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二天 尼泊爾宗教

第二天 尼泊爾宗教

印度教及其他宗教

印度教是尼泊爾的國教。據統計,尼泊爾居民中印度教徒佔90%,佛教徒佔7—8%,其他教徒佔1—2%。事實上,佛教徒視印度教三位一體的神婆羅賀摩、濕婆和毗濕奴為原始的佛祖的化身。同樣地,印度教徒也視釋迎牟尼為毗濕奴的化身。在尼泊爾,通過奉獻貢品、宗教儀式遵循神的法規和受神的安慰是每日生活的重要部分。尼泊爾是世界上唯一的印度教君主立憲國。印度教在尼泊爾的流傳比佛教晚,但是後來逐漸成為尼泊爾的國教。與此同時,佛教依然盛行,兩種宗教和睦相處。基督徒被視為外來宗教,是來自西方的一種入侵,通常只被低下階層「賤民層」接受。自從29位基督徒於1952年建立第一所教會,教會在過去幾十年穩定增長。至2010年,估計尼泊爾有85萬基督徒。

種性制度

種姓制度和種姓意識在尼泊爾的印度教徒中不像在印度的印度教徒中那樣嚴格和強烈。在尼泊爾,印度教主要在上層種姓婆羅門和切特里、某些尼瓦爾族人以及特萊平原居民中流行。濕婆神,印度教三大主神之毀滅和重建之神,是尼泊爾最重要的神。尼泊爾信仰基督教的人很少,主要是一些外交使團人員及其家屬、援尼技術人員、暫住居民和印度來的移民。

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主教育;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

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所謂「不可接受的賤民」,他們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

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儘管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種姓歧視在印度不少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相當嚴重。

代禱事項

為尼泊爾信徒有勇氣堅守信仰禱告,並祈求上帝幫助下一代信徒能接受裝備及造就,有效地牧養教會。

為擁有影響力的高層階層<祭司層>印度教徒祈禱,他們在現代尼泊爾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祈求上帝使他們遠離驕傲及恐懼,願意接納及相信耶穌基督為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宣 的精彩文章:

第04天 傣族文化之禮儀、節慶與婚俗

TAG:福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