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制內年輕人如何成才?這位廳官講話太精闢,值得細讀!

體制內年輕人如何成才?這位廳官講話太精闢,值得細讀!

作者:潘海瀛

來源:黃驊在線

學歷史,就是要增加歷史厚重感,從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品國學,就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感悟前人修身、為官、幹事的思想和智慧。凈心靈,就是要通過學習,塑高尚人格,養浩然正氣。提境界,就是要做實幹家,具有追求發展的境界。下面,我結合對歷史與國學的感悟,對大家提十點希望。

一、要追求理想

任何干大事者,都要有追求、有理想,只有這樣才有不竭動力。

一要勾畫施政藍圖。

兩千多年前,孔子的藍圖,是「大同社會」,實現「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孫中山的藍圖,是「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

毛主席的藍圖,是全國人民達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鄧小平的藍圖,是「三步走」戰略,達到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藍圖,是「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他希望「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有多麼大的理想,才能勾畫出多麼大的藍圖,才能幹多麼大的事。作為年輕幹部,一定要善於去描繪自己的「崗位藍圖」。

二要立志建功立業。

毛主席16歲離家求學,寫出了「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周恩來總理19歲東渡日本,探索救國之路,作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顧炎武有句話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年輕幹部,必須要有這種為國家建大功、立大業的志向和追求。

三要有高尚價值取向。

孟子提出要「捨生取義」;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心繫國家,壯志未酬,抱石懷沙,投身汨羅;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面對封賞,堅辭不就;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勵志報國,勇戰沙場;

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抗金愛國,矢志不渝;「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南宋末期丞相陸秀夫背負幼帝和10萬軍民跳海殉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血灑刑場;

女中豪傑秋瑾,「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為了革命生死置之度外;于右任贈蔣經國對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焦裕祿身患肝癌,忍著劇痛,堅持工作等等。

他們是一種什麼價值取向?是一種矢志不渝追求國家興盛的高尚價值取向。他們想的只是房子、車子、票子、孩子嗎?他們已經超越這些,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庸俗,是對人生的玷污。

二、要境界脫俗

一要有骨氣。

孟子《滕文公下》講,「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商周時期兩位重臣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禮記》有「不食嗟來之食」;孔子「不飲盜泉之水」;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們面對威逼、利誘、貧困,不低頭、不彎腰。當今社會,年輕幹部必須要有這種骨氣,才能幹成大事。

二要有氣節。

什麼是氣節?就是堅持正義、正氣,並為之矢志不渝的靈魂和脊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海瑞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不願屈服;還有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等等,這是何等高尚氣節?

他們都是青年幹部學習的榜樣。現在,有的人辦私事找這個求那個,今天弄個假檔案、明天弄個假學歷,氣節在哪,臉面在哪?正氣在哪?甚至有的人找起官來,辦起私事來,自己覺得挺坦然,實際別人覺得挺噁心。這就是沒有境界、沒有氣節。

三要有品位。

有的人氣質高雅、風度翩翩,是因為有內涵、有學識、有修養。蘇軾有句詞叫「腹有詩書氣自華」。《周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禮記·大學》講,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周瑜儒雅多謀有品位,令程普讚歎道:「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作為年輕幹部,要思想高尚,目標宏遠,心胸寬闊,正氣正派。如果低頭一看就是「腳尖」,一想就是利益,一說就是自己,一做就是金錢,肯定是沒有品位、沒有前途。年輕幹部首先就要修好自己、修正自己,要有讓人願意交往的高雅品位。

三、要把握大勢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年輕幹部要經常進行戰略思考,研究形勢,把握大勢。重點就是搞好「三個研究」,做出「一個判斷」。

一是搞好「三個研究」。

要研究世界,知道世界格局、軍事力量、經濟走向、金融形勢等。要研究中國,明白經濟體制、改革舉措、結構調整、金融政策、環保治污、反腐治貪、正風肅紀等。要知道園區項目、城市建設、美麗鎮村、陽光政治、千項基礎性工作等。

