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孤立」?別鬧,美國才是現狀的最大得益者

「特朗普孤立」?別鬧,美國才是現狀的最大得益者

美國通過霸權地位獲得並還在攫取巨大結構性優勢,無論特朗普如何評價現存國際秩序,美國精英一定會繼續維護這種秩序。

宿亮/政見觀察員

特朗普上台執政一年多,新世界觀在美國出現。這種世界觀融合了孤立主義元素,打著「美國第一」的標籤,強調建立在成本—收益計算基礎上的雙邊主義,對美國在二戰後主導建立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提出質疑。在這種世界觀之下,美國不再「踢屁屁」,退出《巴黎協定》。所以,美國是要放棄這種一手建立的國際秩序以及在此之上的全球霸權嗎?

美國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基礎是經濟相互依賴,形式是強調有附加條件和機制建設的多邊主義,重要組成是美國領導下的戰略聯盟網路。這一秩序一方面劍指蘇聯,另一方面緩和與其他大國之間可能產生的地緣衝突,保證美國在「美國治下的和平」中繁榮並領先其他國家。

在學界,針對這種美國霸權持懷疑論調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麻省理工學者巴里·波森。他在《克制:美國大戰略的新基礎》中評價,美國全球擴張「沒有必要、適得其反、耗資巨大、浪費嚴重」,應該放棄所有與直接國家利益無關的嘗試。波森說,美國國內的「自由國際主義者」以一種錯誤的全球主義價值觀為主導,希望追求一種和美國自身形象類似的國際秩序,依靠軍事把自由市場價值推廣到全球。也就是說,美國全球干涉和遏制與國家安全無關,導致美國成為公憤,也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國內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觀點在特朗普政府中有很多具體體現,比如把世界看做各種行為體相互爭鬥的競技場,而沒有所謂「全球共同體」。

真的是這樣嗎?就是說二戰開始,美國人傻了70年?

關於霸權這件事,早就有專門的理論解釋。美國國際關係理論中有「霸權穩定論」的說法,也就是單一國家在系統內擁有主導權能夠保證系統穩定,因為霸權的存在可以提供代價昂貴的公共產品,而公共產品解決了困擾國際政治的集體行動問題。問題又來了,大國為什麼要花費代價實現這種霸權呢?

金德爾伯格給出的解釋叫做「良性霸權」。這種理論認為,霸權之所以良性,是因為霸權國把自身資源以公共產品的形式傳遞給別人,不僅追求單邊利益,還擁有推動集體利益的「神聖責任」。具體衡量美國的「良性霸權」,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商品和貿易領域的開放程度;一個是融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水平,特別是進口佔GDP的比例。這樣看,1945年至1970年,美國外交政策中多邊色彩最強烈,沒怎麼逼迫其他國家開放市場,還推動西歐和日本經濟復興。不過,在1970年之後的美國霸權似乎偏離了這種「良性霸權」,理論解釋力到此結束。

吉爾平給出的解釋叫做「強制霸權」。這種理論認為,霸權國沒什麼善意,出發點是私利。公共產品也不是霸權國拿出資源提供的,而是由其他國家自願或被迫承擔公共產品的成本。美國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極力推廣自由貿易,並不是因為領導人信仰多邊主義,而是因為對美國工業競爭優勢有自信,自由貿易有利於美國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到了1970年代,經濟形勢迫使尼克松放棄金本位、打破布雷頓森林體系,就背叛了「自由國際主義」信條。不過,這種理論解釋不了霸權的「合法性」,也就是憑啥霸得這麼「名正言順」。一個國際秩序之所以形成,主導國家之外的其他國家擁有一定「發言權」是很重要的,否則不會支持這種秩序。

英國學者道格·斯托克斯在最新一期《國際事務》雜誌中提出另一種解釋,叫做「結構優勢霸權」。這種理論下,霸權國不一定需要使用強制手段,可以通過合作從國際社會其他成員那裡獲得資源,收回提供公共產品產生的成本;同時為了延長霸權壽命,再把這些資源重新投資在公共產品上。其他國家要麼因為在霸權國主導國際秩序中獲得好處而承認其合法性,要麼認為改變秩序的成本要高於留在系統內要付出的成本。這樣,美國不僅是秩序的創立者,也是秩序中的特權得益者,利用這種秩序累積結構性優勢。

