麵粉、雞蛋、油、芝麻和成麵糰,用擀麵杖擀出很大的面片,再用刀切成一條條長條的面片,每條面片摺疊分割成很多份,每一個摺疊的面片上用刀划出幾條,再打開摺疊。

那時候我的任務就是幫著媽媽做最後的摺疊,說是幫忙,其實是好玩,做一會兒,我就跑了。等到媽媽把饊子放在油鍋里炸的時候,我又出現了,饞饞的等在鍋邊。剛炸好的油果子又香又脆,混合著芝麻的香味兒。

每個新年,媽媽都會炸很多很多油果子,甜的、鹹的、各種各樣的。過年期間來家裡拜年的人絡繹不絕,茶几上的油果子比糖果更受人歡迎。

又到新年了,出國十年,春節都是在國外度過,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新年的味道一年比一年淡。孩子們漸漸長大,我嘗試像媽媽一樣做些新年的美食,真希望能把春節的年味傳遞給她們。

不僅是過年,家常味道有著各種親切的踏實的回憶,每每想起,心裡就很溫暖。比如簡單的饅頭麵食,我記得那時候姐姐去上大學了,爸媽挺忙,經過幾次實習後,我正式接手蒸饅頭髮面的活,每周至少一次。

一般我會在午休回家的時候把面發上,晚上爸媽回家就可以吃到新鮮的蒸饅頭了。剛出鍋的饅頭,滿滿的面香味兒,最是饞人。

爸爸總說我有勁兒,面和的很硬,他滿是心疼和欣慰的笑,這麼多年後還是那麼清晰。

媽媽蒸饅頭的時候,我在旁邊看,有時候媽媽就會做幾個小刺蝟、小兔子、小蝴蝶給我,因為我特別喜歡這種造型饅頭。

現在我也已經有了孩子當了媽媽,每次姐弟兩個在旁邊看我做的時候,我也會做小刺蝟、小兔子和小蝴蝶饅頭給他們,這些饅頭也同樣成了他們的最愛。

大學時,有一年寒假返校,媽媽炸了四十個小油餅給我帶走,20個鹹味,20個甜味,到了學校,沒兩天就被瓜分完畢。

媽媽做的炸油餅放了很多很多雞蛋,又酥又香,怎麼也吃不夠。

離家多年,想家,想爸媽,想家鄉,而這種思念具體起來往往就是想念小時候的家常美味。所以我就把油餅炸起來,希望這種家的味道,也保存在我的孩子們的記憶里。

回憶往往是瑣碎的,但是很珍貴,

記得十來歲的時候,有個四川阿姨每天黃昏時分會挑著豆腐腦的擔子,在我們樓下叫賣。一聽到她的叫賣聲,我就坐不住了,和媽媽要些零錢,拿只空碗下樓去買。

阿姨掀開一個很厚的棉墊,打開木桶蓋子,裡面是細細滑滑的豆腐腦。她用一個平平的勺子,一層一層把豆腐腦舀出來,放到我的碗里,再撒上一點點醬油,一點點香油,一點點辣椒油,再放一些芝麻,一點紫菜,一點綠綠的蔥花香菜末。那一碗香氣四溢的豆腐腦,讓人無法抵禦。

後來,離開家鄉,再也吃不到那樣美味的豆腐腦,只能憑著記憶,做一碗給自己。孩子們卻興趣寥寥,有的東西對我彌足珍貴,對他們卻乏善可陳,雖然能夠理解和接受,但是多少有些遺憾。

在異國他鄉的日子,我常常做很多小時候吃慣了的食物,比如韭菜盒子、沙琪瑪、棗泥酥、紅薯餅等等。每一次做,都會想到那些和爸爸媽媽一起的日子,那些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日子。

無論腳步走多遠,家的味道都熟悉又固執,牢牢鎖定我永遠牽掛的人和故鄉。

家的味道是一種基因密碼,我希望這些家常味道一直留存在我的孩子的記憶里,永遠伴隨他們,成為我們之間的會心微笑,更成為家的傳承和美好。

中華飲食是中國人一種獨特的審美味覺和生活價值觀,是華人對地道家鄉菜的執念!願這份執念永遠撥動心弦,父母的,我的,孩子們的。

作者簡介

麥子:兩個孩子的媽媽,健康食材的擁護者,註冊有Mai Sweets品牌烘焙工作室。在養育了兩個孩子之後,開始專註於研究各種能夠吸引孩子食慾的健康美食。此後,又逐步在健康和創新理念中發展出了自己的烘焙品牌Mai Sweets。個人微信號:maiziwp,個人公眾號:麥甜食光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燈塔的三十六計 的精彩文章:

世界兇殘,近視越來越早!OK鏡到底O不OK?

TAG:小燈塔的三十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