二是做出「一個判斷」。

就是要把握大勢,順應大勢。孫中山講,「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如果逆歷史潮流而動、逆社會發展規律、逆做人做官道德倫理,就會一事無成,甚至身敗名裂。即使得眼前,也不會得長遠。年輕幹部,要定位自己,樹立目標,把握方向,為之奮鬥。

四、要堅守幹事

年輕幹部一定要堅守幹事哲學,心無旁騖,聚精會神,埋頭幹事,持之以恆。

一是用幹事推出自己。

每名幹部都應該像產品一樣有自己的品牌。產品推銷是靠質量,幹部對自己推銷靠得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恆、不浮不躁的埋頭苦幹。這個過程就像爬山,這個山是無形的,如果付出了80%的努力,就鬆懈了、不堅持了,也就失敗了。更不能只付出了20%的努力,就覺得了不得,組織上就應該怎麼樣了,那肯定是膚淺輕薄。

白居易講,「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如果有能力,就要經得住燒、經得住煉。實幹興邦,實幹也興你自己。

二是靠幹事展示才華。

什麼是才華?一方面是乾的活比別人突出,這是客觀存在;另一方面是自己具備的才幹、學識、品德比別人優秀,這是主觀存在。別人能幹的你也能幹,而且幹得更好;別人幹不了的你也能幹,少了你不行,別人無法取代,那說明你更有才華。

劉備「三顧茅廬」,是因為諸葛亮有幫助劉備抗庭曹魏、孫吳的才幹;蕭何「月下追韓信」,是因為韓信有率百萬之眾打敗項羽的才幹。關鍵你得是人才。

三是以幹事評判幹部。

《荀子》講:「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做國寶,不要做國妖,要重實幹,不要尚空談。

是金子要發光,是錐子要冒尖。要判斷哪個難關是自己攻克的,哪個急難險重是自己承擔的。

作為年輕幹部,一定要多在基層鍛煉,增加基層歷練,經過一番實幹、苦幹,鍛鍊出真本領,積累出真經驗。不讒言領導,不巧言令色,不為官而官,只要踏實幹活,肯定會得到提拔。

汪國真《詩情畫意》中講:「如果本身發光,何懼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鮮花盛開,蝴蝶自來,一切自來。

五、要堅強毅力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成就一番事業,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挫折,經歷精神壓力,關鍵就是看有沒有有「堅剛不可奪其志」的精神,有沒有鄭板橋說的「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執著。

一是困難不足懼。

工作就是矛盾,領導就是解難。

孟子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周文王在獄中演《周易》;孔子備受責難著《春秋》;屈原被流放寫《離騷》;左丘明失明著《國語》;孫臏被砍雙足著《孫臏兵法》;

司馬遷受宮刑成《史記》;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成為霸主;蒲松齡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終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自勉;唐僧取經歷經「八十一難」;毛主席經歷過秋收起義、五次反圍剿,爬雪山、過草地,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鄧小平「三落三起」,推動改革開放,為國家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基礎。

孟子的《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講,「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作為年輕幹部,一定要堅定「困難面前有我,我面前沒困難」的思想,敢於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二是人言不足畏。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講,憂讒畏譏,去國還鄉,肯定滿目悵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憂民,處江湖憂君,進不憂,退不憂,肯定是快樂!

曾國藩贈其弟曾國荃一首詩:「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意思是說,儘管左面掛滿了朝廷的褒獎狀,但不要因此自滿自傲;右邊放了毀謗、詆咒我們的文件,也不要生氣,人世間本來就像天秤一樣,這頭高了那頭低。

只要效法「屠羊說」(出自《莊子》,講的是楚國一個賣羊肉的,在楚昭王失敗後他跟隨流亡外地,但在楚昭王大勝返國後,他卻拒絕賞賜)的精神與做法,樂觀豁達,淡然處之,榮譽也罷,誹謗也罷,不過是藍天上的一片浮雲,一會兒就會被吹散,成為往事。

