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出來的行業,消化不了的問題

吃出來的行業,消化不了的問題

「記者在一些專門外賣的餐館看到驚人一幕:牆壁漆黑滿是油污,下水溝散發惡臭,香腸和魚看起來也已變質,牆上有蟑螂飛快爬行。這裡沒有客人上門,只賣給APP訂餐的食客」......

這一段報道,並非剛剛新鮮出爐的網路外賣醜聞——它來自2014年10月的央視新聞。事實上,在互聯網上檢索三年前社會對外賣的關注重點,我們很難不發生時空上的錯亂感:送餐超時,外賣小哥與顧客發生肢體衝突,校園與社區禁止外賣上門……此類糾紛,在三年之後仍不讓我們感到陌生。但也有一些話題,在外賣行業發展的這三年中已經銷聲匿跡:再也不會有人在網上提問,自己能不能開一家只經營外賣的「私房菜」?

從無到有,由亂到治。在法律的視野中,三年來外賣行業經歷了哪些變與不變?

擴張年代

「互聯網+」背景下,o2o外賣應運而生

在幾年前,人們還在談論餐飲行業正在遭遇經濟寒冬,2015年時行業卻已在互聯網+的照耀下期待著夏天來臨當行業發展搭乘上互聯網+的東風,O2O外賣應運而生。

根據行業研究,O2O外賣指以互聯網為媒介,連接用戶與線下餐飲企業,藉助互聯網信息平台為用戶提供外賣信息與外賣服務。

在2013至2014年時,很少有人真正意識到網路外賣的真正意義所在。彼時,它被認為不過是眾多用戶渠道中新的一條——儘管上一條新渠道的增加,需要追溯到電話的發明。但很快,無論是投資者、經營者還是用戶,都切身地感受到了資源集聚的強大平台效應。

2014年是O2O外賣行業整體期待厚積薄發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移動網民規模達到了驚人的5.6億人,將近半數的網民在2014年購買過網路外賣。與此相對的,是中國O2O行業整體滲透率僅為4.5%,用戶粘性仍在不斷培育。中國的網路外賣行業,正在向千億市場規模邁進,而在4年之前,這個數字僅僅為92億元。

但O2O外賣噴涌而出的市場潛力,仍然讓餐飲行業乃至整個服務行業為之震撼。僅僅過了一年時間,中國餐飲O2O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1200億大關,月度第三方外賣平台覆蓋用戶數將近1500萬。開拓了市場的,除了投資與經營,還有吃貨們難以抑制的食慾。調查顯示,2015年網上訂外賣已經從偶發的嘗鮮行為成為習慣性的高頻行為,近八成O2O外賣用戶每周至少訂一次外賣。

對於行業來說,從2015年開始到2016年完成,一個重要的轉折是用戶需求正在從價格敏感轉向時間敏感。逐漸地,曾經的補貼戰、價格戰逐步讓位於限時送達與超時賠償。在一次用戶調查中,超過四成用戶選擇網路外賣的首要原因是解決工作餐,兩成是沒時間或不願在家做飯,只有10%的用戶是看重了外賣平台上的優惠活動。當曾經的燒錢競爭因理性消費觀念的形成而走向終結,外賣行業進入了發展的平穩期。

與所有新型行業一樣,平穩一定意味著監管與規範。

監管時代

食品安全成為選擇外賣平台的首要因素

2016年3月15日,某知名網路外賣平台再度登陸央視。可這一回,它遭遇的是所有不規範經營企業的噩夢:年度315晚會。在央視的節目中,外賣平台網站顯示的多家平台實體店鋪與訂餐平台上的照片不相符。訂餐平台上的菜品、店面光鮮亮麗,但實體店面卻混亂狹小,餐廳的廚師甚至直接用牙咬開加工食材。

這不過是人們對外賣視頻安全擔憂的一次集中爆發。在2016年進行的一次第三方機構調查中,近42%的用戶親身經歷過外賣食品安全問題,96%的用戶經常或偶爾聽聞外賣食品安全問題,只有14%的用戶對食品安全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食品安全超過送餐速度和優惠活動,成為選擇外賣平台的首要考慮因素。

事實上,自2015年開始,行業監管部門已經陸續出台一批政策,規範O2O外賣行業發展。梳理各類規定,一條鼓勵與管理並重的路線清晰可見:平台提供者應當對食品經營者資質進行審核登記,對商戶的實體門店進行確認和巡查抽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經營者、平台方應當先行賠償。此外,餐飲產品和服務標準及行業自律機制也在逐步完善。

監管仍在持續發力。2017年9月1日《外賣配送服務規範》實施,11月10日《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布。時至今日,質量管理已經覆蓋了從訂餐到生產再到配送的整個閉環。在國家政策的逐步收緊之下,網路外賣行業的視頻安全問題正在得到有效好轉。在相同機構於2017年上半年進行的調查中,六成受訪者對食品衛生呈滿意態度。

O2O外賣行業正在平穩運行,但絕非已盡善盡美。

食品安全之外的問題

外賣小哥、送餐者和用戶、外賣餐具等方面

當食品安全危機的緊迫性下降,自然有其他問題會試圖取代它成為O2O外賣行業的主要矛盾。

一是外賣小哥的橫衝直撞。在用戶對時間體驗的高度剛性下,我們已經熟悉了在機動車、非機動車道上躲避肆意逆行、來回併線、視紅綠燈為無物的外賣電動車們。據媒體報道,僅南京一地,今年上半年涉及電動自行車外賣送餐的交通事故就達3242起,外賣方違法擔責率高達94.04%。當地正在討論出台規定,加強對送餐電動自行車的管理。

二是送餐者與用戶間的種種奇聞異事。「來的時候要鬼鬼祟祟」、「廁所沒紙帶點紙」、「派你們最可愛的店員過來」,這些奇葩要求在激起網路吐槽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網路外賣行業的思考:用戶掌握著評價權時,如何保證這種市場反饋功能不跑偏?面對奇葩,快遞小哥又應如何應對?

三是外賣餐具觸動的環保焦慮。今年9月,一則名為《外賣,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的文章走紅網路。文中「中國每周因外賣產生四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表述,引發輿論一片嘩然。儘管事後不少人表示文中的數字並無依據,但廢棄的餐具引發的環境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擔憂。回收難、利用難、處置難,如果我們視而不見,也許外賣真的會吃掉人類的未來。

治理O2O外賣行業的這些問題不能因噎廢食,也絕非一家一時之事。作為裁判機關,人民法院也在依法化解外賣糾紛,理清行業規則。本文之後的四篇文章,就是法律與司法者對外賣信任危機不同側面的回應。

健康的外賣行業離法律有多遠?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文中配圖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海淀法院 的精彩文章:

刑事法官姜楠:業餘弄羹湯美食共分享

TAG:北京海淀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