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經典古文:《仕贏學》

經典古文:《仕贏學》

歡迎點擊上方「淺悅時光」關注我們!

經典古文:《仕贏學》

經典古文:《仕贏學》


《仕贏學》

文:馮道(五代)



修身第一

夫上古無官,當時是也,民衣褐而穴居,食則同食,寢則同寢,無以己之私。而三代以下,豐饒日漸,倉有餘廩,廄有餘畜,民始有私。乃舉賢人,設百官,導致以禮儀,威之以刑法。

官者,管也。權者,衡也。所以設賞罰,明訴訟,斷是非,辨好惡,檢姦邪,消佚亂。管之,束之,導之,化之,衡之,以求其平。

蓋官不公而民不平,民不平則亂始生。故曰:平則不傾。此繫於天下之治亂,社稷之安危,為宦者不可不察也。

官者,以修身為要,故立德為先,而立功次之。

何也?蓋修身以立德,此為體也。立功者,用也。有體,用自在其中矣。不修身立德而建不世之功者,未之聞也。故子曰:吾日休吾身,易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修身德方不殆,而功自立焉。

官之德,曰忠,曰讜,曰清,曰廉,曰慎,曰勤。忠而侍君,讜而求直,此為本也。忠讜之下,乃可以曰清、廉、慎、勤而求功。故曰,欲立功,必以德先。

然立己德,不若立天下之德,修己之身,不若修百姓之身。立己之德,僅一人而,立天下之德,眾生降服,治矣。

無德而求功,徒好名者,或難成其事,或為不世之奸雄。此不可不明之。

然立德者,果必立功乎?曰不然。為官求仕,修身之下,自有道術在焉。官者,詐術也,猶言兵者詭道也。夫人心自有忠奸,事理有曲直,周公公而見謗,屈原自忠而被逐,比干剖心,箕子裝瘋。此皆有德而忠讜之士,苟無道術,難以求自身之全,矧求功之立乎?

況事之成,功之立,不可不以曲求直,以反求正。嗚呼,為政之也難也。余每歷前朝之得失,未嘗不扼腕太息。國之禍亂,民之危厄,皆政之咎也,未可歸之於數。

經典古文:《仕贏學》

明察第二

明察者何?時也,勢也。審時度勢,事方可濟。

況事有真偽,人有忠奸,言有虛實,理有曲直,此不可不察也。

察而辨之,然後斷真偽,判忠奸,辨虛實,定曲直。察之則明,不察則昏;辨之則明,不辨則昏。

然大偽似真,大奸似忠,文飾之,深納之,虛實難辨,曲直難定,故察宜明察,辨宜深辨。察而不明,辨之不深,則晨昏倒置,以偽為真,以奸為忠,以小人為君子,猶以稗草為幽蘭,以魚目為明珠,魚龍混淆,黑白顛倒。以此用人,則事無成,以此斷獄,則冤獄生。

故明察之道,審時一也。時者,勢也。得時則有勢,有勢則事成,失勢則事敗。善治者必先乘勢。

然則有勢同而事異,有事同而勢異,因勢有就事。闡時勢而通變,治之道也。

知人二也。夫事之成,功之立,在於得人。然人有優劣,猶馬之有良駑。而自古以降,以奸充忠,以假亂真者多矣。文以巧飾,言以虛誇,猶浮雲之蔽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貌忠讜而心存其奸者,往往掩人耳目,混淆視聽。故聖人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惟患內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觀其言而察其行,方可為知。

言者,一也;行者,一也。言與行符,猶貌與神合。諸葛曰:觀其往來,察其進退,聽其聲響,詹其看視。徒其言美而形不善,此不足為憑。

亦可以道察之:或間之以是非以觀其志,或告知以禍患以察其忠,或示之以利以驗其廉。

傳曰:人心不同,其猶面也。治道之要,在知上之明否,察下之賢否。

上之明,事之,上之不明,去之;下之賢,用之,下之不賢,辭之。

兼聽三也。魏徵諫太宗曰,兼聽則明。兼聽者,集眾議正反於一身,擇善者而從之,擇不善者而去之,此所以明也。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善莫大焉。