干任何工作,如果意志上不堅定,聽到風吹草動,就瞻前顧後、患得患失,前怕狼、後怕虎,必然導致工作停擺不前。佛家講,雜念生就會百象生,當頭腦中有了一百個主意,就會把幹事主義淹沒,最終一事無成。

當心中只有幹事主義,就會心靜如水,純凈心靈,不管是潮起潮落,陰晴圓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輕鬆自如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三是完美不現實。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君臣對》,講的是唐太宗和許敬宗。

唐太宗問許敬宗:「朕觀群臣之中,惟卿最賢,有言非者,何也?」

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恨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皆有嘆,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眾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戳,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別,鄉鄰聽之疏,親戚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帝曰:「卿言甚善,朕當識之。」

無所不能的上天都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何況做人為官。

胡適有句話叫,「對事要於無疑處有疑,對人要於有疑處無疑。」心理要健康,不要多疑。因為有疑,項羽逐范增,曹操殺楊修,崇禎殺袁崇煥。人之處事,固不可以不思,而亦不可以過思。不想是「傻子」,但是想多了就是「瘋子」。

朱熹曾言:「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不徒多思之為尚」,君子要有問題意識,要有準確把握切入點的智慧,更要有果斷行動的執行力。

追求完美只會讓人走進形式主義的怪圈,有智慧的行動家不會如此。追求完美主義就是空想主義,必然會導致形式主義,最後就是精神虛無、一事無成。幹事不要追求所謂的完美,要長遠謀劃、全面思考、干好當下,貴在邁出「第一步」。

四是美言不亂腦。

《鄒忌諷齊王納諫》講,「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誇你的人不是親近你、害怕你,就是有求於你。

作為年輕幹部,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要把美言當成口碑,不要把讒言當成親近,不要把挑撥當成戰友,否則會陷入美言的陷阱,自我陶醉、自高自大、自以為是,最終是害了自己。

六、要勤奮敬業

《警世賢文》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座的各位,都是經過「十年寒窗苦」考上大學,高考前的勤奮,是大家「金榜題名」的關鍵。如果我們把提拔也作為一種「金榜題名」,那麼「金榜題名」前的勤奮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天道酬官。

《古今賢文》講,「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韓愈《進學解》講,「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長歌行》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祖逖「聞雞起舞勁倍道」「莫讓年華付水流」,等等。這些詩句都告誡我們,幹事業一定要勤奮。

雍正是中國歷史上勤奮的君王之一,每天睡眠不超過4小時,白天親政議政,夜晚批覽奏章,他批閱奏摺達2萬2千餘件,近1000萬字,是全部《資治通鑒》字數的三倍還多。周恩來總理每天只睡3、4個小時,他在《一生之計在於勤論》一篇文章中寫道,「人之一生求學,惟青年為最大之時期。基礎立於此日,發達俟乎將來。」屈原《離騷》中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年輕幹部,天道酬勤、天道酬政、天道也酬官。

二是量變才能質變。

《勸學》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司馬遷編《史記》用了18年,司馬光著《資治通鑒》用了19年,李時珍作《本草綱目》用了27年,曹雪芹寫《紅樓夢》用了10年。

曾國藩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恆」兩字激勵自己,給自己定了「十二條規矩」,每天堅持。當官也需要積累,要積學成官、積事成官、積能成官、積德成官,經歷大浪淘沙,方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衝天」。

知識是學出來的,事業是干出來的,官位是積累出來的。

三是舉重若輕。

舉重若輕就是幹事瀟洒。什麼是瀟洒?就是謀篇布局錯落有致,領導藝術運用自如,協調關係左右逢源,面對困難勝似閑庭信步。蘇軾在《赤壁懷古》中講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一種瀟洒。

