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耳朵後面長個小疙瘩 不痛不癢 一查……

耳朵後面長個小疙瘩 不痛不癢 一查……

身體有些小疙瘩,很多人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六旬的王大伯也這樣想,但未曾想到這小疙瘩「潛伏」著大毛病,讓他吃了大虧。

耳後小疙瘩成了包塊 竟是一場大病的徵兆

半年前,王大伯洗臉時,在耳朵後面摸到了一個小疙瘩,當時按著不痛也不癢,就沒在意。過年時,孩子去看王大伯,看到了他耳後的小疙瘩,已經長成了一個包塊,趕緊帶他去醫院檢查。

在浙醫二院腫瘤內科,檢查結果讓王大伯一家大驚失色,耳後的小疙瘩竟然是惡性程度極高的小細胞肺癌轉移擴散過去的淋巴結,而且胸腹部CT檢查結果提示,王大伯的腫瘤已經出現了胸腹部多個器官的轉移。

「就是一個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怎麼會是這麼大的一個病呢?」王大伯做夢也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王大伯剛退休不久,本希望能在退休後更多地享受休閑愉快的生活,但從小細胞肺癌轉移的情況來看,疾病已經失去了治癒的機會,只能通過化療來有限地延長生命。

頸部、鎖骨上和腋下區域 無痛感腫塊更要警惕

在浙醫二院腫瘤內陳佳琦的從醫經歷中,像王大伯這樣病人,不止一例,許多患者正是由於一時疏忽,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不痛不癢的皮膚下腫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一些特殊體表部位出現的皮膚下腫塊,很有可能是腫大的淋巴結。」陳佳琦在日常的診療中,最多遇到的皮下腫塊還是腫大的淋巴結。

人體有多個體表的淋巴結區域,主要集中在頸部、鎖骨上、腋下及大腿內側等位置,如果這些淺表區域的淋巴結出現了腫大,就會出現疙瘩、包塊的癥狀。很多原因都會引起淋巴結腫大,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炎症感染和腫瘤。由於炎症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都會表現為疼痛、紅腫等癥狀,所以往往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反而是腫瘤引起的淋巴結腫大更多不痛不癢,容易被人忽略。

「特別是頸部、鎖骨上和腋下區域的腫塊,更需要重視。」陳佳琦說許多腫瘤的初發癥狀,都是體表的腫大淋巴結,比如目前國內高發的鼻咽癌、胃癌、食管癌、肺癌等,最容易轉移到頸部、鎖骨上區域的淋巴結,引起局部的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表現就是脖子上或者鎖骨旁邊長了不痛不癢的包。而女性高發的乳腺癌,往往合併腋窩淋巴結的腫大,在腋窩下出現包塊。

注意指尖自檢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平時注意自檢,可以篩查出許多初步的體表淋巴結腫大,儘早明確原因,儘早治療。」除了定期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體檢,陳佳琦也建議大家在家中自己做檢查,防患於未然。頸部、鎖骨上和腋下的淋巴結分布並不難找,通過簡單的圖譜,就很容易搞清楚它們的位置,平時注意自己用手感觸下,如果發現有問題,就需要及時就醫,讓醫生來明確它們的性質。

陳佳琦也指出,在自檢時要注意用雙手指尖部位的皮膚去感觸,因為指尖部位的感覺最靈敏,更容易發現問題。並且不是所有無痛性腫大淋巴結都有問題,如果摸上去軟軟的,跟表面皮膚的邊界很明顯,按上去很容易從指尖滑過,這樣的淋巴結基本都沒有太大問題。而摸上去特別硬,有點像摸到石頭的感覺,想推也推不動的,這樣的包塊就需要特別重視,建議儘快就醫診治。

「除了這些淋巴結引流區域,其他部位的無痛性腫塊也需要注意。」陳佳琦談到,浙醫二院腫瘤內科就收治過多個黑色素瘤、喉癌、肺癌甚至大腸癌等出現皮膚腫物的病例。

「腫瘤的防治重點還是在預防,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大家不再談癌色變,通過手術、化療、放療及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更多的惡性腫瘤也成了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預防更加重要,陳佳琦建議大家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規律飲食睡眠,注意排遣壓力,儘可能地增加戶外運動,如這個王大伯,患上小細胞肺癌的重要原因就是長期大量的吸煙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網 的精彩文章:

紫之隧道:夢想在這頭,家在那頭
論中國人的身份自信 陳華勝《貴胄》新書分享會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