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世凱臨死之前,留有七個字,用意竟如此!

袁世凱臨死之前,留有七個字,用意竟如此!

袁世凱臨死之前,留有七個字「為日本去一大害」,到底是幾個意思?我們今天一起探討探討。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在位時期,簽訂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簡言之,就是日本又在中國取得了很多特權。

那麼,袁世凱為什麼要簽訂這樣的條約呢,他就不怕被人罵賣國么?

二十一條

其實他也怕,但是他的現實需要還是戰勝了道德的約束。他需要得到日本的支持,金錢和美色自古都是英雄淪陷的催化劑,當然袁世凱雖算不上什麼英雄,但也不例外。

在日本的重金收買和支持下,袁最終還是答應了日本的要求。幾乎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但事後袁還想到為自己洗白名聲,這就叫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真是不知羞恥。

二十一條談判

袁洗白的手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他讓手下彙報日本大兵壓境,武力威脅的背景,說明不答應就要被日本侵略而亡國。

其次,袁親自書寫密令,要求文武長官,不要忘記5月9日(簽訂二十一條)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另外,編訂《中日交涉失敗史》一書,印了5萬冊,表示記住仇恨,滿滿地有種化悲痛為力量的架勢。

當然也不忘了,臨死之前將自己塑造成為反日鬥士,遺囑寫道自己死是「為日本去一大害」。

袁世凱影視像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袁世凱無非是想利用日本扶植來壯大自己,並沒有所謂的主權交換的實際想法。這種情況在同時期的一些軍閥身上提現的淋漓盡致。

如段祺瑞向日本人借款,明確表明:「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

張作霖也表示:「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

張作霖

如此說來,袁世凱也不排除這種曲線救國的可能。其實無論哪種可能,在步入現代法治社會後,一旦以國家政府名義簽訂的法律文本,都是具有法律效率的,這就為帝國主義利用不平等條約要挾我國主權留下了口舌。是不可能想當然的說不承認就不承認了。

因此,無論是誰,只要代表政府跟外國簽訂賣國條約對國家是禍害無窮的。因此無論出發點是什麼,袁世凱簽訂賣國條約都是罪大惡極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趣味史 的精彩文章:

朝鮮人為什麼一提起這個中國人就感到恐懼?
美總統特朗普上台做很多影響世界的大事,這件你肯定看不透?

TAG:歷趣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