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心力量訓練對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神經肌肉功能的康復效果

核心力量訓練對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神經肌肉功能的康復效果

非特異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SLBP)是臨床最常見、造成殘疾最多的健康問題。

訓練方法

兩組受試者均實施12周運動訓練干預,每周進行3次,每次40分鐘。運動訓練干預均在康復治療師、運動訓練教練員指導下完成。

核心力量訓練組主要完成項目

(1)熱身運動:採用動態拉伸方法完成。對脊柱、肩部和髖部進行5分鐘的牽伸訓練; (2)核心力量訓練包括: (1)瑞士球背起/瑞士球卷腹, (2)繩索下斜轉體/仰卧舉腿, (3)單腿臀橋/側向平板支撐的方法訓練。訓練時需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3)加強訓練:通過減少支撐面積,增加訓練角度逐漸增加難度; (4)整理運動:對脊柱、肩部和髖部進行5分鐘的舒展訓練。

常規運動訓練組

該組接受腹部與背部肌群的力量訓練。訓練主要分為4步驟: (1)熱身運動:脊柱和髖部進行5分鐘的靜態牽伸訓練; (2)腹部肌群訓練15 min:仰卧起坐、雙側直腿抬高等,逐漸增加訓練次數與阻力; (3)背部肌群訓練15分鐘:燕子飛、俯卧位背伸等,逐漸增加訓練次數與阻力; (4)整理運動:同核心力量訓練組

核心肌群適能測試

通過檢測腹背部核心肌群的靜態肌耐力和動態肌耐力來評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腹部靜態、動態肌耐力測試,背部靜態、動態肌耐力測試。測試方法如下:1)腹部靜態肌耐力測試:測試時患者屈膝90°仰卧,手臂向膝伸直,收腹讓手指觸到膝蓋並維持,用秒錶記錄時間;2)背部靜態肌耐力測試:測試時受試者俯卧於器材上,雙手置於頭後,以髂骨前脊為分界點、上半身懸空保持水平位置,用秒錶記錄時間;3)腹部動態肌耐力測試:受試者屈膝90°仰卧,雙臂伸直平放,雙手第三指末端連一平行線,向足端下移12 cm標記第二平行線,測試時,身體屈曲(似曲腿仰卧起坐) ,第三指尖觸到第二平行線後返回預備姿勢,依照25次/min的頻率完成動作,直到受試者無法繼續動作時測試結束,記錄完成次數;4)背部動態肌耐力測試:受試者雙腿併攏俯卧於傾斜30°的斜板上,以髂骨上脊為分界,上半身懸空,下半身固定。測試時,受試者雙手置於胸前,收縮下背使身體成自然直線,隨即回水平位置,依照25次/min的節律完成動作,直到受試者無法繼續動作時測試結束,記錄完成次數。

不良姿勢與NSLBP的關係

腰椎不良姿勢是腰部損傷的潛在因素,可以造成關節活動度受限、肌肉柔韌度下降、姿勢性肌肉耐力不足等,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腰痛。長期的錯誤姿勢可以導致重複性運動的穩定性下降,繼而誘發腰椎再損傷。腰痛常見不良姿勢主要分為三類: (1)脊柱前凸姿勢(Lordosis Posture) :常伴隨脊柱移動及骨盆前傾。造成: (1)前縱韌帶承受較大的張力; (2)椎間盤及椎間孔變窄,壓迫神經根及脊髓血管,引起脊柱及椎間盤退行性變; (3)脊椎小關節面承受壓力加大,導致關節突結構紊亂。(2)懶人姿勢(Relaxed orSlouched Posture) ,也稱之為凹背姿勢(sway back) :形成腰疼的潛在因素: (1)髂股韌帶、下段腰椎的前縱韌帶、上腰椎段及下胸椎段的後縱韌帶承受的壓力增加; (2)下腰椎段的椎間孔及椎間盤變窄,壓迫到硬膜及神經根,同樣引起脊柱退變; (3)下腰椎小關節面由於承受壓力大而導致關節突紊亂。(3)平背姿勢(Flat Low BackPosture) :表現為腰椎變直、髖關節伸展、骨盆後傾角大於20°,常伴有腰椎不穩。誘發疼痛的解剖因素: (1)正常的腰椎生理曲線降低,消減了腰椎吸收震蕩的能力; (2)腰椎後縱韌帶承受負荷加大。

