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精英教育中看「教」與「育」的區別

從精英教育中看「教」與「育」的區別

上周我們聊到了BBC《人生7年》這部紀錄片。不難發現大部分人的一生還是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父母的人生路線中,安逸的過完一生。但所有孩子當中,Nick是唯一一個打破了階級的束縛的孩子,他從英國北部約克郡的農村,考入私立寄宿學校,並一躍成為牛津大學物理系的學生,而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做了教授。

不可否認的是,「教育」是讓Nick從一個害羞的農村少年蛻變為自信,侃侃而談的大學教授的重要原因。除了學術上的出類拔萃,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Nick從談吐、愛好、性格、處世態度在受到精英教育後,質的變化。相較於中國從農村憑藉硬成績讀名校的孩子,Nick更多了一份從容,大方,善於交際,興趣愛好也更加廣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質更好」。

對於此,我們不得不說一說英國私立精英教育當中「教」與「育」的區別。

「教」,指教書,也就是老師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細化到如何理解數理概念,如何記憶公式,如何正確的解題。在這一點上,中國老師的實力不容小覷。在2017年,英國就首次引進了上海的數學教材《真正上海數學》,並一字不差的翻譯成英文,投入到英國的教學當中去。我們也會驚奇的發現,身邊在國內成績平平的學生到了英國後,成績優秀,且特別是在數學成績上。但這種優秀慢慢就會被拉平。不少英國大學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評價都是「Their numeracy is good. (他們的算術功力很好)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談到,「育」的概念。

「育」,指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磨鍊學生的意志,並用高雅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而我們常說的「氣質」或者「素質」也就是通過「育」而來。

從思維培養與潛力挖掘方面來看,延續剛才英國大學教授所說,「中國學生的算術功力很好」這一話題,其實也是在含蓄的表達國內學生「思維能力」欠缺的問題。不同於中國教育的「以課本為宗」,英國私校中,常常會有課程相關的Project(課題項目),或者course work(課程研究)。在課程項目當中,老師不會給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解答,而是鼓勵學生在所學只是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發現問題,並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

舉例說來,當學生學到電子,中子和質子這一章節時,老師會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做一個這個方向的課題項目。有的學生會發現英國冬季乾燥,時常會發生「靜電」現象。結合課上所學知識,他們探討了靜電發生的原因與原理。而後針對日常各種材料的進行實驗研究,量化處理。最後討論了靜電的預防以及危害。整個過程由學生小組自發探討並研究,老師僅僅作為引導方向的領路人。

在Problem-solving class(問題探究課堂)的教學大綱上,清楚的表明,老師的講解最多佔到30%,且要求老師必須多問open question(開放性問題),例如「你能看到什麼樣的現象?」,「有什麼樣的理論能夠支持你的觀察結果?」。這種不能以「是」,「否」回答的問題,更加鼓勵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而大部分時間,老師做的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明確現在的問題是什麼,相對應的老師的問題常常是「can I just check what I thinkyou said was ...(我能認為你說的是…嗎?)」通過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目標以及進度。在課程研究中,老師並不會指出「對」與「錯」,只有觀察現象-推薦閱讀材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與總結而已。在這樣的「育」中,不存在絕對固定解法,不存在絕對的正確答案,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精英教育出來的孩子卓越的創造力與思辨能力了。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是精英教育對於學生藝術欣賞方面的重視。馬雲在對全國教師協會的演講中提到「昨天聽郎朗彈琴,彈得那麼好,可是我真的聽不懂。我只知道很難彈。」我能感覺到他對於音樂欣賞的無奈。他嘆息的說道「我認為音樂和美術才是提升人的東西。是靠近天堂的。可是我們大部分學生不會玩,不懂玩。」反觀英國精英教育,嚴厲與挑剔的英國人對音樂,美術,戲劇,舞蹈都無比重視。在英國私校教育下,學生從小學開始便可以從至少30門藝術課程當中,選擇自己所愛。在樂器方面,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薩克斯風,黑管,大號,小號,圓管,豎琴,手風琴等;在美術方面有藝術設計,陶藝,畫作鑒賞,藝術攝影等;舞蹈方面有芭蕾,韻律舞,現代舞,爵士舞健康舞;更有歌舞劇,獨唱,合唱團,唱詩班等等。在很多私校,有60%以上的學生會一到兩門樂器。而且這樣的藝術課程跟我們所想像的「興趣班」完全不同。

第一,是孩子真心喜歡。相較於國內家長「看著」孩子去上興趣班,私立教育下的孩子的選擇,純粹是出於「喜歡」,他們會說「I really enjoy it.」。由於從小被優秀的學生、老師環繞,他們覺得學習藝術方面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並沒有覺得這是「附加」的課程。學校豐富的課程讓孩子們有很多的機會去嘗試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如果覺得這個有趣就深入學習,如果覺得不適合自己就淺嘗輒止。有了自主的選擇權,才是真正的享受藝術。

第二,是專業的設備與老師。大部分英國私校都設有專門的音樂廳,並配備一流的音響設施,有些甚至達到國家級水準。而學校對授課的老師要求也非常嚴格,老師大多出身名校,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並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第三,是對於卓越的追求。學生所選的藝術課程並不只是休閑娛樂。以交響樂團為例,學校會有頻率的組織排練,且強度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有的私校會要求學生在每天午餐後進行獨立練習,每周還會有團練等等。每年,學生要跟隨樂團進行多次演出,有些更是公開售票,吸引本市的音樂愛好者。有些私校的樂團甚至登上了國家舞台,著名的女校New Hall School就參加了2008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式。

還有一個「育」的關鍵,馬雲沒有提到,就是體育。在精英教育中,英國人從不掩飾他們對體育的熱愛,他們認為體育精神的傳承以及強健的體魄,是至關重要的。英國私校會提供雙手都數不過來的體育活動,足球、籃球、英式橄欖球、板球、網球、馬術、游泳、擊劍、賽艇、柔道、手球、高爾夫、擊劍等等。很多學校還配有專業級別球類運動場地,恆溫游泳池,健身房,讓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每個項目的教練也是非常專業,很多還是國家級比賽的獎牌獲得者。在運動中,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鍛煉自己的體魄,深入團隊合作的精神,建立競爭意識。

如果說咱們中國的老師只在「教」上狠下功夫,那麼英國私校教育則是在「育」方面從根本影響學生的一生。照搬老師的方法,多會做幾道數學題,可能對人生並無大益處。筆者認為開闊的思維,堅毅的品質,高尚的藝術情操,與強健的體魄,才是使學生受益終生的東西。

本文為英中私校聯盟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中私校聯盟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BBC紀錄片:留給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TAG:英中私校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