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五千年》之1894中日甲午戰爭

《中華五千年》之1894中日甲午戰爭

據日本史學家井上清教授的研究,公元4世紀以後,日本通過朝鮮,接觸了中國文化。到了奈良時代,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率領大量留學生到長安、洛陽留學,吸收了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東西,諸如文字、儒學、佛學、法律制度、行政體制、文學、廟宇建築乃至京城設計等,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礎。16世紀末期,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日本後,他的野心膨脹起來,想要征服琉球、台灣、菲律賓,還要征服朝鮮和中國。豐臣的這種主張一直為德川幕府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所繼承。19世紀80年代,「脫亞入歐」論的主張者福澤諭吉極力為發動侵華戰爭製造理論根據與輿論準備。明治維新後,明治天皇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圖謀奪取琉球、朝鮮和台灣。1874年日軍侵佔台灣南部失敗後,於1879年吞併琉球。琉球與中國之間存在藩屬關係,吞併琉球遭到清政府抗議,中日之間就琉球地位問題談判數年,成為未決的懸案。直到1888年,日本決心用戰爭手段解決中日關係問題,便主動放棄談判。日本隨即把目光轉向朝鮮。日軍派軍艦到朝鮮釜山海面進行測量,與朝鮮軍隊發生衝突。日本一方面與清政府談判朝鮮問題,另一方面強迫朝鮮訂立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這個條約為日本下一步侵朝行動打開了方便之門。1884年12月初朝鮮發生甲申政變失敗,日本操縱朝鮮政局的圖謀未能得逞。為此,日本派出伊藤博文到中國與李鴻章談判,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規定「將來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日本未從甲申政變中佔到便宜,但卻取得了向朝鮮派兵的權利。

此後,日本抓緊擴軍備戰,建設海陸軍,成立直屬天皇的參謀本部,派遣大批間諜到中國偵察。1887年春,參謀本部陸軍大佐小川又次綜合偵察結果,提交了《征討清國方略》,對中國總兵力和各省軍力分布做了詳細報告,分析了清政府的財政、軍費、海軍建設、沿海和長江防禦設施、官僚和國民素質,分析了日本政府財政狀況、軍費和海軍建設、日本官僚和國民素質,提出以八個師團軍力「攻佔北京,擒獲清帝」。18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日本第一屆國會上提出「主權線」和「利益線」概念,認為日本是主權線,朝鮮是利益線,為了確保利益線,就要攻取中國。1893年,日本政府成立「出師準備物資經辦委員會」,頒布《戰時大本營條例》,同時,派出參謀次長川上操六率隊到朝鮮和中國各地考察,布置了軍事間諜網,進一步構思了進攻作戰的細節,得出了對華作戰可以穩操勝券的結論。1894年5月,朝鮮南部發生東學道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要求清政府出兵「代剿」。伊藤博文首相和山縣有朋樞密院長獲悉此事,喜為天助,隨即慫恿清政府出兵。6月5日,李鴻章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帶近2000兵力開赴朝鮮,於6月12日全部到達牙山。

製造戰爭的借口成功,日本於6月5日正式成立戰時大本營,同時派出日本海軍一個旅團約7000人兵力進駐仁川,與清軍形成對峙。7月23日清晨,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以「改革內政」名義,率軍攻入漢城王宮,驅逐國王,組成親日的傀儡政府。朝鮮士兵抵抗,死傷數十人。7月25日,日本海軍在仁川附近豐島海面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約800名清軍死難。日本發動的侵朝、侵華戰爭就這樣開始了。這場戰爭為時八九個月。1895年2月,日軍攻佔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軍失敗,一片狼藉,海陸軍主力盡失,仗是不好再打了。日本也差不多耗盡了軍力。列強也不希望戰爭延長下去。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以全權大臣名義到達日本乞和,4月17日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力之閱讀 的精彩文章:

《中華五千年》之靖難之役
《中華五千年》之張居正變法

TAG:力之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