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孤兒奮鬥史:弱冠之年中進士,數年後彈劾罷免四位宰相,歷仕三朝

孤兒奮鬥史:弱冠之年中進士,數年後彈劾罷免四位宰相,歷仕三朝

自王朝制度開始以來,君主被奉為國家主人,但這個主人並不能僅靠一己之力來管理整個國家,他必須依靠國家機器。當國家機器逐步完善以後,一種權力巨大的職業——宰相出現。這個名稱曾多次變化,但其背後站著的都是相權,相權與君權相互糾纏爭鬥,雖然最後被君權完全壓制,但在這之前,它已經擁有為數眾多的代表人物,是為名相。

按人數算,名相比較多的朝代應該是宋朝,客觀原因可能是因為宋朝宰相比較多,當然,宋朝重文輕武也有很大關係。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宋朝的一位名相韓琦。

韓琦出身世宦之家,但是地位很低,因為他的生母只是一個婢女。在古代,像他這種庶子是很難出頭的,但老天可能覺得庶子出頭不夠難,所以給他再加上一重身份——孤兒。

在韓琦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對於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而言,這可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從此以後,誰來撫養他?所幸,韓琦的哥哥們沒讓他自生自滅,而是將他撫養長大。

總跟著哥哥們吃飯也不是辦法,韓琦還是想自己獨立,對於他來說,讀書、科舉、做官無疑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於是他努力讀書,學問日漸長進。

天聖五年(1027年),弱冠之年的韓琦參加科舉,一不小心考中了榜眼(進士第二名)。考中進士以後,韓琦被授予將作監丞之職,由此開始他的官宦生涯。

歷經多次升遷、調動,韓琦被任命為右司諫,這個諫官之職,韓琦做的得心應手。因為宋朝奉行刑不上大夫的準則,所以官員對許多事都敢提意見,本來就是提意見的諫官更加如此,而且韓琦還是諫官中的戰鬥機。

在擔任諫官的三年時間內,韓琦有事就說,毫不避諱,一共上了七十餘封奏疏,而且這些奏疏都直指利弊,沒有一句廢話,這些奏疏中,名氣最大的是《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這封奏疏寫於寶應元年(1038年),彈劾對象是當朝宰相,還是四個。

那一年,宋朝自然災害頻發,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淪為流民,朝不保夕,當時的宰相是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為韓億、石中立,這四人能力不足,面對大規模天災束手無策。能力不足便不堪宰相之任,韓琦當即上書,將炮口對準四人,指責他們庸碌無能(罵人當然要罵嚴重點),說宋朝基業絕不能被這些庸臣毀壞。

宋仁宗脾氣好是好,但不是傻的,他接到奏疏,就將四人同日罷免,韓琦由此創造出驚動朝野的"片紙落去四宰執"事件,他因此名動京城。

這一次上書,讓宋仁宗真正意識到韓琦的才能,於是韓琦搖身一變成為消防員,哪裡有險情就把他往哪派。

寶元二年(1039年),四川爆發嚴重旱災,短時間饑民猛增至數百萬,韓琦於是被任命為益、利兩路體量安撫使,安撫四川。到四川後,韓琦先做好準備工作,先是減免賦稅,然後把那些貪官污吏全部撤職,這才開倉放糧,同時又在各地設立粥棚,分發米粥,種種措施下來,救活饑民多達一百九十萬,四川百姓贊韓琦為再生父母。

從四川回到京城後不久,韓琦就開始研究陝西形勢。當時原本臣服宋朝的李元昊正在鬧獨立,陝西形勢嚴峻,韓琦對此進行剖析,並向朝廷進言。宋仁宗一看,講得頭頭是道,於是就把韓琦派往陝西,出任陝西安撫使。

到任後,韓琦發現當地的捐苛雜稅很多,導致當地百姓生活窮苦,他直接全部免除。

次年,宋軍在三川口再次敗於西夏,一批人被追責,職位出現空缺,韓琦推薦被誣陷結黨的范仲淹,並為他打包票。宋仁宗就把兩人都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協助陝西安撫使夏竦。

范仲淹畢竟是獨立個體,而且才能與韓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兩人對西夏的看法自然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韓琦力主進攻,與西夏軍決戰;范仲淹則力主防守,反對貿然進攻,主張防禦堅持,先整頓軍備,再伺機而戰。

