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皇帝親封為「天下第一廉吏」

康熙皇帝親封為「天下第一廉吏」

康熙: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岡的知州,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後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成龍遠祖於伯達、於建中、於仕賢在1341年,遷至石州今呂梁市離石區白霜里村,在這裡度過了150多年的漫長歲月。於仕賢生於淵,於淵生於坦等四子。於坦,明景泰庚午科舉人,甲戌科進士,累官至巡撫。正德元年,其宗族一脈於素家族,遷居到石州北鄉距城30公里的來堡村。於素生於恩等四子,於恩生於采等四子,於采生於時煌等四子。

萬曆四十五年,於時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龍。不久,田氏病逝,父親繼配李氏。于成龍和繼母關係很融洽,家庭和睦。崇禎十二年,于成龍參加鄉試,省城太原考場考官公然行賄受賄,徇私舞弊。于成龍在考卷上痛陳時弊,直抒胸臆。結果正榜無名,勉強考取了個副榜貢生。副榜貢生相當於備取生,不算中舉,但可以直接參加會試。會試之後,于成龍以父親年老為借口,辭去做官的機會,回到來堡村。

順治四年至順治八年,于成龍到太原崇善寺開辦的學校學習了4年,但順治八年的鄉試中,于成龍又落榜了,這年他已經35歲了。順治十一年,于成龍兄長於化龍病故,三子於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擔子落在他的肩上。父親於時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湯藥,繼母李氏雖健,也已暮年。長子、次子上學,全家開支很大,家資因此受窘。于成龍為了養家糊口,供子上學,整日忙於家務,再無工夫參加科舉考試了。順治十五年,父親病故。

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結業後準備出仕,順治十八年,已44歲的于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著心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負,接受清廷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羅城新隸於清統治下不到兩年,由於局勢未穩,兩任知縣一死一逃。于成龍到羅城時,這裡遍地荒草,城內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數間,縣衙也只是三間破茅房。他只得寄居於關帝廟中。在困境中,同來的五名僕從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于成龍在羅城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羅城為官三年之間,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得到治理,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于成龍的突出治行受到兩廣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視,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康熙十八年,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駐地湖北新州今新洲縣,在湖北期間,儘管地位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異於常人的艱苦生活作風。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未逾兩年,又出任為總制兩江總督。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

為扼止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須躬先儉僕。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采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于成龍擅長書法,詩詞亦工。

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後由其門人和孫於准輯成於山奏牘7卷附錄1卷和於清端公政書8卷行世。此外,于成龍任職直隸和兩江期間,曾組織編寫了他畿輔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對整理和保存當地政治、經濟、文化資料做出了貢獻于成龍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于成龍在1639年曾經參加過鄉試並中副榜貢生,但因為父親年邁需要照顧而沒有出去做官。直到45歲才以明經謁選清廷吏部,被授以廣西柳州羅城縣知縣。此後,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撫大員,所到之處。

皆有政聲。尤其是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故居在山西方山通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武當山的路途中,有一個名叫來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親封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龍就出生在這個普通的村子裡。方山縣境內發現於氏文物82件,徵集關於成龍民間故事和佳話100多篇,于成龍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遺址尚保存完好。于成龍清正廉潔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方山和呂梁一代更是盛傳。2000年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後,更是轟動全國,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談論的焦點。

2014年9月23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呂梁市調研考察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要按照符合政策、勤儉節約、尊重歷史、教育後人的原則,儘快修復于成龍墓地和故居。9月22日上午,呂梁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強調,對於成龍廉政文化園區建設和墓地修復等具體事項,要明確責任領導,馬上形成意見,儘快著手落實。方山縣是于成龍的故鄉,當地于成龍文化研究學者武有平經研究考證,確認該縣峪口鎮橫泉村出土的一塊石刻,為于成龍除熊賜履所撰墓誌以外的又一塊墓志銘。據該墓志銘的拓片顯示,石刻高57厘米、寬76厘米,標題為皇清光祿大夫、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於老公祖墓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避暑山莊——康熙皇帝締造的「萬里長城」
康熙陵寢建在深水潭裡?原因是這個!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