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能造航母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原因只有三個字

中國能造航母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原因只有三個字

日前,俄羅斯網友曝光了前蘇聯末期製造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現狀,這艘象徵著當時蘇聯最高科技的「飛天巨獸」在俄羅斯博物館中「重生」:為了紀念蘇聯探索宇宙的努力,俄羅斯方面日前復原了暴風雪號太空梭的舊貌,讓遊客能一睹當年蘇聯太空梭的風采,實際上真正的暴風雪號早已在2002年在一次廠方倒坍事故中被砸壞,另有一架原型機被德國博物館購買,俄羅斯發展太空梭的歷程就此結束。

太空梭是由美國在冷戰中期時首先提出的概念,當時美國宇航局(NASA)認為,研製一種能夠重複利用的低成本航天器有助於確保美國在太空探索上的領先位置,於是投入了巨資開始研發工作,1981年4月12日,首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升空,到2011年7月8日最後一架太空梭退出現役一共歷經了30年歷史,這期間曾伴隨著慘重事故,包括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都在空中爆炸,成員全部遇難。

作為一種能夠在太空中飛行的飛行器,太空梭毫無疑問有很多優點,但是為什麼中國航天近年來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器,卻沒有研製一款太空梭呢?航天專家表示,中國事實上也有太空梭的研製計劃,之所以沒有將其變為現實,原因非常簡單就三個字:太貴了。

太空梭作為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其對於材料、動力、電子系統的要求要比傳統火箭要高得多,按照美國航天局的估計,美國一共造出了5架太空梭,每架的造價為20億美元,每次發射費用高達5億美元,整個項目的花費約合現在的2000億美元,而且航天飛安全係數太低,5架飛機摔了2架,事故率40%,在新一代可回收火箭技術突破後,太空梭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事實上,對於中國這個能造出航母和殲-20五代機的國家來說,造出一架太空梭並不艱難,只是從成本考慮完全沒有必要,其維護費用和成本實在太高,有這樣的資源還不如投入到新一代運載火箭和可重複利用火箭上,甚至可以研製類似美國X-37B的空天飛機,這種尺寸更小但更使用更靈活的太空飛行器更符合未來探索太空的需求,根本沒必要將寶貴的資金投入到大而無用的太空梭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渦扇15來了!300項關鍵技術促力殲20隱身戰機超機動性推力追F22
殲20隱身戰機迎新年玩了把大的:外媒評論酸中帶辣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