瀟洒來自自信、來自積累、來自境界,如果沒有豐富知識、政治定力、胸有成竹,瀟洒的起來嗎?現在有的人對「瀟洒」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吃、喝、玩、不干事是「瀟洒」,實際上是說這個人糊塗愚鈍。如果一葉障目,自私狹隘,把小問題看大,把自己得失看得太重,不可能輕鬆瀟洒。

七、要開拓進取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一要有創新精神。

胡適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說要敢於打破舊有觀念,掙破舊有思想,嚴謹求實,解決問題。我們陽光政治內容就是一種與時俱進,就是一種創新精神。展望的是未來,總結的是過去,干好的是今天。

年輕幹部是幹部隊伍中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接受的是新知識,面臨的是新問題,拿出的是新辦法,創造的是新業績。一定要有一種王安石提出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魄力,敢闖、敢拼、敢創新。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最有前途的人。

二要創新自我。

《周易》中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創新自我要出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管理方法,讓別人眼前一亮、讓工作大有成效。關鍵就是要有自己獨立思想。

兩千多年前,和孔子同時代的兩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老師柏拉圖,在一些觀點和內容上產生嚴重分歧,有人說他背叛了老師,他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陳寅恪在給王國維作紀念碑銘時寫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年輕幹部,一定要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創出自己的品牌、模式、經驗。

三要敢於亮劍。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和趙剛關於亮劍精神有一段精彩的對白,趙剛說:「一支部隊是有氣質和性格的,而這種氣質性格和軍事主管有關,他的性格強悍,這支部隊就強悍,就嗷嗷叫,部隊就有了靈魂。」李雲龍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只要我在,獨立團就嗷嗷叫,遇到敵人就敢拚命,要是哪一天我犧牲了,獨立團的戰士也照樣嗷嗷叫。和一個劍客對陣,就算明天是個死,也要亮劍,倒在對手的劍下不丟臉,要是不敢亮劍,那才叫丟臉。 」趙剛說:「亮劍,亮出的是氣勢,是膽略,是男子漢的精神。」通過他們的對白可以看出,一個團隊的領導是什麼性格,那麼他的團隊就是什麼性格,所以李雲龍的獨立團是一支強悍的部隊,一支嗷嗷叫的部隊,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部隊!

在革命戰爭年代,「亮劍」是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在和平年代,這種精神非但不能消退,反而更應該升華,發揚光大。

年輕幹部,一定要有「盤古開天地」的氣概,要有「女媧補天」的使命,要有「夸父逐日」的毅力,要有「羿射九日」的勇氣,要有「精衛填海」的恆心,要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一鼓作氣,不可再而衰、三而竭。要堅持原則,凡事敢於同不正之風鬥爭,不能怕擔責任、怕得罪人、怕別人不高興。

八、要善於學習

要想獲得做官、做人、做事的不竭動力,就要善於學習。

關鍵要掌握理論知識、政策知識、法律知識、業務知識,培養哲學素養、歷史素養、文學素養。具備這「四種知識」「三種素養」,才能武裝起來、強大起來,才會「笨鳥先飛早入林」,才會厚積而薄發,形成「一桶水和一滴水」關係,否則「書到用時方恨少」、「船到江心補漏遲」。

一要勤學苦讀。

自古到今,大凡有作為的人無不勤學、苦讀。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孔子「韋編三絕」、惠施「學富五車」、匡衡「鑿壁偷光」、王羲之「讀書吃墨」,等等,都是勤學的歷史典故。

《論語》講「朝聞道,夕死可矣」。年輕幹部一定要有一種楊時「程門立雪」的強烈求知慾,有一種葉劍英「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的精神。著名學者王國維說治學有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里尋他千萬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領導幹部學習也要有這三種境界:首先,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學習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萬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二要善於思考。

《周易》中講,「靜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論語》中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的人讀書學習往往容易犯教條,成為書獃子。孟子在《盡心章句下》講,「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習關鍵是要學會思考,要像唐朝賈島那樣反覆「推」、「敲」,反覆琢磨,把書本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思想。