兩人互不相讓,夏竦也難以定奪,只能將情況告知朝廷,請宋仁宗親斷,宋仁宗妄圖一舉功成,於是決定採用韓琦的策略。

慶曆元年(1041年),李元昊率進攻渭州,直逼懷遠城,韓琦急遣大將任福率軍一萬八千前去禦敵。大軍出發前,韓琦向任福面授機宜,再三叮囑他不可貪功冒進。

然而,當任福在張家堡打了個小勝仗以後,韓琦的囑託早就被他丟掉九霄雲外了,他不知西夏軍佯敗,率軍輕裝猛追,直到好水川。在這裡,宋軍已經落入西夏編織的口袋陣,隨後西夏軍合圍,宋軍大敗,陣亡超過三分之一。

好水川之戰,標誌著西夏完全擺脫宋朝的影響,已經完成獨立,在此之後,西夏成為宋朝的巨大邊患。

此戰並不是韓琦親自指揮,但他貿然出兵,又用人不當,還是難辭其咎。戰後朝廷追責,夏竦被撤職,韓琦、范仲淹都被降職調走。

宋朝依舊固守文人治軍的祖訓,但是會打仗的文人實在不多,韓琦和范仲淹沒兩年又被叫回了前線,兩人率軍駐紮涇州,一起守邊。

兩人同心同德,互相聲援,屢立奇功,又由於兩人守邊時間最長,資歷老,所以威望極高,大家心悅誠服,被邊疆稱頌:"軍中有一韓,西夏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夏聞之驚破膽。"

冷兵器時代很難有絕對的勝利,西夏雖然多次獲勝,但自己損失也很大,西夏的家底可比宋朝薄的多,於是西夏開始與宋朝議和。韓琦和范仲淹好歹也是能力出眾的名臣,眼看邊境形勢稍緩,宋仁宗於慶曆三年(1043年)將兩人調回中央,任樞密副使。

在中央的日子裡,韓琦既要忙著治國,又要關注和議,當時李元昊攀上了遼國作為後援,所以態度強硬,所提條件很是苛刻,宰相晏殊和諸多大臣不想再戰,打算全部答應,韓琦堅決反對,雙方這才重新進行談判。

此後數年,韓琦與范仲淹、富弼等主導的"慶曆新政"穩步推進,宋朝的社會危機有所緩解,但由於改革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韓琦等人先後被排斥出朝廷,改革以失敗告終。

被貶到地方上的韓琦幾經調任,在多地都做出了成績。才能才是最有力的證明,嘉佑元年(1056年),韓琦被召回京城,任三司使,不久改任樞密使。

此時,宋仁宗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可憐一代明君,卻連子嗣都沒有。宋仁宗三個兒子全部早夭,他雖然迫於壓力從宗室之中抱養了一個兒子,但是宋仁宗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皇位外傳,他認為自己還年輕(四十多歲),還能再生,所以遲遲不肯立太子。

從嘉佑元年(1056年)開始,宋仁宗就時常犯病,一時間朝廷上下都炸鍋了,生怕皇帝一下子掛了而無人繼承,導致王朝紛亂。於是大臣們接連上書,極力勸說宋仁宗立儲,宋仁宗全部都聽,但就是不肯照做。

嘉佑三年(1058年),韓琦拜相,狠茬子來了。

嘉佑六年(1061年),韓琦提及立儲之事,不出意外,宋仁宗又打算耳旁風糊弄過去,但是韓琦吃了秤砣鐵了心,拉著歐陽修等人一再苦勸,勸得宋仁宗沒有辦法,終於還是立了太子。

嘉佑八年(1063年),宋仁宗崩,太子趙曙即位,是為宋英宗。然而宋英宗被宋仁宗折騰夠了,精神不太正常,身體也不好,偏偏他真的很年輕,所以不願立太子,宋朝再一次面臨動蕩危機。

這一次,又是韓琦挺身而出。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病重,韓琦提出立儲,宋英宗也有感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於是同意了,下旨立潁王趙頊為皇太子。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崩,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

熙寧八年(1075年),韓琦去世。這位歷仕三朝,文武雙全的宰相,保證了皇位兩次平穩交接,上對得起皇帝,下對得起黎民百姓,也沒有太多苛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做人不能太毒舌,這國國君因為一句話被臣子活活打死,堪稱奇葩
齊桓公之孫一心想要恢復齊國霸業,因母親嘲笑殘疾使臣被四國圍攻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