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絕對想不到!漢代三棱箭鏃的小缺口竟有如此兇殘的作用?

你絕對想不到!漢代三棱箭鏃的小缺口竟有如此兇殘的作用?

從現有材料來看,秦代軍隊多用弩而少用弓,兵馬俑坑中存在大量秦弩的遺迹,但沒有弓的實物或遺迹出土。 1978年,湖北雲夢秦漢墓葬群中的秦代墓M45出土過一件竹弓,弓臂為兩塊長竹片相接製成,介面處以兩塊短竹片壓住,表面髹黑漆,弭為骨制。該弓弓臂拉直後長度為1.16米,弓弦長度1.09米。

這件弓是目前筆者所見唯一製造日期明確為秦代的弓,伴隨弓出土的還有一些外包銅皮、內為鐵芯的鏃,平頭無鋒,可能是演練用鏃或弋射用鏃。

儀征博物館西漢彩漆繪弩

漢代軍隊繼承了秦軍的習慣,不少文獻里都有關於漢軍弩手作戰或訓練的記錄,各地的漢墓中也出土過不少青銅弩機。漢代的弩機與戰國時期的弩機結構相似,但外部裝有匣。匣可以提高弩的耐用性,避免木質的弩臂損壞。

弩機的各個零件使用銅銷穿插在一起,弩弓被拉開時,銅銷會承受較大的作用力。無匣弩機的銅銷直接穿在弩臂上的孔里,當弩弓產生的拉力較大的時候,銅銷和弩臂的結合部位有可能便會產生損壞。

而有匣弩機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匣弩機的銅銷先穿過銅匣,再插入弩臂上的孔,弩弓的力量再大,也不足以破壞青銅鑄成的外匣,而外匣的存在使得銅銷被固定住,無法產生晃動,因而弩臂也不會損壞。

漢代弩機的望山較長,上面還刻有用於瞄準的刻度。劉勝墓便出土過這種弩機,該弩機的郭長9.5cm,牙高出郭面1cm,望山為梯形,高出郭面4.5cm,牙以上的望山分為五個刻度,每個刻度又被分為兩個半度。

徐州博物館弩機

秦代弩手多用三棱青銅鏃,漢軍應該是繼承了這個習慣,存世的漢代銅鏃大部分都是有鋌三棱鏃,這些鏃很可能便是弩手的裝備。漢代三棱鏃的三條側刃略帶弧曲,其中一個面上有缺口,有人認為這個缺口是用來放置毒藥的的,這種形式的鏃又被稱為「羊頭」。漢代大量裝備鐵鏃,劉勝墓出土了70枚銅鏃,371枚鐵鏃;西漢晚期的長安武庫中出土了1000枚鐵鏃和100枚銅鏃;從數量對比來看,鐵鏃在當時已經是主流裝備。

不過也有相反的記錄,如居延漢簡中記載的鏃便全是銅鏃,結合其他兵器銅鐵換代的時間來看,鐵鏃完全取代銅鏃應該在東漢中期以後,在西漢晚期到東漢早期的時候,銅鏃雖然數量較少,但仍然是常見的裝備。

漢代早期的鐵鏃造型和銅鏃相似,為三棱有鋌或三翼有鋌狀,後來則出現了有鋌四棱鐵鏃,這種鐵鏃是最常見的漢代鐵鏃。

不少西漢的陶俑背後都有帶有類似木匣的用具,主流意見認為這便是弩兵的箭箙,也有人認為匣狀用具太小,應該是安裝裝飾物「負羽」的底座。相對於弩來說,漢代弓的出土實物和記錄都很少。馬王堆漢墓出土過竹弓和木弓,隨弓一起出土的還有箭和箭箙。

馬王堆弩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堪稱法軍噩夢的奧斯曼舍施兒彎刀竟可凌空斬斷敵人?
學習劍術與砍人兩不誤!歐洲近代達薩可刀簡介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