通過學國學,要知道儒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它的核心思想是「以仁治國、以德治國」。要知道道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核心思想是以「道」治國,主張「清靜無為」,「無為而治」,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讓你不要違反自然規律任意地為。

要知道法家思想,它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李斯,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國,提倡用完善的法律制度來治國理政。《尉繚子》中講,「明制度於前,重威刑於後。刑重則內畏,內畏則外堅。」也是在講要善於用法,善於政策先行。要知道佛家思想,它有個觀點「心中有菩薩,滿眼是菩薩;心中有魔鬼,滿眼是魔鬼。」

我們一定要從這些思想中汲取智慧,在幹事上做儒家,升遷上做道家,管理上做法家,待人處事上做佛家。

三要學以致用。

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曾國藩提出要「切己體察」。胡適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中指出,「我們不去實地研究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單會高談某某主義,好比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症侯,如何能有用呢?」現在,有一種不正確的判斷,就是以講話水平衡量領導者的水平,導致了人們在「知」上口若懸河、坐而論道,在「行」上躲避困難、不守原則,最終是一事無成。

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否則那就會走向「常乃超」,永遠成不了「李雲龍」。千萬不能犯「子魚論戰」中宋襄公的錯誤,不能做「紙上談兵」的趙括,更不做「失街亭」的馬謖。

毛主席本是一介書生,為什麼善於打仗?

1965年12月21日,他在一次會議上講道:「國民黨的軍官,陸軍大學畢業的都不能打仗,黃埔軍校只學幾個月,出來就能打仗。我本來也沒有讀過軍事書,只讀過《左傳》、《資治通鑒》,還有《三國演義》。」他就是把歷史的方法運用到了戰爭中。還有毛澤東思想怎麼來的?他堅決反對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因為王明是生搬馬列主義,硬套蘇聯革命經驗,毛主席則是主張一定把馬克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在中國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毛澤東思想。

九、要廉潔自律

領導幹部一定要心中有敬畏,知道什麼是高壓線。曾國藩講,「心有敬畏之心,方能行為所止。」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無法無天,最終會吞下自釀的苦果。

一是堅決反對腐敗。

中央反腐倡廉,讓貪官們膽戰心驚,對陳舊的「千里來做官,就為有權貪」的為官思想給予了沉重的打擊。岳飛有句名言「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我希望,年輕幹部要既當「文官」,還當「武官」,既不愛財,還要為了事業敢於拼搏、敢於犧牲,有一種周敦頤《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有一種吳隱「飲貪泉而不貪」的清廉。

二是吸取歷史教訓。

《管子》講,「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姚崇講,「慎則禍之不及,貪則災之所起。」李商隱講,「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包拯講,「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王廷相講,「貪慾者,眾惡之本。」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執政黨、一個管理者,對幹部管理就是三件事:一是正面教育,二是幹事發展,第三就是反腐倡廉。朱元璋時期,重典治國,遏制腐敗,反腐殺婿,人皮當鼓,以警世人。雍正時期,誅殺貪官,保持高壓,讓官員們聽到「錢」字就發抖。乾隆年間,和珅貪得無厭、富可敵國,最終白綾賜死。建國初期,劉青山、張子善雖是革命功臣,卻因貪污腐敗送上斷頭台。

反腐倡廉對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治理意義非常重大。「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要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有權不可任性,不要心存僥倖,「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因為一時之錯,毀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三是一人身系全家。

一名領導幹部成長不容易,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進了這個圈,可謂是大浪淘沙。尤其是走到領導崗位上,一路錘鍊你的學識、能力、品格等,非常不容易。如果疏於修身養性,不能正確使用權力,給個人帶來的是身敗名裂,給老婆孩子帶來的是災難,給父母家庭帶來的是羞辱。你伸手那一刻,自認為是為了家庭父母孩子,實際上卻是在害他們。

林則徐講,「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伸手必被捉,捉的不僅是你一個人,還會捉毀了孩子,捉散了家庭。

