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Legend Martin Margiela 天才的傳奇

Legend Martin Margiela 天才的傳奇

Martin Margiela,這個名字只是念出來,就足以讓自己內心的時尚熱血翻湧一番

這位今年不到60歲的隱姓埋名的比利時設計師在10年前就徹底離開了一手建立的同名品牌,與大部分出售自己品牌解救金融危機的設計師不同,他離開的唯一原因就大概是,太受歡迎,做的太好了

如果說求名求利是多數人的一大追求的話,Margiela在30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必定會名垂千史,流芳百世,與此他一反常態的拒絕所有露面的機會,相比當時每次謝幕穿的比模特還招搖的John Galliano,同樣被譽為鬼才的Margiela不外乎被媒體稱之為 The shy genius of Experiment

Margiela是被各個時尚尖子生捧在心尖上的人物,這位不出世,不露面的人,一遍一遍被拿出來反覆歌頌。前些時候,在Margiela的故土,安特衛普時裝博物館舉辦了一場 「MARGIELA, THE HERMES YEARS」 的展覽來回顧1997年到2003年間Margiela在愛馬仕所做出的貢獻

MARGIELA, THE HERMES YEARS 海報,圖上的經典雙圈愛馬仕手錶正是出自於Margiela

對於時尚愛好者來說,90年代是一個讓人銘記的時代。那是一個先後由Margiela, Jean paul gaultier主掌愛馬仕, John Galliano執掌Dior, Nicolas Ghesquiere拯救Balenciaga的時代,那個年代浪漫輝煌,是時尚圈最好的樣子

左為Martin Margiela 右為Margiela手下的Hermes

Margiela手下的Hermes相比自己的同名品牌,簡直可以用 無奇 來形容。但細看之下,才會體會到些隱性的意思。如果說Margiela對於Maison Martin Margiela來說是出於服裝對服裝的思考,Margiela對於Hermes的出發點更像是出於對女性本身的思考,在90年代那個女性思想崛起,獨立呼聲高漲,並且時尚處於被打破被重置的時期,Margiela為真實的,自然的,獨立的女性打造了一個潮流之外,舒適,品質,並且永不過時的衣櫥

在那個時代,也許這樣的Hermes才正正體現了Margiela對女裝的一個本源的思考

女裝

隱性的將Hermes的馬具概念融入

將扣眼改為6個便能在扣子上做出Logo,兼具功能性和展示性的細節,用心做衣服

大概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充滿破壞性的Margiela會帶來這樣一個平和的Hermes,也許大家期待想像的是瘋狂改變Dior的 John Galliano一樣的重構者,但這樣讓大家「失望」而歸的,也許才是那個我們熟悉的 shy genius, Margiela

遵循女性,遵循購買這個品牌的女性所需要的,這是Margiela對消費者最大的溫柔

Margiela 準備了七個詞語總結他想為愛馬仕做的事情,其中包括了舒適 (comfort)、冷淡(nonchalance)、細節(details)

安特衛普的時尚教母 Linda Loppa 在巴黎 Gaubpurg Saint-Honore 大道上的愛馬仕旗艦店看到 Margiela 的第一個系列,激動到無法呼吸。Loppa 買了一件 V 領的 camel cashmere 毛衣。「在那天摸到這個系列之前,我不知道時尚和藝術可以表達虛無 (nothingness) 」

與此相反的,當然是Margiela本人同名品牌 Maison MartinMargiela

一雙加了跟的忍者靴

一雙被延長了的褲子

一件被貼了foil像是X光掃描儀下的蕾絲背心

或者一個被挪向前方的領口

沒有三米高的廓形,沒有堆砌的寶石刺繡,沒有對比色沒有複雜的層次,Margiela的服裝遠離著一切我們認為厲害,誇張,瘋狂的原素。他就那麼雲淡風輕的,不慌不忙的,毫不費勁的,讓這些簡單到基本的東西,突然衝出了制衣史,穿透過華麗和荒誕,最後一擊敲打在觀者的心上,讓人不禁喃喃道,這也太酷了吧

