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竹窗隨筆 四大與五行

竹窗隨筆 四大與五行

四大五行

【原文】

五行之在世間,春夏秋冬而中氣也,東西南北而中方也,天之經也,地之緯也,自然之理,而亦必然之勢也。乃佛經不曰五行,而曰四大,說者曰:「地水火有五行之三矣,金攝於地,木攝於風,則四未嘗不五也。」此說良是,而未盡也。宇宙之內,則羅之五行足矣。統論乎宇宙之外,而要其成住壞空之極致,則四大始足以該之,而猶未盡也。地水火風,又繼之空也、識也、念也,而成七也。此何說也?地之質最為凝實,水之質不實而流衍,火之質至不可捉摸,而風則有氣而無質矣,空則並氣而無之矣,然後會歸於識,發動於念,從粗及微,通名七大而始盡也。彼五行者,地水火風之分布,而成天、成地、成人物者也。五行狹而四大廣也。

【注釋】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認為這五種物質構成世界萬物。中醫有用五行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也有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運。

【譯文】

五行應用在世間的表示,是春夏秋冬以及中氣,東西南北以及中方,猶如天之經,地之緯,這是自然之理,而且也是必然的趨勢。但佛經上不說「五行」,而是說「四大」。有人解釋為:「地水火在五行中已佔三項了,金攝在地中,木攝在風中,這樣四大就與五行差不多了。」這麼解釋雖然也可以,但並不全面。大概宇宙之內,用五行歸納就足夠了。若統論宇宙之外,而要概括其成、住、壞、空的極致,即使用四大歸納仍然不夠全面。地、水、火、風之外,必須還要加上空、識、念,而成七大。這怎麼說呢?地的性質最為凝實,水的性質雖不實而能流漫,火的性質最不可捉摸,而風雖有氣而沒有形質,空則連氣也沒有了,然後匯合歸於識,發動於念。從粗到微,通名七大才夠全面。而那五行,不過是地水火風的分布,而成天、成地、成人物的。可見五行的範圍窄而四大的範圍廣。

【學文解讀】

五行啊是我們中國人,中國老祖宗對我們這個環境的一種認識而歸納的一種規律;而四大呢,是佛看到整個宇宙世界,整個佛世界成、住、壞、空整體變化形成的規律。所以說呀,佛總結的這個規律呢,它的範圍很廣,包括了一切。所以是站在整個宇宙,整個佛世界,十方世界範圍之內總結出的規律。而五行呢只是我們這個區域它的規律,這個小,佛祖總結這個規律大。但是呢,都有它的原理,都有它的道理,我們互相併不違悖,用來解釋我們這個自然規律的,都很好。

∞ 精彩推薦 ∞

∞ 本源法師弘法視頻 ∞

∞ 認識彌陀寺 ∞

弘法 實修 安養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1、東台彌陀寺每年舉辦佛七、短期出家、傳三皈五戒梵網經菩薩戒。

2、每月六齋日傳授八關齋戒,農曆正月、五月、九月整月傳授八關齋戒。

3、每月十五、三十誦戒、學戒。

4、每月不定期放生2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我們修行要想說法給他人介紹佛法應該怎樣做呢?
修行就是要看清本心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