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二十八天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二十八天

手繪創造價值

世界因你而美

手繪館運營小夥伴可以拉你進群哦


令人感到驚艷的繪畫構圖

說起令人感到驚艷的繪畫構圖,肯定繞不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作品。事實上,許多近現代的繪畫構圖方法,都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成果為基礎,然後逐漸演變發展出來的。這裡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文藝復興大師的傳奇作品,構圖可以說是各有各的驚艷。

1. 透視法構圖

代表人物:馬薩喬

馬薩喬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偉大奠基者,他將「線性透視法」原理運用到繪畫中,從而在二維平面上創造出逼真的三維空間感。

馬薩喬,納稅錢(濕壁畫) 約1425年 佛羅倫薩布蘭卡齊禮拜堂

這幅《納稅錢》所表現的是一個《聖經》中很少被採用的主題,收稅人在古羅馬的迦百農城門口攔住耶穌,向他索要稅銀。耶穌指示聖彼得去加利利湖邊,在魚的口中找到半個銀幣,支付給收稅人。馬薩喬將這個情節劃分為三個部分,中間是收稅人索要稅銀;左邊是聖彼得在湖邊尋找銀幣;右邊是聖彼得將銀幣上交。這個少見的主題可能影射了當年羅馬教皇同意向國家繳稅的舉措,並暗示了佛羅倫薩人的主要財富來自海洋貿易。

在中央畫面里,馬薩喬打破了以往繪畫中把人物僵硬地呈現在前景的方式,而是讓耶穌的門徒們自然而緊湊地圍攏在一起,右側的建築物又加深了這個空間的體量。同時,馬薩喬增強了對光源位置的表現,使得畫面中的光由畫面外一個確定的位置發出,這不僅展示了光線本身的自然屬性,也通過陰影增強了人物的體積感。

納稅錢 局部

這幅畫最令人矚目的,是「單一滅點透視法」的運用,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垂直於畫面的直線,在延伸後都傾斜相交於耶穌頭頂,這種科學的測量方法使畫面獲得了精準的三維立體感。在古羅馬龐貝古城的壁畫中,我們曾領略過這種令人著迷的錯覺技法,然而在古羅馬帝國覆滅之後,這項亞平寧絕技就消失在了中世紀漫長的黑夜中。正是在馬薩喬的筆下,這項消失千年的構圖技法又得以重見天日。

儘管馬薩喬在27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並沒有來得及親手指導任何學生,但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了整個文藝復興時代所有畫家必須臨摹的典範。

——節選自《名畫故事 14 | 透視神技——天妒之才馬薩喬》

2. 幻景式構圖

代表人物:曼特尼亞

曼特尼亞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習慣於將視角放低來創造恢弘的紀念碑式效果。他最大的創舉,是發明了一種從下向上看的天頂透視畫法,後人稱其為「幻真式天頂畫」。

曼特尼亞,婚禮堂天頂畫(濕壁畫) 約1474年 曼圖亞總督府

這是文藝復興畫家第一次嘗試用從下向上看的視角來裝飾天花板,這種超前的表現手法直到巴洛克時期才大為盛行。抬頭望去,觀眾似乎成為了被看的對象。被強烈的透視法所描繪出的一群小天使正微笑著向下張望,他們身旁的孔雀是羅馬神話中朱庇特的妻子朱諾的象徵,代表著對婚姻的見證和守護。在這個作品中,曼特尼亞已經超越了所有曾經存在過的錯覺藝術,將透視法的可能性推向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新高度。

婚禮堂天頂畫 局部

這種令人產生幻覺的天頂畫法,在巴洛克時代的羅馬才真正流行起來,因此曼特尼亞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超越時代審美的天才畫家。

——節選自《名畫故事 18 | 終極視角——靈異大師與幻覺高手》

3. 幾何學構圖

代表人物:達·芬奇

達·芬奇精通幾何學和人體解剖學原理,能夠用黃金分割等法則來創造完美比例。他的作品反映了文藝復興盛期將科學和藝術融合在一起的時代主旋律,在藝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達·芬奇,岩間聖母(木板油畫轉移到畫布) 約1485年 巴黎盧浮宮

作品表現的是耶穌一家在逃亡埃及的旅途中遇到施洗者約翰的場景。達·芬奇將這次偶遇安排在一個怪石嶙峋的荒山野嶺之中,聖母位於畫面中央,她右手扶著小約翰的肩膀,左手懸停在小耶穌頭頂,目光溫柔而曖昧。一位身披紅色斗篷的天使用手指向正在作揖的小約翰,頭卻轉過來看向觀眾。天使身旁的小耶穌則用一個祝福的手勢做出回應。

