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與馬拉松的七年之癢

我與馬拉松的七年之癢

龍幫2018休馬徵文系列

7年,8個全馬

從歡樂醬油跑者到嚴肅跑者的華麗轉型

一舉 PB 58 分鐘

龍幫跑友俞坤泉與您分享他的跑馬故事

引子

一月份的休馬跑了3:37:30, 雖沒達到自己期望的成績,順利無傷完賽PR58分鐘也是對自己去年4月份開始認真跑步後不斷進步的一個肯定。從2011年跑的第一個休馬到現在已經跑了8個全馬,3個半馬, 2個30k 的比賽, 其中休馬4次。對自己幾年來的跑步經歷也有很多感受,剛好龍幫在做賽後徵文活動,就藉機總結一下自己的跑步經歷。

01

首馬篇

一次接觸馬拉松是2009底在新加坡出差,當時一個同事說第二天要跑新加坡馬拉松,那時才知道馬拉松是42.2公里,覺的他跑馬很了不起。幾個月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同事Tim聊天,他說報了來年一月份的休馬,已經跑過6個全馬了。 這時自己由於出了個長差體重漲了不少,想減重再加有種所謂的中年危機的感覺,兩點一線的平穩生活覺的缺了什麼似的,就腦袋一熱報了2011年的休馬,雖然那時自己對跑步也不是那麼感興趣,在跑步機上跑個3邁都是很痛苦的事。不過有了目標就有奮鬥的動力和方向。

第一次跑休馬根本沒有系統的訓練,也沒有什麼經驗。主要的的訓練就是8月份開始和同事每個周末在George Bush Park跑6到14邁不等,平均周跑量15邁左右,一個long run都沒跑,最多記得就跑了3-4個14邁左右的。所以休馬那天心裡根本沒底能不能跑到終點,跑到21邁用時4小時也沒有撞牆,當時還挺高興的覺的接下來的5邁即使走也能在6小時關門前到終點了。首馬是以5:00:15跑完的。出發時忘了及時按表,一路上都不知道自己確切耗時,否則肯定會儘力跑進5小時,跑個4:59啥的 。由於裝備沒跟上,穿的是一般的鞋子,10個腳趾甲都黑了,好在趾甲的再生立很強,沒過多久又都長好了。

和這兩年龍幫跑友的首馬比,我的首馬從訓練,裝備方方面面差的都不是一個等級。那時沒微信也沒跑群。首馬能完賽沒受除了趾甲外的傷現在想想都是很慶幸的了。首馬的順利完賽,讓自己經歷了從不知道能不能跑到終點到有能力跑到終點只是時間快慢的一個跨越。對跑馬熱情也大增。

02

從二馬到七馬,醬油篇

Tim接著一起跑了2011和2012年的芝加哥全馬,2013年的休馬。更新了跑鞋後倒再也沒受什麼傷。不過還純屬醬油跑,每次全馬準備也就提前2-3個月周末跑的稍微長些,在賽前跑2-3個18-20邁的長跑。事實上直到去年4月份我每年跑馬都是以完賽為目的的,對時間上沒什麼要求,7個全馬的成績在4:35 – 5:12之間浮動,準備每個全馬的跑量都不到200邁。2個半馬比賽都是由於沒時間準備全馬改成跑半馬的。也沒什麼裝備,剛開始用的只是一個普通的電子錶,後來帶著手機用Runkeeper記錄。每年跑馬的目就是用來督促自己平時堅持跑步健身。

很感謝和自己一起跑了4個全馬的Tim。2010-2012 我們在George Bush Park里留下了很多的足跡和汗水。2013年初Tim結束了單身生活,我也被公司外派到荷蘭工作,很Tim一起跑步的日子也就告一段落了。

曾和我同跑芝馬的跑友Tim

荷蘭外派的3年里跑馬的腳步沒停。由於沒有太多時間訓練,報了5個全馬,只跑了2個全馬,2個全馬改半馬,棄賽了1個全馬,浪費了好多報名費 。

跑馬能結識朋友。剛到荷蘭有個同事在準備首馬,好幾個月我們中午或下班後一起沿著阿姆斯特丹別有特色的canals和鄉間小路跑步,結下了很深的友情,對我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起了積極的作用。3年的時間裡,跑步或騎車差不多把阿姆斯特丹的每個大街小巷都走了一遍,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後來每去一個地方出差或旅遊,都會用雙腳去丈量新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在歐洲的12個國家都留下了自己跑步的足跡和汗水。

2016年春季回到Katy後,又繼續跑步。雖然在微信上進了龍幫的歡樂跑群,由於不認識什麼人,也就沒參加跑群什麼活動,2017年的休馬還是歡樂跑,休馬那天天氣偏熱,成績也沒什麼進步(4:45:52)。

