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愛玲: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古琴

 張子盛絲弦專輯

張子盛;文王操 

00:00/08:36

(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轉自公眾號「中國書畫印」)

ID:shuhuayin791

弘一法師的語錄: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濟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謂是智慧通達。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恩怕先益後損,威怕先松後緊。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義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劉念台云:「涵養,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閑暇時,才見涵養。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後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於作事,必克己謹嚴,要做到極致。於生活,應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處須住。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

名人評語: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趙朴初:

深悲早現茶花女,

勝願終成苦行僧,

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的創作歌曲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弘一法師4歲時留影

弘一法師16歲留影

1905年赴日本前,與兄在天津居所下圍棋

弘一法師1907日本留學時,女扮男裝,扮演茶花女的劇照

弘一法師在浙江師範學校時留影

「天涯五好友」的合影,左一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寺院的日常起居室。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於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 「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反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

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虛大師曾為贈偈: 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 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李叔同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朴。

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弘一法師自青島回閩,在滬留影。

弘 一(1880~1942) 楷書 禪句

紙本 畫心

1932年作

識文: 開我迷雲,空生宴坐,不厭而帝。釋云:善說般若,大音希聲,非此之謂乎?頒曰:不音之音,名曰至音。沉沉寂寂,吼動乾坤。無叩而鳴,古人所箴。學道之士,默以養真。楩梓在山千歲而巨材成室,幹將鑄冶九載。

款識: 壬申三月,如來藏院一日書。

鈐印:沙門月臂(白)

說明:陳夢熙藏品。

法師1942年圓寂於福建泉州 ,弘一法師知道自己不久於世,令弟子取來紙筆,留下的一生絕筆:悲欣交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印 的精彩文章:

元代趙孟頫書《前後赤壁賦》墨跡
何紹基臨《西峽頌》

TAG:書畫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