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兒教會我另一半故鄉!

女兒教會我另一半故鄉!

作者 | 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 白洪譚

村中寫在牆上的宣傳標語

1

作者的女兒小時候在老家

2

男人們主宰著飯桌

3

我可以在牆上找到另一半故鄉。

那是牆上到處都可看到的「關愛女孩,就是關愛民族未來」、「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的宣傳標語。

標語背後是多年性別平等教育一直努力改變的現實狀況:女兒尚在產房,門外一戶人家添了男孩,大家都會圍上來說「恭喜、恭喜」,而當得知我添了女孩時,圍上來的人們則會寬慰道「男女都一樣」。

在故鄉,男丁意味著家族的興旺。一般35歲至45歲的村中男主人,大都至少有一個男孩,即使在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代,也鮮有獨生女的情況。年齡再大一些的村民,即便已經生了五六個女孩,也要一直生下去,直到最終得到一個男孩為止。一些家庭因為超生被罰的所剩無幾,有的為了躲避計生體檢,甚至遠避他鄉。

在家鄉,像我這樣只有一個獨生女兒的人,幾乎找不到,比我的博士帽還稀缺。

村中的葬禮和新年祭祀都由每家派出男丁參加

4

故鄉酒桌上,我經常可以聽到很多「能人」的故事,只是這些能人都是男人,沒有女人。有些家族譜記錄了一些嫁到本村的女人,而忘記了在本村出生和長大的女人,因此,我的女兒無論有何種成就,都似乎和這個村莊沒有關係了。

幾年前,我熱衷於整理家譜族譜,現在想到這種某位名人的幾十幾代孫到我這裡即將終結時,這種熱心便所剩無幾,更何況我的祖上並非某位名人。我寫了村莊很多男人的故事,但卻沒有女人的故事。

如今,故鄉的很多儀式因為年輕人進城而越來越簡化,只有葬俗儀式還保留著一家一戶攤派一個男丁的傳統,如果一戶人家沒有男孩,則意味著以後無人接替戶主人,參加這種儀式的「互助」。

一次聊天,村裡一位上了高中的女孩拿出自己的日記,她這樣回憶參加祖父的葬禮:「跪在棺材邊上哭了幾天,我已經哭不出來了,但是還得像所有人那樣,拿一片手絹遮住眼睛……大家只看到一群不怎麼上門的親戚賣力的表演他們的悲痛,卻不去關心這個即將埋在黃土中的人究竟做了什麼」。

而另一些剛嫁入村中的女性也並不輕鬆,其中一位在聊天時說,她每次都從衚衕進村,從來不敢走村中大街。村中的大街、橋口公共領域往往被打牌的男性所佔據,偶爾年長的女性湊足了人數,才會在大街口聊一會兒天。

女人們偶爾會在大街口聊天

5

可女兒出生以後,很多熱心的村民向我表示了同情。因為我如果以後不要男孩的話,則將被歸入「絕戶」的行列。在故鄉,這個詞並不只是指沒有子女的人,還專指沒有兒子的人。酒桌上,有人說起不願讓自己的兒子娶「老絕戶頭」的女兒,怕兒子以後面臨養老壓力。

在鄉村,女孩長大出嫁換回一筆彩禮後,在輿論上便沒有了太多的養老責任,老人還是秉持著「養兒防老」的理念,一直住在兒子家裡。很多老人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產都提前分給兒子。也有老人按孫輩處分財產,弟兄兩個,一個有兒子,一個有女兒,他們的父母會立下遺囑,把財產分給有兒子的那個兒子。

一些老人講究落葉歸根,魂歸鄉里,但是女兒出嫁終究要離開村莊,而她們的父母則擔心,一旦跟隨女兒到異鄉,則有可能再也回不到故鄉。只是現在值得「安慰」的是,很多男孩也離開了故鄉,留下一個只有老人的村莊,而隨著這些老人故去,整個故鄉也故去了,那些在堂屋喝打酒的男人和那些躲在廚房和偏房的女人都會只成回憶……

6

我愛我的故鄉,可女兒出生以後,我不知道該如何向她講述我的故鄉。

因為我只知道一半故鄉。

我的女兒教會我另一半故鄉。

原標題:《另一半故鄉 | 博士返鄉》

信息來源:網路

轉截請註明出處

@_@ 歡迎將此文分享給您的朋友或同學!

點個贊再走唄!順道添加小編微信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天會更美好 的精彩文章:

博士生能秒懂的8張漫畫,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TAG:明天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