2017 年休馬依舊歡樂跑

03

2018休馬,轉型篇

跑步經歷的一個轉折點在2017年4月,從此開始認真跑步。最主要原因是開始和半年多前認識的吳晗相約一起跑步,再就是升級了跑步裝備, 用上了Garmin FR235,開始用Strava,並參與龍幫跑群活動。Garmin手錶,跑友的相伴,互相鼓勵和督促,給跑步新增了以往沒有的樂趣。隨著跑量不斷的增加,體重也在明顯下降。全勤(每周跑5次)龍幫跑群6-8月的夏日無休跑挑戰後,體重比4月份降了15磅,速度也明顯快了好多。到9月份體重降了20磅,以後基本穩定在162-3 lbs. 左右。10底的休半馬,居然跑了1:40:51, 7:41 min/mi 的平均配速。5月初才第一次半馬跑進2小時,半馬這麼大的進步覺的很意外。12月初糖城的30k, 在沒有all-out的情況下也以2:25:06, 7:47 min/mi 的平均配速無傷完賽,基本保持了休半馬的配速。這也讓自己對1月份的休馬信心大增。

和我並肩備戰18 年休馬的好基友吳晗

休馬雖然大PR,但感覺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跑的也不輕鬆。好幾個經驗希望對自己和大家以後的比賽有所借鑒。首先是對馬拉松配速的準確估計,我一開始的定位是3:25,也就是7:50min/mi的配速,這是根據自己休半馬和30k的成績用RunningAHEAD的公式推算出來的:

https://www.runningahead.com/tools/calculators/race

發揮正常的話應該不會差的太大。可惜臨時改變計劃,沒有按這個配速時間目標跑。一開始就跟著3:20的pacer跑,前8邁的配速是7:33 - 7:43 不等,也沒看心率,在3-10邁間的心率都在180以上,導致接下來的比賽跑的特別的累。1:42:29完成前半程,平均配速7:49min/mi。從19邁開始慢慢掉速,24-26邁是以9:29min/mi 跑的,後半程用時1:55, 平均配速8:47min/mil。

2018 休馬, 我旁邊那位哥們是跑群的 Jay Liu

準確定位目標時間和配速,以及一開始就跑的太快,然後也沒按心率及時調整配速是導致這次休馬沒跑出最好成績的主要原因。12月的最後兩周回國,雖然在國內也跑了個20邁的long run, 還是打亂了訓練和狀態。年底還感冒了幾天,31號坐飛機回休斯頓時還感覺很不舒服。由於時差原因,31號晚基本沒睡著,新年的早上索性4點多起來長跑,在瑟瑟寒風中以8:54min/mi的平均配速完成了休馬前的最後一個20邁。接下來兩周Taper, 總共跑了40邁。由於時差的原因,接下來兩周睡眠都很不好,包括休馬前夜。要跑好一個馬拉松,最後幾周還是不要在生活上有大的改變。短暫的度假應該影響不大,但回國由於涉及時差,前後準備,國內奔波,總會對自己的狀態有所影響。

這次休馬給自己積攢了寶貴的經驗。如果天公作美,3月初Woodlands的全馬成績應該有所提高。

04

展望篇

步7年來,2017年是收穫最大的,實現了之前覺得遙不可及的進4目標,又看到了BQ 2020的希望。減重20磅,體檢各項指標都良好。無數個清晨和跑友吳晗一起持之以恆的堅持跑步,加上龍幫眾多跑友的互相交流和鼓勵,讓跑步健身,和跑馬都多了一份執著和追求。去年Strava記錄的跑量有1300多邁,全年無傷。今年的目標是無傷2000邁,用一年的時間BQ 2020。

每個人的跑步經歷都不一樣,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但沒必要和他人比成績。能堅持健身,有決心去跑半馬,全馬的,能在他人還在熟睡時就早早的去用雙腿丈量土地,留下自己的汗水,靠的不僅是體力,更是對毅力和自律的磨練。不管馬拉松的成績怎樣,沒有哪個人是輕輕鬆鬆跑到終點,大家都是竭己之力,靠著強大的毅力讓自己在最後幾邁不放棄,讓雙腿不停的往終點一步一步靠近。馬拉松最難的不是到達終點,而是不停的奔跑。可能正是這種讓人有無數的理由去停止腳步,但就是那種在堅持不放棄跨過終點那刻所帶來的成就感,才讓自己對跑馬保持了那種特殊的情懷,有了想去跑波士頓馬拉松的更高追求。

步給我工作和生活都帶來的積極的作用,不僅經營好了自己健康的體魄,更深深體會到人生就像馬拉松這句話的深意。工作和生活不一定任何時候都一帆風順,學會途中的堅持,不放棄,就會像跑馬一樣,享受到跨越終點時的成功和喜悅。

本期編輯: 橙橙

龍幫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些昔日機皇,年底換新機值得考慮,性價比超高!
遲銘II新詩三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