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納鞋墊濃濃鄉情 她納鞋墊近五十年

手納鞋墊濃濃鄉情 她納鞋墊近五十年

手納鞋墊是西海岸新區一項傳統手工藝品,過去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家家婦女都會製作。隨著時代變遷,手納鞋墊逐漸演變成一種民俗手藝。春節期間,記者走進濱海街道龍門頂村,找尋手納鞋墊的記憶。

日前,記者來到龍門頂村王連珍家中,炕上的一角,放著她剛剛納好的幾雙鞋墊。「從我15歲就開始學納鞋墊,已經納了快五十年了。」63歲的王連珍言語里滿是幸福。

記者了解到,在民間,納鞋墊又叫割鞋墊,過去,秋收過後的農閑時節,婦女們三五成群,在過堂或炕頭,相互交流花色、幫著攆線、幫著割,合力完成製作。王連珍找出幾雙自己納的鞋墊,指著鞋墊上的花型向記者介紹,以前大家都喜歡鮮艷的花色,婦女們根據生活中的花卉和事物進行創意。「梅花、桃花、菊花、蘭花、竹子、燕子、鶴、老虎……還有一路平安、大吉大利、喜字等吉祥辭彙,我們都會做。一雙鞋墊,有太多的美好寓意了!」

採訪中,王連珍告訴記者,做好一雙鞋墊不容易。「首先要找布殼子,確定鞋碼後找一層純棉的白布包在布殼子上,在白布上畫好花型,再把兩個布殼子中間夾上特質的網隔層,用針線在這一摞布和網之間來回穿線繡花。等到所有的花色全部綉完後,就到了十分關鍵的一道工序——割。割鞋墊時,要找一兩個人幫忙,用力地扯著兩片網隔層向兩邊用力,鋒利的刀子從中間一點點向下割開,原本在中間的線,在割開後就有了『絨絨感』和花色。」王連珍拿著做鞋墊的工具,一步步地給記者演示。「割也是講求技巧和力道的,如果割偏了,兩隻鞋墊子的表面毛厚度就不一樣了,也就不美觀了。」

王連珍告訴記者,這樣的一雙鞋墊,完成時間大概要一周。她表示,這種鞋墊毛厚、暖和、耐用,一雙能用兩三年。「過去經濟條件差,我們都點著油燈納,為的就是趕在過年前做完,給家裡人每人一雙,墊在棉鞋裡,暖和和地過年。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都穿皮鞋,這鞋墊墊進去擠腳,加上現在市場上鞋墊品種多,用的機會就少了。最主要的是,過去年代讀書少,女孩們從小就跟著家裡學幹活,現在的孩子都上學,沒有時間和機會學這些手工活,慢慢地就沒有人會做了。」王連珍感慨到。 (黃島區文明辦 孫雯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明網 的精彩文章:

陸良大莫古鎮民族文化牆扮靚美麗鄉村
不妨多備些「精神年貨」

TAG:中國文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