故善察者見微而知著,見小而識大。

知善惡,然後可以任賢良;明時勢,然後可以知進退。

欲除其害,必燭其奸,人未動而我先知,後發而先制,以此為政,庶可無虞。

經典古文:《仕贏學》


遠猷第三

天下事,有可為者,有不可為者。為可為之事,智也。為不可為之事,義也。

管仲相齊,遂成霸業;屈子忠諫,自沉汨羅。故有不可以成敗論優劣,然事之成,功之立,必待有為之人,而必有為之人。

有為之人,必深謀之,遠慮之,此所謂遠猷。遠猷者,思遠而謀深之謂也。

故三顧茅廬而鼎足立,雪夜訪普而天下定。此皆明君識人,而臣下遠猷故也。

詩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之趨利也,猶飛蛾之近火,惟智者不以小而失大,不以近而失遠。

故遠猷,以見識為先,必順天因時而依人。順天,明勢也;因時,趁勢也;依人,順勢也。

見不遠必謀不深,謀不深而事難成。為官者不可不明也。

故遠謀諸國,近謀諸身。謀定而後動,可克全功。

經典古文:《仕贏學》


雅量第四

為政者必具雅量。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雅量之有無,以別君子與小人,賢與不肖者也,而為仕者猶重之。

雅量者,忍也,定也,靜也。能忍則自安,能定則自重,能靜則自動。張良拾履,韓信鑽胯,此所以滅秦破楚。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視富貴如草芥,此謝安所以全身卻敵之策。

進退自如,如閑雲野鶴,以天下為己任,布衣一介而建卿相之偉業,此李泌所以興唐之術。

士務以識器為先,廓然有天下之志,而雅量自在。

孔子厄於陳蔡而笙歌自若,稽康刑於朝市而顧影彈琴。

今夫天下仕者或蠅營狗苟,伺上司之意而逢迎;或以翰墨丹青,充博雅於士林,此皆不足為道也。

經典古文:《仕贏學》


事上第五

事上者,務以忠,以慎,以恭,以勤。事上若使君父,焉有事君父者不以忠,以慎,以恭,以勤者乎?

君父之有過,未嘗不可以諫之,諷之,喻之,必明之而後快。上不可欺,欺上若欺君父也。焉有巧言令色,以蔽君父之過為忠乎?

而誇飾己功,隱瞞上過,故不可以良善稱之。

至於曲意逢迎,以干祿位,期莫大焉,若非奸佞者何?

以此事上,焉有不身敗名裂,貽笑後世者乎?

周公受武王遺命,佐成王而求治,天下歸心;諸葛承先主託孤,事後主而伐魏,鞠躬盡瘁。雖時不同,勢有異,但忠心一也。此二人者,不欺君過,然終不逾人臣之禮。稟忠心而事上,樹萬世之楷模。

忠者,為事上者立心之本,然忠,務在心而不在名。忠讜之臣,死且不懼,況權臣之勢炎乎?

秉天地之正氣,建不世之功業。大智若愚,大辯若訥,大忠至純,察上過而不忤,知上好而不趨,守身持正,終不殆。

故曰:事上以忠,任事以勤,不居功,不二過,明時勢,知進退,雖不能建不世之功,亦可以賢稱之。

經典古文:《仕贏學》


御下第六

御下者,當以寬仁為要,輔之以嚴。仁而不失其道,寬而不失其法,嚴而不失其辭。

明是非,平賞罰。恩威宜相濟,功過宜分明,以此御下,豈有不服之理?

恩以立德,威以服眾,賞以興功,伐以禁過。寡恩則士怨,少威則士驕;功而不賞則恚,過而不罰則惰。至小過不懲則積大過,小善不揚則失大善,害莫大焉。

御下亦有術焉。必待之以誠,道之以德,施之以恩,齊之以禮,策之以道,誘之以利,懾之以威。然此必因人而異,因時而乘勢。

不遷怒,不受諂,持正守中。

體恤下情,身為士先。赦小過,舉賢才。御下莫如等子弟,功則推以讓人,過則引為己責,則屬下莫不服心,爭用命焉。

太史公有言,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此言甚是,然言者昭,而踐者希。

經典古文:《仕贏學》


用人第七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文王訪姜尚而周興,昭王用樂毅而齊破。

非常之人不常有,而非常之功亦不常有。然則行仁義,施教化,興國安邦,輔政強民,非賢才者何?股屍子曰:「人臣者,以進賢為功;人主者,以用賢為功也。」

然賢才,非人人視之以賢,必待善識者察(之)。而眾口鑠金,賢與不肖,故難辨之也。

張子房謀安天下,然非高祖不能聽也。韓信,陳平初事項王,項王不能用,而高祖用之,足以破楚興漢。

范增謀雖不足以定社稷,亦可保無虞也,而項王終不能用。漢用陳平之計逐之,而楚軍徒具匹夫之勇矣。

然善用人者,必善識人。不患天下無賢才,而患無知賢才之人。

知其短長,然後可以避其短而揚其長。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纔則安天下,小纔則利民生。