四是權威來自清正。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明朝無極縣令郭允禮的《官箴》講道:「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官威來自:一是明白,二是清正。明白就是對自己管的事、自己乾的事,如數家珍,倒背如流,精通清楚。清正就是兩袖清風,一身正氣,行得正、走得正、幹得正。

為什麼海瑞會讓皇帝怕三分,周圍大臣都怕他?就是怕他的清正、清廉,無私才無畏,無畏才生威。民國教育家陶覺講,「存心光明正大,言論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謂君子。」年輕幹部要做光明正大的君子,有一種「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正氣,有一種「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定力。

十、要領導有術

領導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一要張弛有道。

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一種「馳」;到了秦朝就是一切講統一集權的「張」,後來文景之治「無為思想」又是一種「馳」,漢武帝時期又有漢武盛世的「張」,在治國理政規律上形成了「一張一弛」的不斷變化。如果是一味的「馳」,必然是國破家亡,沒有了權威;如果一味的「張」,農民就可能起義。做官也一樣,要「十個指頭彈鋼琴」,張弛有道,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二要善抓重點。

蘇轍講,「主大計者,必執簡以御繁。」鄭玄講,「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篇而萬篇明。」馬克思唯物辯證法中講,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畫龍要點睛,擒賊先擒王,要分清主次,找准重點,但不能只看一點不及其餘,更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要通過抓重點帶全面,忙碌而不盲目,實幹而不蠻幹,巧幹而不亂干,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

三要善攬人才。

周公的「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髮」,劉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是善攬人才的典範。班固在《漢書》中講,「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就是人才、就是骨幹力量。古往今來,成大事者沒有不尊重人才、善攬人才、籠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要善於依靠人才,依靠骨幹力量,不可唱獨角戲。

四要看人之長。

古人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顧嗣協的哲理小詩《雜興》講,「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作為年輕幹部要善於看人之長、用人之長。如果你發現不了長處,眼裡光他的短處,你肯定會把他當作對立面,肯定會把他邊緣化,那你就少了一個幫你幹事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長處,你要善於發覺、挖掘,用其長、避其短,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對有爭議的人辯證看,對有失誤的人全面看,對有稜角的人從本質看,對資歷淺的人從發展看,這才是科學的用人之道。

五要包容寬厚。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老子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陶鑄也曾說過「心底無私天地寬」。從古至今,凡成就大業的君主,必然有一顆包容之心。

齊桓公與管仲曾是政敵、仇人,管仲甚至為幫助齊桓公的弟弟射殺齊桓公,但齊桓公上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治理國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魏徵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謀士,曾獻策除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見魏徵性格剛直,才識超越,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這裡還有個故事,唐太宗有一隻漂亮的鷂鳥,十分寵愛,賞玩不已。魏徵前來報告事項,太宗慌忙藏在懷裡,魏徵滔滔不絕,直至鳥死在太宗懷裡。太宗感到非常可惜,但他非常敬重魏徵,沒有打斷他的話。魏徵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魏徵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鏡子。」正是因為李世民的包容胸懷,才有了「貞觀之治」。

六要以民為本。

《尚書》中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牧民》中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鄭板橋的「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都在強調「民本思想」。「上兵伐心,下兵伐城」。管理學上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管人心。

任何時代、任何國家,其終極追求都是「為民」。以為民出發,讓「倉稟實」、「衣實足」,這才是正確的方向。荀悅《申鑒》中講,「足寒傷心,民寒傷國。」唐太宗中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歷史和現實事例都充分證明,那些一心當官,不關心群眾生產生活、侵害群眾利益的人是得不到擁護和支持的。「民有所盼,官有所為」。作為年輕幹部,要多結交幾個企業家朋友、村幹部朋友、村民朋友,少結交大款朋友、權貴朋友、吃喝朋友,只有這樣才能察民生、知民意、解民苦。

