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唯一來自霞浦本地的佛主,他曾用自己的肉喂老虎

唯一來自霞浦本地的佛主,他曾用自己的肉喂老虎

據《霞浦縣誌·佛教》記截:老佛寺,原名龍華堂,位於州洋鄉(現松港街道)墓斗村葫蘆門。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建1975年重修。另據《重建大雄寶殿碑記》:本寺舊稱「靈石庵」始建於咸豐八年,系「龍華堂」教道場,後皈依佛教,塑佛從釋,改名「老佛寺」。

追溯寺源,清咸豐三年,目蓮寺遇暴洪山崩(據《霞浦縣誌》大事記載:咸豐三年六月颶風、洪水經旬不休,山崩地陷,田園悉成沙礫,廬舍漂圮,餓殍遍野,為數百年未見巨災。最甚者西鄉一村數十家背山而居夜半崩壓全村無遺,又有橫江村者,溪橫山囗,夜半水忽漲,民不及避者,屋漂蕩或浮四五里之遙,蠟光哭聲中央宛在吁慘矣!),智覺祖師及靈虎將軍肉身塑身像被埋。

當災害發生後,目蓮寺周邊各村的村民自發地前來挖尋多日無果。有一日,眾人跪地祈願誦經後,突見佛祖顯靈,在百鳥點示下,掘到祖師及靈虎將軍遺骸,逐塑金身,敬奉於簡陋臨時搭建的茅屋。

由於受風害,山體滑坡等,造成前往目蓮寺的道路受損嚴重,給周邊的信眾前往敬仰朝拜帶來極其不便。因此,信眾們要求本寺住持去取回佛身,經多次洽商後,給目蓮寺重塑祖師像換回肉身,靈虎將軍留存目蓮寺(現為目蓮上寺)。共和十七年(1966年)某日,祖師肉身在塔崗寺焚化。本寺僧妙清取回部分遺骸,重塑「老佛像」於寺中供奉。

民間有關「老佛」的幾個傳說 :

(一)、 「老佛」就是智覺禪師的化身。

據查民國版《霞浦縣誌·祠祀志》上目蓮寺記載:後周顯德元年,僧雅公建,名「靈石庵」。宋開寶五年,僧義韶重建。民國四年阮松茂募緣重修。

另據目蓮上寺,塔崗寺,老佛寺寺志及民間傳說等,相傳智覺禪師生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俗姓謝,名義韶,長溪(霞浦)縣沙江鎮南屏村謝厝里人。他在北宋開寶五年間(公元976年)出家到「靈石庵」(現為上目蓮寺)為僧,皈依於目蓮寺圓照和尚剃度為僧,法號智覺,並在院坪里結茅為舍,以砍樵賣薪自給,靜修苦行。

據傳在靜修悟法期間,目蓮寺周邊山上森林茂密常常有猛虎出沒,禪師心地慈悲為懷,怕老虎傷及村民與生靈,遂用賣薪後的微薄之銀買肉飼虎,與虎為伴,達八年之久都沒間斷過。一日,縣城偶遇禁屠,禪師無肉返山,虎攔路索食,禪師無奈,只好斷其一指供老虎充饑。

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重九日,禪師已修持圓滿,悟道成佛,隨之無疾圓寂於靈石之上,虎亦悟禪,依偎在禪師身旁而終,後被封為虎將軍,侍衛禪師左右。

(二)、智覺禪師為什麼出家為僧?

民間相傳在禪師父母雙亡後,家境貧寒。一日,兄嫂因家中瑣事發生口角,嫂一氣之下,懸樑自盡。禪師見狀,情急之下,用牙齒咬斷纏繞在嫂嫂頸部之繩索。恰好被一好事者發現,則處處散播「某人光天化日之下竟親吻嫂嫂」,結果以訛傳訛,一時鬧得沸沸揚揚。禪師難以容忍如此奇恥大辱,憤然離家出走,流落至馬洋洗馬潭村,而後到「靈石庵」為僧。

(三)、「南屏土主益別村」之說。

在沙江鎮南屏村一帶民間傳說,禪師成佛後,慈悲為本,消災解難,有求必應,恩施甘霖,惠澤桑梓,唯對南屏祖籍仍耿耿於懷,南屏村中有事,請「老佛」下山返村,不管怎樣千叩萬拜,反覆投擲駁杯,禪師就是不受杯,把請求拒之千里之外。故有「南屏土主益別村」之說,這一口頭禪一直流傳至今。

目前在霞浦境內,有目蓮上寺、目蓮下寺、塔崗寺及老佛寺是供奉智覺禪師的主要寺院。而老佛寺除了是以「老佛」尊稱命名外,還以禪師的法名而冠以「智覺寶剎」之名,實屬少見,可以推想霞浦的信眾對「老佛」的信仰達到前所未有的階段。

如今「老佛」已成為霞浦信眾心目中,土生土長的本地佛主,每年除了「老佛」誕辰日舉行隆重的「請老佛」活動外。在霞浦城關及霞浦南部的鄉鎮一帶,如逢久旱不雨,瘟疫流行,就要把老佛金身請出寺門到各村巡遊活動,以祈雨消災,禱求平安。

對於「請老佛」活動,至今已有近千年了。通過一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現已形成獨具一格的霞浦「老佛」文化。筆者相信霞浦隨著對「老佛」文化」的不斷研究、傳承與發展,不久的將來霞浦「老佛」文化,將會傳揚到閩東乃至八閩大地。

本文由作者雷恆潤授權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霞浦 的精彩文章:

霞浦最神秘的墓,前世和今生一室葬著兩世人
保姆縱火案莫煥晶上訴,孩子舅舅發微博網友回復讓人看了心如刀割

TAG:愛霞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