達·芬奇將人物安排在一個金字塔形的構圖當中,實現了畫面的穩定與平衡。而人物間相互關聯的動作與神態,不僅使他們成為一個緊湊的有機整體,更是傳遞了複雜的內在情緒。朦朧的光線和陰影使人物的輪廓變得柔和,也使景色變得含蓄而微妙。這種空氣透視法的創造性運用帶來了一種感官上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達·芬奇作品中神秘感的來源。

岩間聖母 金字塔構圖

當這幅作品完成的時候,達·芬奇與委託方就作品最終價格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大神」畢竟也是要吃飯的,在漫長的討價還價期間,失望的達·芬奇把作品賣給了更識貨的買家,老東家得知以後拿著合同來找他算賬。「大神」畢竟是「大神」,也不知是從哪又變出一幅長得差不多的作品交了差。這也就是為什麼《岩間聖母》除了在巴黎盧浮宮之外,還有一個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版本。到底哪一個才是原版,到現在依然還有爭論。

——節選自《名畫故事 19 | 天降神跡——宇宙洞察者達·芬奇》

4. 靈感性構圖

代表人物: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反對達·芬奇的數學構圖法則,他主張藝術家用自己的眼睛來測量,不受任何法則的束縛。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濕壁畫) 約1508-1512年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

畫面左側斜倚在地面上的亞當剛剛從泥土中被喚醒,他全身赤裸,顯露出健碩的肉體。在他面前,上帝以白色鬚髮的長者形象騰空出現,他巨大的斗篷翻飛如赤色的火焰,威風凜凜。上帝伸出右手,將靈魂傳遞給醒來的亞當。而他左手懷抱的女子,很可能是聖母瑪利亞,聖母膝下的嬰兒,則是即將為亞當的墮落而肩負起拯救人類使命的耶穌。

創造亞當 局部

米開朗基羅把自己的雕刻理想注入到了壁畫的創作中,將人物的造型藝術推向了歷史的最高峰。從泥土裡誕生的亞當,如同大理石中被雕琢出的古希臘英雄,在地面上有力地支撐起自己的身體。而上帝也被賦予了人類的軀體和形象,他飛翔的姿態有著古希臘神話般的浪漫意境。同時,米開朗基羅一改傳統的直線構圖方式,而是使亞當身體的凹進和上帝斗篷的突出形成一種曲線形的互補。兩根即將觸碰的手指成為了畫面的視覺焦點,將整部作品的精神力量匯聚到一起,彷彿見證奇蹟的時刻就在這分秒之間。

——節選自《名畫故事 20 | 地上最強——岩石碎裂者米開朗基羅》

5. 世界全景構圖

代表人物:阿爾特多費爾

阿爾特多費爾是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風景畫大師,他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實地風景畫」,使繪畫的意境第一次變得異常開闊和宏大。

爾特多費爾,伊蘇斯之戰(木板油畫)約1529年 慕尼黑老繪畫博物館

這部作品的宏大格局超越了人們的想像力,它所描繪的不再僅僅是地表風景,而是宇宙奇觀。畫家把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與波斯國王大流士的一場史詩對決,安排在雄奇壯闊的天幕之下,高處俯瞰的視角使人物變得密集而渺小。遠景中是地中海與塞普勒斯島的奇觀,太陽與新月在空中對峙,地平線呈現出彎曲的角度,幾乎使人感到地球的轉動。一塊飾板懸浮於空中,講述著這場戰爭中亞歷山大大帝的輝煌戰果。

伊蘇斯之戰局部 逃跑中的大流士

伊蘇斯之戰局部 地中海與塞普勒斯島

畫家處理密集人物細節特徵的技巧可謂史無前例,令人嘆為觀止。戰士們身穿16世紀樣式的戰甲而非公元前4世紀的真實樣貌,表現了借古喻今的含義。當時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戰勝了入侵維也納的土耳其人,贏得了一場同樣具有重大意義的東西方對決。震撼人心的宇宙奇景在哲學層面上升華了自然界的存在性,引發了人們對世間輪迴與時空永恆的思索,魔幻般的景象也驚人地預示了幾百年後浪漫主義與表現主義的崛起。

——節選自《名畫故事 28 | 亂世風景——苦樂二老與河畔新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繪館 的精彩文章:

丈夫用漫畫描繪老婆從懷孕到生產的所有細節
30天我們一起學手繪!打卡第五天

TAG:手繪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