七要遵紀守法。

作為領導幹部,要遵紀守法,這是紅線,不可逾越。要遵守黨的政治紀律,這是真規矩,張廷玉有句話叫「萬言萬當,不如一默」,要「不言溫室樹」,不該說的不說,不該議的不議,不要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小圈子。

要堅持民主集中制,虛心聽別人意見、別人批評,「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要遵守規章制度,幹部紀律、人事紀律、財經紀律等。劉備有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大家來講,是規矩就要遵守,要從小處見品行,小處見為人,小處見未來。

八要做賢臣能吏。

歷史上,著名的賢臣有伊尹、周公、諸葛亮。伊尹,放太甲於梓宮,三年歸權還君;周公,攝政七年,鞏固王朝,歸政成王;諸葛亮,輔助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他們面臨的都是弱君,但是為了國家、民族,他們選擇不做權臣做賢臣。東漢的梁冀,毒殺質帝,另立桓帝,專擅朝政,結黨營私;漢末的董卓,專權亂政,自立為王;三國的曹操,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是廢帝篡位;清朝的鰲拜,操握權柄,結黨營私,飛揚跋扈,把持朝政;年羹堯,大臣跪迎,坦然享受,腐敗墮落,目無君王。

這些歷史權臣,不守本分,不守規矩,貪的是權力,失的是大義,忘的是國家和民族,最後帶來的輕則是自己的禍害,重則是國家的災難。年輕幹部一定要以國家為重、以大局為重,讓其成為一種脊樑里的精神、骨子裡的修養。

九要有政治鑒別力。

什麼是政治鑒別力?就是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清是非,不被假象所迷惑,透過現象看本質。

要警惕「十種人」:一是「點火救火者」,先放火、後滅火,從中謀取自己的利益;二是「敲鍋補紋者」,打著「補鍋」的名義,沒有裂紋敲出裂紋,小裂紋敲成大裂紋,然後再「修修補補」,最後「賣好討好」,實際他才是罪魁禍首;三是「落井下繩者」,先製造矛盾,然後再去解決矛盾,以此來撈取政治資本;四是「華而不實者」,嘴上說得天花亂墜,幹得卻是一塌糊塗;五是「虎頭蛇尾者」,幹事有始無終,開頭轟轟烈烈,最後悄無聲息;六是「雷大無雨者」,喊得熱鬧、說得激情,就是不見成果、不見業績;七是「明哲保身者」,遇到難事,畏首畏尾,不敢挺身而出,不能堅持原則;八是「陰暗心理者」,思想落後,行為陰暗,不陽光、不大氣,光說落後話,光看陰暗面,光找別人短處;九是「善耍伎倆者」,耍小聰明、小伎倆,自私自利,沒有一點政治智慧、政治格局;十是「編織圈子者」,搞盟兄把弟、同學聚會、老鄉聯誼、曾經同事、「跟我干過」,政治上搖旗吶喊、互相包裝、上下呼應、左右互捧、亂議政治、攪亂時局、謀取私利。年輕幹部,頭腦要清楚,政治要堅定,要學會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得出真理性、規律性結論。孔子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孟子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諸葛亮講,「親賢臣,遠小人。」要遠離那些是非之人,政通人和則百廢俱興。

十要讀無字書、彈無弦琴。

《菜根譚》中有句話叫:「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弦琴,不知彈無弦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佳趣?」清朝張潮詩中講,「山水亦書也,花月亦書也。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禪宗六祖慧能雖不識字,但其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參透禪機,以悟道獲得衣缽。

為官從政一定要會讀無字書、彈無弦琴,有一種「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做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講,「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楊度在《湖南少年歌》中講,「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史筆如鐵」,作為年輕幹部,要善於從歷史、國學的角度,感悟修身、為官、幹事的智慧,用實際行動去演繹精彩故事、書寫歷史,為發展貢獻青春、貢獻力量!

最後,我想用汪國真的兩句詩作為結束,一句是《山高路遠》中的詩句,「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第二句是《熱愛生命》中的詩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作者現任河北省滄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這6句話,理順單位里的所有關係!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