斯托克斯認為,美國在現行「自由國際秩序」下,依舊享有可觀的結構優勢,遠遠超過任何國家。

首先,美元是美國最重要的結構性優勢。美聯儲是全世界的中央銀行,能夠單邊設定對其他行為體的信貸成本,不需考慮外部限制因素就能推動國內宏觀經濟管理,哪怕陷入衰退也可以通過改變利率轉移危機。美元還是一種地緣政治武器,2003年至2008年,在「世界歷史最大規模的現金空運」中,美聯儲運了400億美元現金到伊拉克,對局勢產生直接影響。

其次,美國全球性的安全機制能夠確保美國能夠以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調整地區國際關係,甚至是其他國家的經濟偏好。比如日本,嘴上一直說要實現和美國在政治上的平等,為了換取美國的安全保證,不得不繼續支持美國主導的金融和財政體制。

最後,「自由國際秩序」讓美國有能力推動全球經濟朝著符合美國跨國公司利益的方向發展。美國有很多機構性工具,如外國直接投資(FDI)。全球的FDI都湧向美國,保證著美國經濟健康,也確保美國的衰落會導致其他國家更大的衰落;美國對外流動的FDI及技術則變成世界經濟「指揮棒」,決定了今後在哪裡生產、在哪裡收益,以及不能再哪裡生產、收益。

斯托克斯認定,正因為結構優勢如此巨大,無論特朗普在任的決策如何影響「自由國際秩序」,只要他下台,美國精英一定會繼續維護這種秩序。但……既然這樣,為什麼特朗普還能上台呢?

「自由國際秩序」與經濟相互依賴、多邊主義關係密切,與全球化相伴而生。全球化幾十年的發展,兩個方面收穫最多。其一,是發展中的工業化國家,中國、越南、泰國、印尼等亞洲國家用20年的時間實現了城鎮人口收入增長三倍,農村收入增長80%。其二,是全球最富有的1%群體。這個群體中美國人佔了一半,其他多集中在歐洲、日本和澳新。這個群體利益猛增,導致了美國等國家收入不平衡差距拉大。數據顯示,世界上最富的1%收入比1979年增長138%,而財產排在後90%的人群收入增幅只有15%。

這種背景下,出現了特朗普。他吸引了那些在全球化中沒有獲得安全感的「不穩定的無產者」,也就是媒體上常說的沒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工薪階層。

事實上,這都不能算是美國面臨的新問題。二戰後,美國精英就在考慮積極扮演全球角色的同時如何應對國內成本,這種成本在經濟增長時很好解決,但在經濟下行時很難解決。而且,這種國內收入不平衡也不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所面臨的唯一問題。在國際層面,冷戰時來自蘇聯的威脅是真實的,所有西方陣營國家對此理解是一致的,要求美國霸權解決問題並提供「俱樂部產品」;但冷戰結束了,美國和盟友在安全利益上並不完全一致,美國想要聯合其他國家服務自身優先利益並不容易,更不用說美國還要應付其他國家崛起帶來新的國際行動成本。

因此,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的確面臨問題,但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事實上特朗普的不少政策也並沒有像他嘴上說的那樣讓美國普通人受益,他的減稅計劃中有近半數金額是為最富有的1%減免的。特朗普可能還會在位幾年,但他無法改變的現實是美國實際上通過現行國際秩序獲得了巨大的結構優勢,美國精英是現有秩序的「衛道士」,會極力避免其他國家主動支付代價來改變現有秩序。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參考文獻

Doug Stokes, Trump, American hegemony and the future of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Affairs 94: 1 (2018) 133–150. Doi: 10.1093/ia/iix238

微信編輯:侯麗

圖片編輯:魏子傑

電子書下載

《勞工的全球化》

鏈接一:http://t.cn/RWNTJpr 提取碼:rnyp

鏈接二:https://goo.gl/rmDxgs

《粉絲公眾》

鏈接一:http://t.cn/RqsTD7J

鏈接二:https://goo.gl/iNWKBx

建議將鏈接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見CNPolitics 的精彩文章:

非洲,沒你想像的那樣「黑」

TAG:政見CNPoli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