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趨同的未來

經濟趨同的未來

世界正面臨觀察家所謂的「同步」增長上揚。這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趨同」意味著什麼?趨同的話題自十年前大衰退開始以來便鮮有人提及。

20世紀90年代,發展中國家增長開始總體快於發達國家(用人均標準衡量),這讓很多人樂觀地認為這兩類國家的產出和收入將會趨於一致。從1990年到2007年,發展中經濟體平均年人均增長比發達經濟體高2.5個百分點。2000—2007年,這一差距進一步拉大,達到了3.5個百分點。

儘管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取得進步——許多小經濟體表現不佳——但從總量看,世界經濟的結構一直在改變。在龐大而有活力的印度——以及更有過之的中國,它經歷了近三十年的兩位數GDP增長——的推動下,亞洲國家以極快的速度趕超發達經濟體。

但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這一動態發生了改變。一開始,趨同表現出加速之勢。發達經濟體增長陷入停滯,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增長優勢擴大到四個百分點。

但在2013—2016年,許多新興經濟體增長慢了下來——特別是拉丁美洲,其中巴西在2015年和2016年經歷了衰退——而美國則趕了上來。我們是否如一些觀察者所宣稱的那樣,正在迎來趨同的終局?

答案取決於發展中經濟體找到並利用新的、更高級的增長源泉的能力。在過去,趨同的主要引擎是製造業。終於獲得了必要的技能和制度的發展中國家開始在本地應用發達國家的技術,從而得益於充足的低成本勞動力。

但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指出,輕鬆「山寨」趕超的源泉已經基本耗盡。低垂的製造業果實已被摘盡。如今佔總增加值更大比例的服務業的技術趕超更加困難。

此外,當今尖端科技——比如機器人、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比工業機械更加複雜,可能更難複製。而由於智能機器日益勝任低薪工作,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優勢也被大大削弱。

但是,達倫?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和帕斯庫埃爾?雷斯特雷普(Pascual Restrepo)指出,這些技術的衝擊——特別是自動化和人工智慧——遠比這更加微妙。他們認為,總產出是傳統勞動力、傳統資本和可以完全不消耗勞動力完成的任務所涉及的資本的函數。傳統勞動力和資本擴張型技術進步,或勞動力替代性進步的增長將提高產出,但後者的增長還會降低勞動力需求、抑制工資。相反,生產率增長,自動化的深入,以及全新任務的創造將增加勞動力需求、推高工資。

當然,對於出現在發展中價值鏈中——包括依靠前沿技術的服務——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來說,仍然需要最低限度的特殊技能和基礎設施。但在新興經濟體實施某些新技術、部署某些新任務可能會比在發達國家更難、代價更加高昂。

在這方面,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需要何種互補性勞動力。人們常說,擁有 超高技能勞動力儲備對於部署人工智慧至關重要。在一些例子中,這也許是對的,但在令一些例子中正好相反。比如,新勞動力取代性技術能夠讓熟練工不足的活動變得可行。因此,完全自動化將導致經濟活動的更大份額落在發展中國家。

另一個影響到發展中國家技術升級過程的因素是跨國公司的投資意願。全球市場結構和定價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收益的分布。但各國汲取監管教訓的效率亦然,包括如何制定吸引投資者、捕獲價值鏈中的重要細分、確保從創新中獲得充分大的收益份額等。學習迅速的國家可能會在現實中比發達經濟體增長鞥快,即使是在高科技行業中。

當然,對許多國家和部門而言,傳統趕超仍然大有可為,這一過程也仍有可能繼續推動增長。但它不足以推動趨同。對於趨同,發展中國家需要相對有效地部署新技術,考慮到勞動力市場技能和監管的作用。這絕非易事,我們也有可能永遠無法回歸2007年前的趨同的「黃金時代」。但新技術想來也不會阻止趨同,即便它們(有可能)會減緩趨同的速度。

作者為土耳其前經濟部長、聯合國開發規劃署前署長、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此微信內容由《財經》雜誌宏觀學術組精編呈現。「財經雜誌評論」微信公眾號:caijingreview。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評論 的精彩文章:

利用神經多樣性打擊網路犯罪
加快非洲能源轉型

TAG:財經雜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