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信部報告告誡網路媒體:掙脫流量的圈套,先談內容再談10w+

工信部報告告誡網路媒體:掙脫流量的圈套,先談內容再談10w+

2017年的內容產業,與其說是造風口,不如說是造流量。沒有幾個10w+,甚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內容的。

然而,就在2018年開年之時,工信部情報所網路輿情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路媒體公信力調查報告》直接給火熱的內容產業潑了盆冷水。


網路媒體無法否認的痛

這份由工信部情報所網路輿情研究中心剛發布的《報告》,對2017年中國互聯網媒體環境現狀、媒體公信力、媒體責任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用戶調查,直接得出2017年的內容產業的弊端叢生,比如典型的假新聞、低俗資訊內容泛濫;內容被流量裹挾;媒體公信力下降……

《報告》直接撕開了網路媒體不願承認的傷疤。

《報告》顯示,網民在獲取信息時依賴網路新聞的佔比為53.35%,但在信息有效性層面,至少有37.06%的網路用戶認同「經常在大量的信息中找不到自己最需要的內容」的感受,而持相反意見的有 25.22%。

這意味著從用戶感知的角度來看,網路信息儘管以時效性和便捷性備受用戶青睞,信息的嚴重過載和信息知識密度總體偏低的情況讓用戶產生信息過載的焦慮。

同時,虛假新聞及網路謠言超越「標題黨」和「三俗新聞」,位居網路媒體三大公害之首,這三大公害已經成為眾矢之的。而由於網路新聞信息的質量千差萬別,讓網路用戶在信息質量的評判上產生了困惑,有 47.13%的網路用戶經常產生面對信息經常無法辨別真假的問題。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答案顯而易見。

在易於傳播的網路環境中,某些機構甚至個人,為了獲取流量和10W+,使得新聞炒作、網路公關、惡意編造、 商業營銷及新聞惡搞頻發,其中既有編造者故意有意為之,又有新媒體篩選過程的失察,以及自媒體斷章取義的加工。

當然,從以上調查數據也不難看出,作為社會輿論的傳播者和整合者,如果網路媒體的報道內容,讓用戶分不出真假,逐漸就會喪失媒體的公信力,一旦網路媒體公信力下滑成為普遍現象,媒體的責任底線就遭遇了挑戰。


2005年菲利普·邁耶提出「報紙消亡論」,至今唱衰報紙的聲音一直不絕如縷,但不可否認的是,紙媒的存在長時間具備著堅定的新聞信仰、優質的獨家內容。

然而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後被網媒傳播佔據了傳播的主導地位,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內容的失控,尤其是當眾多新聞資訊平台爭奪用戶注意力,靠噱頭和唯恐天下不亂的標題黨來吸引流量之時,陷入了毫無秩序的野蠻生長。

於是,網信辦出手了,並且已經多次針對違規和三俗內容開槍。

就拿最近的事件來說,2017年12月29日,網信辦針對今日頭條、鳳凰新聞手機客戶端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等問題,分別約談兩家企業負責人,責令企業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

隨後,今日頭條依據有關部門的整改要求,App端部分頻道開始停止更新,並進行維護。網信辦的亮劍,是今日頭條史上第一次遭遇封禁,也是新聞類App第一次遭到網信辦全面封禁。

與此同時,人民網發表評論文章《「演算法推薦」不能成為傳播低俗信息的助推器》,直指今日頭條太依賴推薦演算法,而失去了平台該有的社會責任,每天把大量低俗信息灌進用戶的手機屏幕。

網信辦和人民網的連續出招,給部分網路媒體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提出一個挑戰:網路媒體及內容平台是否能夠對低俗內容進行有效的監管?

很顯然,單憑機器演算法是無法實現的,必須要有具備新聞質素的編輯人員干預。《報告》中還顯示,眾多新聞現象中,虛假新聞、標題黨、植入廣告、新聞炒作和三俗信息是最受網民反感的五大類新聞形態。其中,虛假新聞佔比68.42%,位居第一位,標題黨位居第二位佔比47.17%。

也就是說,如果任由「低俗」的內容持續傳播,雖然短期內可以獲利,但長期看是損害用戶體驗和商業價值。更進一步的說,如果這一類三俗內容平台得不到治理,會形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市場,得到的結果是嘩眾取寵佔據主流,好的媒體和內容卻無人問津,對整個媒體行業都是一個大災難。


2017年,內容這個風口吹得太高,但如其他風口行業,內容產業經過一年的瘋狂,毫無意外到了洗牌和變革的關鍵時刻。

對於當下的媒體環境,工信部情報所網路輿情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顏清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部分網路媒體要麼格外重視陣地和導向意識但缺乏用戶基數,要麼格外重視市場和群眾性但在嚴肅議題的傳播上缺乏品味,很難實現「既不趨利媚俗又不遠離市場」的目標。

「除去人民日報兩微一端、騰訊新聞等少數的中央級主流媒體、商業性綜合平台能夠實現陣地和市場的兼顧,大部分網路媒體都有著明顯的偏向」,顏清華接著說。事實上,《報告》內容顯示,在數十家新聞移動端中,中國網民滿意度較高的信息獲取平台,只有人民日報、騰訊新聞、澎湃新聞處於第一梯隊。

中國代表性新聞客戶端的滿意度得分TOP10

而伴隨著網路媒體的內容升級,謠言和假新聞製造門檻越發降低,使得打擊謠言和專業報道平台顯得彌足金貴。為此,《報告》選出騰訊新聞「較真」、騰訊「小朋友畫廊」項目、國家地震台網「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和「梨視頻」短視頻等產品,上榜2017年網路媒體優秀案例。

當謠言和假新聞肆虐之時,整治已經勢在必行。

虛假新聞及網路謠言的新聞媒體關注度

《報告》還顯示,自2013年至今,虛假新聞和網路謠言均呈現指數級增長,這恰恰可能是「較真」這一專業事實查證平台上榜的理由,在過去的2017年騰訊新聞「較真」針對 600 余條謠言組織了闢謠文章。說句題外話,在我們36氪內部,一個獨家新聞至少要有三個有效信源全部確認之後方能發布,秉持的就是對新聞的嚴謹和專業較真態度。

進入2018年,無論是從事何種內容創作和傳播,都是時候回歸內容價值了,而不僅僅是一門心思想著10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愛奇藝聯合索尼、Netflix全球播出自製網路電影《殺無赦》
高效而純粹的生活,從改掉這10大壞習慣開始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