Margiela的酷,是在血液脊樑中,又柔軟的被包懷在皮肉中的

頗具盛名的手套馬甲

以及如何教你製作一件Margiela的報紙馬甲的教程,Margiela從來沒有想讓自己的作品「顯的高級」,舊手套,廢紙,甚至膠帶纏一纏鞋就能送上T台,不依靠桑蠶絲,皮草,寶石這些昂貴精美的素材;他像兒童做手工一樣的做衣服,做設計。但又有幾個設計師敢,大家都怕自己的東西不高級,不成衣,幼稚且充斥了手工的痕迹;他把這樣的做法分享給所有人,這樣簡陋,容易的讓人可以自己在家Diy他自己的衣服,這樣肆意的尋找材料,肆意的做「衣服」,哪怕今天的設計師看到了Margiela這樣的成功案例,也是萬萬不敢這般下手的,這才是獨一無二Margiela

Margiela的撲克牌馬甲

張曼玉穿著Margiela的羽毛球衣登上中國版Vogue封面

Margiela的模特,總是沒有臉的。90年代除了一大批設計鬼才聲名鵲起外,超級模特的地位也在世界上空前高漲,那是一個模特的黃金年代,可以說如今如雷貫耳的最著名的模特都誕生在那個年代,在這個年代下,Margiela的模特們都被蒙住了臉。要放在今日,無疑是搞了個綜藝請了二十八線的小主持人不說還讓他們全程蒙臉。在他看來,show展示的是衣服,衣服本身

沒有臉這件事無疑是非常代表Margiela的,就像他自己一樣,隱形又具有百分百的存在感。他堅決拒絕以「自己」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同樣的,也因為他對自己團隊的絕對認可和尊重。在他僅有的幾次採訪中,每當問起設計決定時,他從來不說 「I(我)」 是怎麼樣想的,而是「 WE(我們)」。在外人好奇不已窮追猛打的時候,品牌給的官方回應是這樣的

Margiela的工作團隊合照

所有Margiela的工作人員都會穿著一身研究員一樣的白大褂

1997年,他將工作室一直使用的人台外皮扒了下來,製成馬甲,所有的劃痕線頭,針孔的痕迹,人台上的標註,被悉數保留了下來。這些模特就像博物館奇妙夜中在夜晚復活過來的人台像,帶著「工作過程」走到台前。這無疑是能引起服裝製造行業的人們巨大共鳴的,要說夥伴,或者工作人員的話,怎麼能不提起這些日以繼夜陪伴在身邊,看著一件件衣服,想法成型的人台呢

同樣在1997年,Margiela在荷蘭的Boij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博物館舉辦的個展,將服裝(不是時尚)無限的拉近和探討了作為藝術載體的可能性

他將不同顏色的細菌撒到了自己的作品上,將其置於室外任他們在自然間滋長,生存,活躍,死亡。最後造就了這一批衣服,於是,造就這件成衣的,是Margiela,細菌,還是時間?

Margiela在做衣服,卻又好像完全超過了衣服本身的概念。他手下的衣服,真正的承載著思考和想法,時尚圈因為有Margiela而有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活路。如今,我們會說,這件衣服很Margiela,這個感覺很Margiela,因為除此之外,沒有已有的風格辭彙能形容這樣的衣服

不管是Maison Margiela還是他手下的Hermes,我想他創造的遠不止時髦,潮流,時尚,而是真真正正的衣服;人離不開的蔽體物,又用於展露代表identity的物,這樣的東西不應該陷入所謂的潮流的輪迴,被指責不入時,不再被需要

「人」作為載體,穿的「衣服」,最後才能成為「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說日報:我死在了現世,一切都回不去了……
用500塊的粉底都卡粉?不是你選錯粉底,而是這裡出了問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