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清南嶽「民俗盛宴」,今晚最後一場,錯過等一年

樂清南嶽「民俗盛宴」,今晚最後一場,錯過等一年

農曆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一,南嶽鎮開展民俗演出活動。這兩天,鎮上的大街小巷點起紅燈籠,樹上掛滿彩燈,鼓樂齊鳴,喜氣洋洋。傍晚時分,前來觀看錶演的人們冒雨從四面八方湧來,擠滿各主街道。大家翹首以盼,等待高蹺、抬閣、老鼠嫁囡等表演隊伍的到來。

齊心協力籌備演出

這場盛大的民俗演出以高蹺、抬閣、笑戲為主要表演節目,幾周前就開始籌備。上百名演出人員、近百名後勤人員、數百件服裝道具……共同構成了這場精彩絕倫的民俗盛宴。

杏灣文化禮堂高蹺抬閣協會會長吳草娒是這次表演的總策劃,86歲的他紅光滿面,身體健康,做任何事都要自己動手。在演出前幾天,老人就忙活開了。他以前曾是表演人員,現在則作為劇組的後勤人員,為大家準備衣服、道具,並為演員們化上精緻的妝容,工作難度不亞於上台表演。

「我們南嶽杏灣以高蹺抬閣聞名,高蹺抬閣有近300年的歷史。雖然歷史悠久但我們也趕時髦,比如今年的演出道具和往年相比就有些不同。像這個芭蕉扇,是我們定做的,上面有許多小燈泡,方便大家在晚上觀看演出時有更好的視覺體驗。」吳草娒拿著一把做工精緻的芭蕉扇笑著說。杏灣三村村委會主任、擔任表演總指揮的吳成錫說,參加這次表演,高蹺抬閣協會的會員付出了很多。為了完成這場演出,不少協會會員推遲了外出工作的時間。

「我從20多歲開始演節目,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演出的場次都已經數不清了。因為熱愛,所以堅持了這麼多年也不覺得有什麼。我們都是義務演出,道具都是自己跟鄉親們借的,東家湊一點西家湊一點,把這場演出撐起來。」參加「老鼠嫁囡」表演的吳成祥說。

為了這次演出順利開展,各村村幹部提前幾日就對演出的各項工作進行周密部署。後勤、燈光、安保等工作都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親手抓,村婦聯、老協成員也齊上陣。杏灣四村村委會主任吳正叨擔任本次演出副指揮,始終在一線指揮編排,保證各個團隊演出的順利進行。在杏灣大禮堂外的道路兩旁,每隔50米都至少有一名執勤人員冒雨維持秩序,為表演保駕護航。村民們都自發把家門口的道路打掃乾淨,招呼親朋好友來南嶽共享這場「民俗大餐」。

精彩演出吸睛無數

2月24日18時30分,演出正式開始。抬閣演出時,鑼鼓隊開始演奏,高蹺演員和笑戲演員伴著聲聲鑼鼓出場,場面蔚為壯觀。大街小巷被鑼鼓聲填滿,觀看演出的人把道路兩旁佔得滿滿當當,並簇擁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抬閣前行。

民間藝人們打扮成戲劇形象,踩著高約2米的鐵棒高蹺,在人群中緩緩前行,為市民們獻上精彩的臨空表演,收穫了沿途觀看的市民們的熱烈掌聲。這些高蹺表演人員都是從小開始練習,有著紮實的童子功,幾十斤重的鐵棒高蹺他們都能輕鬆駕馭。

「我是特意從虹橋趕過來看演出的,平時很少有機會看到這樣一場盛大的演出,7架抬閣做工十分精緻,高蹺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更是令人震撼,真是不能不感嘆咱們民俗的魅力。」話畢,市民趙伯象趕忙和朋友們在高蹺隊伍前合起了影。抬閣戲目《火焰洞》中的「小哪吒」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架形似大魚的抬閣設計巧妙,讓表演者彷彿置身空中。「小哪吒」的扮演者是8歲的丁夢怡,她腳踩風火輪,手執乾坤圈,身處高空仍鎮定自若。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嶽人,孩子能將這項傳統民俗繼承下去,我很自豪!」觀看演出時,丁夢怡的媽媽吳樂丹激動地說。

據介紹,「抬閣」是指人們抬著一個用竹木或鐵質材料扎製成的類似「閣」的架子進行表演。抬閣表演者打扮成戲曲人物,靠隱蔽的鐵條、木頭等支撐,以固定手足動作。扮演者大多是10多歲的孩子,小的也有七八歲的。這些孩子大膽老練,被固定在四五米高的抬閣上毫不怯場。

「說來也怪,咱們南嶽的孩子學起抬閣、高蹺來就是比其他孩子快很多。孩子有興趣,學校老師和家長也都很支持孩子們來參加這個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了解南嶽的傳統文化。」杏灣文化禮堂總幹事施良利自豪地說。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文化愛樂清 的精彩文章:

給樂清這個男老師點贊!將講台搬到「世界屋脊」,留下好多感人故事

TAG:愛文化愛樂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