慢性NSLBP的病理基礎

慢性NSLBP患者的腰部核心肌群由於存在鈍挫傷,常造成受損肌群的肌纖維溶解、DNA斷裂、炎症因子釋放、組織微疤痕形成以及骨骼肌應力下降,患者表現為慢性腰痛,嚴重者可造成運動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勞動力。細胞中的線粒體通過合成ATP來為細胞提供能量,所以在能量代謝以及自由基的代謝中線粒體均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發現,在骨骼肌損傷後自行修復的過程中,超微結構顯示線粒體的數量和質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有氧代謝相關的酶類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影響,致使有氧代謝能力下降,從而影響骨骼肌損傷自體修復過程,以致腰疼癥狀恢復緩慢。

核心力量訓練對改善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疼痛的影響

視覺模擬評分法對疼痛程度的評定具有良好的可信度。由表1可知,兩組經過12周干預後,核心力量訓練組在減輕疼痛方面明顯優於常規運動訓練組,具有顯著性差異。本研究結果與國外研究相一致, Kumar將瑞士球訓練組和肌力訓練組,接受脊柱淺層肌肉的力量訓練,發現瑞士球訓練組的VAS評分明顯優於力量訓練組。國內學者庫華義進行核心穩定訓練組與對照組比較,接受腰背肌的橋式運動和腹直肌、腹內外斜肌的肌力訓練,兩組均干預12周干預後,發現核心穩定訓練組對改善疼痛程度同樣優於對照組。

核心力量訓練對非特異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Oswestry功能障礙量表評估慢性NSLBP患者的腰椎功能,受試者均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國內學者同時也將Oswestry量表進行翻譯並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發現該量表對評價慢性腰痛患者的效度良好。由表1可知,兩組在干預經過12周干預後,核心力量訓練組(14.13±4.71)明顯優於常規運動訓練組(19.97±5.29) ,具有顯著性差異。國外學者Norris通過59例慢性腰痛患者研究,干預6周後,發現核心穩定訓練組的ODI總分明顯優於對照組。

核心力量訓練對非特異性腰痛患者肌耐力的影響

本研究對慢性NSLBP患者的腹部、腰背部肌群功能的評定採用核心肌適能測試方法,評價了腹部肌群的靜態耐力、動態耐力和背部肌群的靜態耐力、動態耐力。由表1顯示,兩組在經過12周干預後,核心力量訓練組的背部肌群的靜、動態耐力和腰部肌群靜、動態耐力的改善程度明顯優於常規運動訓練組。

準備活動的作用

核心力量訓練組結果優於傳統組的原因與充分的準備活動有關。準備活動可以激化最主要的機能系統--中樞祌系統、運動器官、植物神經系統。準備活動可以克服肌肉的粘滯性、增加已損肌肉的彈性,積極動員核心肌群進入興奮狀態。避免造成損傷疊加,如肌肉拉傷、關節扭傷、肌鍵與鍵鞘的摩擦損傷等。前蘇聯學者馬特維耶夫在其著作《體育理論與方法》中提出,每一次訓練課都包括三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國內關於準備活動的有關論述大致分為兩類:運動生理學和運動訓練學領域。準備活動指在比賽、訓練和體育課的基本動作之前,為克服內臟器官生理惰性,縮短進入工作狀態時程和預防運動創傷而進行的身體練習,為即將來臨的劇烈運動或比賽做好準備。就運動訓練學領域來講,準備活動可以從心理和生理上兩個方面做好承受訓練負荷的準備。通常又把準備活動分為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門準備活動,一般準備活動的主要任務即是提高體溫,然後進行一些與項目有關的基本練習。以促使運動員從心理上為進入具有特定要求的專項訓練做好準備,並使人體的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也都慢慢進入運動狀態,同時還在技術上做好必要的準備。

核心力量訓練對於改善慢性NSLBP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究其原因如下: (1)常規運動訓練主要訓練患者脊柱的淺層肌肉:豎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等,而本訓練在關注淺層肌肉的基礎上強調脊柱的深層肌群、股部肌群的鍛煉,例如股部屈肌、臀中肌、腹橫肌及盆底肌等,這些肌群對維持脊柱處於中立位極其重要; (2)脊柱的穩定性不僅依賴於脊柱旁邊的肌肉、韌帶等結構,它也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及調節脊柱肌群功能的協調性。常規運動訓練主要強調脊柱肌群的肌力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強調增加脊柱的本體感覺輸入,能夠激活脊柱、腰腹部更多的核心肌群,核心力量訓練藉助器械使患者身體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而受試者又需要維持穩定姿態,使得脊柱的神經-肌肉不斷受到刺激,用以調整自身的穩定狀態。另外,和常規運動訓練不同的是核心力量訓練強調脊柱的中立位姿勢控制訓練,是取得良好康復效果的理論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對世界情有獨鍾,世界還你風情萬種
水土保持措施的圖式展示

TAG:全球大搜羅 |