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法脈恆久的根本:以道為教化的文明傳承

道教法脈恆久的根本:以道為教化的文明傳承

文/清虛道人

道教究竟起源於何時,宗教界與學術界往往各執一詞。

隋書·經籍志》記載:「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天仙上品……諸仙得之,始授於人。

道經中說,元始天尊是在宇宙開闢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後開劫度人,授予道經,世人才明曉了大道之理。以此為憑證可知,在宗教的理解範疇中,道教的最早源頭是可以追溯到宇宙鴻蒙之時的。

在上古傳統中宗教並無固定的形式,

但其內在的教化傳承卻成為維繫群體信仰的關鍵。

(資料圖)

但需要明確提醒的是,這裡所提到的「道教」,乃是大道之教化。是借黃帝、廣成子、赤松子及道祖老子等聖賢之人的得道事迹,向世人闡明惟道是從的生存之本。

這些祖師又恐大眾痴迷,遂用文本經意向世人盡述大道玄妙,自此才有了廣開教門的前提。

《雲笈七籤》有云:「上古無教,教自三皇五帝以來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義、有授、有傳。言則宣,教則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則忘言。既有能教、所教,必在能師、所師。」

此一句話便把先人行道言教的本真點明了,即言傳行教。在上古傳統中,宗教並無固定的形式,但其內在的教化傳承卻成為維繫群體信仰的關鍵。而如今所言之道教,概是引自西方宗教學的觀點,即有教主、有組織、有教義的組織道教。

從這個定義上去理解,東漢中後期出現的天師道確實是最早有正統記錄的道教形式。因此很多人都把道教的起源界定於東漢時期。這樣的劃分其實是有偏頗的。

天師道創立的歷史原因

組織化的道教——天師道,產生於東漢末年,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從秦統一六國,中國歷史進入中央集權制時代,儘管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社會矛盾仍然非常尖銳。農民土地被大量兼并,

漢書》中記載:「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吏,行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為盜賊,赭衣半道,斷獄歲以千萬數」。階級矛盾加劇,民不聊生,必然導致對既有統治的顛覆。

秦王朝的覆亡,要歸於統治者的「有為」「妄為」,因為背離了「萬物齊一」的大道根本,統治者試圖把個人的欲求強加到眾生受苦受難之上,所以必將要自掘墳墓。主宰王朝的君主本是一個無道之人,又如何教化得了民眾!這是秦王朝覆亡的最大教訓。

大道運行的唯一法則是陰陽互化,一旦把握不住平衡,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資料圖)

漢承秦制,建立國家機器後最迫切的任務是維護統治權。為防止歷史重演,漢初十分推崇以「清凈無為」為特徵、以「無為而治」為原則的黃老思想,實行約法禁省、與民休息的「黃老政治」,以此來安定社會秩序。

隨著黃老學的貫徹,社會經濟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並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而這一時期也為百姓普遍接受道家無為思想提供了契機。

老子有言: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黃老之學的推行,雖然使得民富國強,卻也帶來了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司馬前言其「物盛而衰、固其變也。」

道德經》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大道運行的唯一法則是陰陽互化,一旦把握不住平衡,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大道教化的基礎是治身,若己身尚無法合道,又何談把握治國之道?

老子在論述聖人之治的時候提到:「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然而漢武帝的為證之方早已經背離了無為而治的根本,史書中記載「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

造成這一切的最直接原因,依舊是統治者無法控制的個人慾望的膨脹。到漢武帝晚年,更是「郡國盜賊群起」。在此歷史背景下,曾經以黃老治國而聞名的西漢王朝終於走向了滅亡。

僅把具有明確組織體系的宗教團體作為考究對象,未免是因小失大。(資料圖)

宗先祖、教萬民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僅三代後,又出現外戚與宦官的政治權力鬥爭,土地兼并之風更加強烈,社會財富高度集中,「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

無地農民只能依附於豪強地主生存,甚至被迫起為盜賊。官軍對盜賊進行圍剿時,更出現了「貧困之民,或有賣其首級以要酬賞,父兄相代殘身,妻孥相見分裂」等駭人景象。又有自然災害、疫病流行,使得「死者相枕於路」「民相食」等景象一一出現。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對擺脫苦難、獲得幸福的渴望愈加強烈。仲長統著《昌言》說「農桑失所,兆民呼嗟於昊天」,人們希望有超人間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伸張正義,祈求能夠回歸到大道無為的世界。

借鬼神之威,以聲其教。」鑒於深重的社會危機,宗教的教化作用便成為整個社會的需要。組織化的道教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開始充分發揮大道的教化意義。

祖天師立二十四治而設教之後,首要開展的活動便是教化民眾。道祖告曰:「虛其心,實其腹」。天師道納五斗米入道是教人以盟誓、用三官手書為人治病是教人以懺悔與敬畏、設義舍供往來人民取食是教人以慈愛、擇三會日考校功過是教人以除欲和自省。

種種方便法門,意在教化民眾究本除欲。後世道教雖然法門不同,然而此教化之理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這也正是道教之所以能夠法脈恆久的根本緣由。

從上古的道之初顯,到先秦為大道立論,再到漢末組織道教的出現,大道教化一直生生不息。所以若言道教,僅僅把具有明確組織體系的宗教團體作為考究對象,未免是因小失大。

更何況,宗教的本意是宗先祖、教萬民,失去了教化的意義,等於是把更久遠的中華文明置之度外。窺其一斑自以為得了全豹,這不免要成為一場笑談。

(編輯:孟淅)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撫躬自問除舉念,德厚流光聖人心
2018年十二生肖運勢大公開:牛篇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