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紅海行動隊長 絕對不止是整容般的演技

真實的紅海行動隊長 絕對不止是整容般的演技

01

《紅海行動》徹底火爆了。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遍地營銷,在春節這個闔家歡樂的節日里,這部戰爭片以22億的高票房拔得頭籌,以豆瓣8.5分獲得春節檔最高口碑。

就在上映之初,媒體還在定性它為「相當血腥、兒童不宜」。

而現在,全國觀眾都在講:「誰說過年不能看打仗?」

看過片子的人,一定不會忘記「蛟龍突擊隊」的隊長楊銳(張譯飾),一句「我想把所有人質都救出來」讓多少人振奮而欣慰?

他永遠沉著冷靜,運籌帷幄,即使隊伍處於絕對劣勢中,依然堅定果敢,擁有讓人安心的力量。

在《紅海行動》之前,提起張譯,很多人都會說:「實力派、演技派,可惜長得不好看。」

看完《紅海》後,卻有一大群迷妹在網上喊:「張譯太帥了!我要給他生孩子!」

大概這就是傳說中整容般的演技吧。

張譯長得不好看,尤其是在鮮肉輩出的娛樂圈;這個圈裡不好看的演員有很多,依然能火遍全國,可張譯又「不夠丑」,沒法讓人一眼就記住;換句話說,這叫「長得沒有特色」。

現年40歲的他,算得上是大器晚成。

02

這年頭,長得好看確實是能當飯吃的。

一個流量小鮮肉演得不那麼差了,營銷號鋪天蓋地地吹噓「演技炸裂」,可張譯演得那麼好,卻很少有人說他演技炸裂,我們甚至會忘記讚美,似乎他理應如此。

業內人評價實力派演員,總會說:「他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

可沒有人生來就是演員。

小時候的張譯從來都不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孩子,相反,因為母親的心臟不太好,聽不得太嘈雜的聲音,張譯在家裡連大聲說話都要小心翼翼。

他說,他最喜歡坐在地板上玩玩具,「四周寂靜無聲,唯有鐘聲滴答滴答,一聲又一聲,從旭日到暮色,由清晨至黃昏,點綴了整段時光。」

也許是過於安靜的童年,讓他對聲音極度敏感,甚至產生了當播音員的念頭。

高二時,他悄悄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招生考試,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他,竟然拿到了專業第一!

他興奮得想大叫,可惜,因為高中還沒畢業,他沒能被錄取。

第二年,他再度報考,高考三個志願全都填了北京廣播學院,成績出來,還是專業第一!

他興奮得幾天睡不著覺,卻遲遲沒有等來錄取通知書。

打聽了才曉得,那年北廣在黑龍江只有兩個招生名額,給了有加分的少數民族同學。

連續兩年第一名又怎樣?他還是落榜了,居委會給他送來了「待業青年資格證」,他蒙在被子里痛哭。

後來,為了混口飯吃,他考進了哈爾濱話劇院,陰差陽錯做起了話劇演員。

半年後,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學員班招生,張譯來到北京,進了文工團,穿起了軍裝。

03

那時他正滿20,青春芳華、意氣風發,可部隊領導卻不認可他的演出,覺得他長了一張驢臉,不符合大眾審美。

那個時候流行的,是陸毅那樣濃眉大眼的陽光小生。

沒戲可演,張譯只能去做會議記錄員。

當時電腦還不普及,部隊每天開會的材料全部由張譯手寫。

寫公文也是個不錯的差事,他甚至因此被提干,當上了政治處幹事。

領導跟他說:「小張,反正你也演不了戲,不如轉文職吧。」

張譯不同意,他打電話向父母訴苦,父親卻在半月後給他寄來兩本《實用公文》和《公文寫作技巧》。

張譯早期龍套照片

他很憋屈,心裡窩著一團火,他處去跑龍套,尋找演出機會。

場記、劇務、編劇,跑腿、龍套···他什麼都干,什麼苦都吃,卻因為這張臉,始終得不到一個機會。

一次,話劇團去西安演出,導演喝了點酒,摟著張譯說:「你們這撥孩子里,我最喜歡的就是你了…但是,你不能再演戲了,你演戲就是個死啊!」

「再演戲就是個死?」

不,他不信這個邪。

2006年,他得到在《喬家大院》里演一個小配角的機會,雖然戲份很少,但依然無比用心,甚至整頁整頁地記筆記做功課,只為演出人物的精髓。

導演胡玫注意到了他的刻苦,休息時與他閑聊,問他:「你今年多大了?」

張譯說:「27。」

胡玫嘆了口氣:「你記著,男演員28歲再不出來,您就洗洗睡吧。」

這句話無異於給他的演藝生涯判了死刑。

好在,這一回,命運終於不再捉弄他了。

28歲那年,張譯演了《士兵突擊》里的班長史今。

這部堪稱中國電視劇里程碑式的角色,火了一個國民演員王寶強,也讓張譯終於走入大眾視野。

但這個機會不是天上掉的餡餅,為了演這部戲,他給導演寫了足足三千字的自薦信,才拿到這個男三號。

04

沉寂多年,終於有了點兒關注度,戲約接踵而來,《軍刀》、《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槍聲背後》、《兵團歲月》···

也許是部隊出身的緣故,他扮演的角色幾乎清一色都是軍人。

軍隊,讓他從一個對前途迷茫的待業青年成長為錚錚男兒;飾演軍人,讓他從人生低谷攀上事業高峰。

張譯心裡很高興,但他一點兒也不敢膨脹。

「誰膨脹了,誰的藝術生命也就到頭了。」

他意識到,自己不能總是演軍旅題材的,戲路受限,自己永遠不可能提高。

總不能因為當過10年兵,就演一輩子軍人啊!