至雞鳴狗盜之徒,本不足取,而孟嘗用之,亦可以全身而退,卒脫險厄。

故善用人者,不必以親疏貴賤,而唯才是用。亦不可以小瑕掩其瑜,以小過而失其賢。

故用人必先知其賢,知其賢然後盡其能。知其賢而不用,或用而不能盡其能,賢者與庸者何異。

經典古文:《仕贏學》


守身第八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故守身者,常也。

守身若處子,而以德操為重。世事多變,富貴無常。故為人宜謙,為政宜清,為事宜簡。正以處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寬以待下。

不矜伐而天下莫與之爭。慎思寡言,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知常守身,尚也。

福禍無常,焉能自知?夫滿則虧,盛則衰,物之常也。韓子受知於秦王,而讒於李斯;孫臏鑒賞於魏侯,而毀於龐涓。之二子者,均無過愆,而懷壁其罪。

才高而謗至,功成而毀隨,惟智者能避之。故曰,功不可居,才不可恃。居功恃才者,危矣。故宜常懷惕惕之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曰,風起於青萍之末,而智者不捐細微。久乘富貴,禍積為崇,富貴而勿驕矜之氣,尚之。

守其雌,藏其拙,不矜才,不使能。

武侯曰:「范蠡以去貴為高,虞卿以舍相為功。」進退有據,取捨有度。功高而不居,功成而身退,此全身之妙策。

經典古文:《仕贏學》


謀略第九

謀不可無。上以謀國,次以謀功,下以謀身。文王訪姜尚成王道,橫公用管仲而成霸業。故君不可無謀,君無謀則失國;臣不可無謀,臣無謀則失祿;人不可無謀,人無謀則失身。

故曰:兵不在多而在勇,將不在勇而在謀。霸王拔山舉鼎,勇奪三軍,終成垓下之敗將。漢高用良、平之謀,而卒得天下。劉備有關、張、趙雲,皆天下之良將,然惶惶然如喪家之犬,而遇諸葛亮,而三分定,以謀故也。

然謀無定法,計非一端,唯在乎一心而已。因勢利導,隨心所欲。

勝敵之策,務在知己知彼。我必知彼,而務使彼不我知。真示之以假,假示之以真,強示之以弱,弱示之以強。

敵強不可輕取。避其鋒,攻其弱,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欲抑之,必先揚;欲取之,必先予,深謀而徐圖。

上謀者攻心,上智者服人。故下一城不如得一邦,勝一敵不如多一友。

然謀亦有道矣。權不可弄,謀不可恃。立身正,自有浩氣在胸,謀自在其中矣。故曰,智術百端,不如一心守正。

以假亂真,真自為假。魚目混珠,瞞天過海。

以彼之術,竊為我術,以彼之功,竊為我功。移花接木,偷梁換柱。

君子感之以義,小人招之以利。人棄我取,人抑我揚。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持中守正,克敵之要。

經典古文:《仕贏學》


才辯第十

才辯之術,尚矣。然能者漸稀。古人逞才恃辯,或以謀國,或以干祿,或以諫主,或以全身,或以聯縱,或以明理,非肇於一端,而言殊途一,皆以服人為要。

故鬼谷子曰:「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辯之不明,而謀難以行之。況人有明智昏庸,韓非「說難」,良有以也。

而辯者亦有忠奸。忠者直陳主過,曰諫。奸者巧言悅上,曰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或諷喻,或直陳,要之皆求實效,而務不可徒圖直名。上過之不改,終為己禍。故巧言悅上,不若忠言以告;飾上之過,則為佞人。

古語云:君明臣直。然指陳上過,非說之難,而受之難也。故曰:為忠臣易,為賢臣難。忠臣者,殉其身以成其名;賢臣者,畢其功而全其身。一己之身固不為重,而置君父於何地,社稷於何地。

優孟、東方之徒,譬之喻之,而不直摘君之過,此為明智之舉。

故辯宜理直而辭婉。語激氣盛者,易怒人主,徒留忠讜之名,於事無補矣。強顏納諫之主如唐太宗者亦不多見,而魏徵適逢其盛,故能成其事。尚遇昏蒙之君,則危矣,故為忠臣哉。由此觀之,辯者股有高下之分,然辯亦有術矣,為官者不可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