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據存儲革命:科學家提升DNA 信息存儲容量,可存儲海量數據

數據存儲革命:科學家提升DNA 信息存儲容量,可存儲海量數據

技術的未來不僅僅包括提高原始處理能力,還包括數據存儲能力的提升。我們生活在數據大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數據產生,數據存儲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正如處理器多年來以新的、令人興奮的方式發展一樣,數據存儲領域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的存儲方法不僅效率低下,可行限度較低,而且在物理空間和能源消耗方面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從目前情況來看,存儲數據的載體並不會持續減小,很多人為海量數據的存儲感到擔憂。

值得慶幸的是,科學家們已經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將數據存儲在 DNA 中,以此解決困擾人類多年的上述問題。最新一期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重磅文章,由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的科學家合作,將DNA存儲數據的容量提升到人類前所未有的新水平,為解決人類巨量大數據困擾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存儲方法可以使用細菌在一克 DNA 中存儲多達 1ZB 的數據。

什麼是ZB?

ZB,Zettabyte,十萬億億位元組,澤位元組。根據美國這方面的權威IDC以及EMC公司的調查,2017年,全世界的數據總量是16ZB,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4ZB。而全球最大的雲存儲公司:亞馬遜Amazon的數據存儲中心的硬碟數量也只夠存儲到EB(Exabyte,百億億位元組,艾位元組)級別的數據,而1ZB=1024EB,44ZB就等於45056EB,按照這個數據量,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量需要現在的四萬五千個亞馬遜公司!也就是說僅僅需要一公斤的DNA就可以存儲下全世界的數據!

多種存儲介質比較,存儲全世界的數據僅需要1公斤DNA,就像一袋子洗衣粉大小(圖片來自Nature)

如何利用DNA來存儲數據呢?

WIT 電信軟體和系統集團研究部主任 Sasitharan Balasubramaniam 博士表示,我們研究的 DNA 就像細胞本身的軟體,保存著細胞功能的各種代碼,因此,我們可以將DNA看作我們自身數據的存儲介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做的就是將信息轉換為數字數據,將其轉換成核苷酸,然後用DNA來存儲信息。

其中一種DNA編碼存儲的原理示意圖,首先把英文字母轉變成對應的0和1,然後把0和1轉變成鹼基A、T、C、G,具體而言,0可以用鹼基a或者鹼基c表示,而1可以用鹼基G或者鹼基T表示;編碼的時候合成序列,解碼的時候測序解讀(圖片來自Science)

該技術使用被稱為質粒的雙重應變 DNA 分子編碼存儲在大腸桿菌 Novablue 菌株中的數據。Novablue 菌株具有固定位置,使其可用於數據儲存,並且可以通過釋放大腸桿菌中的移動 HB101 菌株來轉移數據,該菌株可通過接合過程提取數據。

雖然目前設計的方法非常昂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應該會降低,此外,該方法的速度也很慢。目前數據檢索需要三天時間,但研究人員認為該過程應該可以大大加快。

我們正在談論的數據傳輸,就是讓細胞為我們從 A 點帶 DNA到 B 點,這關係到它們的遊動速度。WIT 分子生物學講師 Lee Coffey 博士表示,就不同細菌和細胞之間 DNA 的轉移而言,這種反應每秒可發生在數以百萬計的細胞中。但是如果我們將其降低到微流控的範圍,那麼該數據轉移的發生級別為毫秒數,研究前景非常管擴,此外,該研究還應關注穩定性和安全性問題。

來源:整合自網路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測序中國 的精彩文章:

醫療AI駛向何方?2018年深水競技開場

TAG:測序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