於是,從2011年開始,他有意識地不再去觸碰這類題材,反而在《北京愛情故事》、《溫州一家人》、《辣媽正傳》等都市劇里尋找不同類型的突破。

儘管依然是演著名不見經傳的配角,他的心態卻比之前要平和了許多,沒有戲接的時候,寫寫文章看看書,在家裡種花養貓,活得像個修道士。

張譯在話劇團當了多年的記錄員,文筆自然好,於是出了本書叫《不靠譜的演員都愛說如果》,當然,他自己是很靠譜的演員。

平時他最大的愛好,就是上知乎答題,內容也千奇百怪,比如:

聊聊演員的嘔吐物,讓好多人看了以後不敢喝八寶粥了。

分享自己在劇組耍大刀的事兒,也是個逗比。

還會搜自己的名字,一本正經地給自己洗白

去非洲拍《紅海行動》,最大的收穫是種菜,雖然最後的收成還不夠吃頓火鍋。

而他回答得最多的問題,竟然是關於貓的。

翻翻他的微博,頭像就是一隻貓。

平時發得最多的也是貓。

工作也要和貓在一起。

被問到「貓奴」這個外號,他竟然笑說:「貓教會了我演戲」。

比如說有一個地方有聲音,貓聽見了,如果聲音特別大它會有一種驚恐,聲音小它會懶懶看一眼就過去了。

如果別人突然叫你,演出來假的是這樣的

演出來真的是這樣的

憑藉從貓身上學出來的「野路子」,他竟然捧回金雞獎、白玉蘭獎等多個獎項。

05

張譯的生活悠然自得,活得像個退休老大爺,可演戲的基本功一點也不落下。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里看到香港、台灣的演員,在內地演了十幾年戲依然操著慘不忍睹的普通話。

而張譯卻能真正做到演什麼戲說什麼話。

《我的團長我的團》

在《士兵突擊》里,他用東北腔演東北來的班長史今;

《生死線》里,他演從小在歐洲長大的海龜何莫修,自創歐式普通話;

《我的團長我的團》里,他為了演北京知識分子孟煩了,專門練就一嘴京片子;

《山河故人》里,他演一個山西煤老闆,滿嘴醋味說得比山西人還地道···

很多演員都會讓觀眾明確地記得,他是東北人、他是四川人、他是老北京人···

可很少有觀眾知道,張譯居然是黑龍江人。

06

《紅海行動》讓張譯再一次「翻紅」,這是他時隔7年,再次出演軍人角色。

他用教科書般的演技,演繹了一個傲骨錚錚的鐵血硬漢,把中國海軍的風采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同劇組的演員杜江卻說:「譯哥和影片里的角色完全不一樣,在劇組很安靜,喜歡讀書,沒事兒就在院子里種菜!」

一個成天只知道看書擼貓種菜的佛系演員,應當是溫和得沒有一點鋒芒吧?

可一穿上軍裝,他立刻就變了,整個人鋒芒畢露,像一把隨時準備出鞘的匕首,40歲的他,依然有著20歲時的頭角崢嶸。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和隊員們一起接受特種訓練,真刀真槍地參與爆破場景,甚至摔斷了一條腿。

「摔倒之後我右腿補位,踩到了左腳踝。我聽見了非常清脆的爆裂聲,我把自己踩骨折了 ……」

為了不拖累拍攝進度,他甚至拒絕動手術,只因為打了石膏後沒法穿陸戰靴。

在醫院待了一夜,第二天他就坐著輪椅回到了劇組,該跑跑,該跳跳,連替身都不用。

事實上,《紅海行動》里有很多鏡頭,都是他坐在輪椅上完成的。

有人問他在那樣的情況下拍戲是什麼感受,他笑道:「塞牙!風把沙子都吹到牙縫裡了。」

06

如今的張譯,依然談不上大紅大紫,去年的《雞毛飛上天》讓觀眾把他的演技也誇上了天,可他仍舊拒絕真人秀、拒絕離閃光燈太近。

一部足以記入中國電影史的《紅海行動》,也並沒有對他的生活產生多大改變。

在坎坷中沉浮多年,他用實力向全世界展示了魅力,再也沒有人會因為外貌而質疑他的實力。與其說他擁有整容般的演技,不如說,胸懷寶藏的人,怎會受限於皮囊?

張譯,一個真正的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的9個小故事,只有他乾的出來…
看歷史有毛用,人類反正也會重蹈覆轍!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